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阅读深度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阅读深度教学

刘小英

厦门市第五中学

【摘  要】核心素养是我国实现学校教育价值和确立人才质量标准的基础与核心。核心素养需要深度教学的支撑,深度教学的实施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深度教学发展符合核心素养的要求深度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相互促进。本文主要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指导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具体谈谈如何在英语课堂中进行英语阅读深度教学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英语学习活动观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深度学习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这总目标落实到英语学科上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而这些情怀和能力的养成需要在英语课堂切实落实学科的核心素养。英语学科的核心素素养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需要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有大量的深度学习和思考,但是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英语最重要的课型,却一直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学内容流于表面,教师往往满堂灌,学生学习脱离情景和碎片化,无法让学生形成更加全面、整体性的认识,教学难以真正实现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个性化的、实践性的学习,难以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虽然掌握了语言能力,但是因为他们被剥夺了大量深度思考的机会,所以他们对文化的理解、思维能力的提升和科学的学习策略的形成是有很大欠缺的。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教育部,2018)提出了英语学习活动观,指的是在阅读教学中师生有效地对文本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层面由浅入深展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是深度学习的切实落实。教师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视角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整合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式,为学生设计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的英语学习活动。这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和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并且养成科学的学习策略。本文将结合课例,阐述了如何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层面进行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英语阅读教学。

   二、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深度阅读教学案例

1.教学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Unit 6 Section B 2b的阅读。阅读教学部分通过时差问题引入世界各地不同人们同一时刻进行不同活动的话题,2b的语篇介绍了中国留学生朱辉的故事,展现了他在中国的家和国外寄宿家庭的生活场面,语篇创设的情景自然真实,不仅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还让学生领略到中西文化不同的文化习俗。文章在最后还点明了主人公“每逢佳节倍思清”的心态,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

2.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1)梳理和概括端午节朱辉中国家人和国外寄宿家庭的生活场面;

(2)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

(3)运用现在进行时介绍自己的一张照片或图片;

(4)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分享生活精彩片段。

3.教学过程

(1)基于文本的学习理解类活动

Step1:围绕主题创设情境,铺垫语言

①教师围绕主题创设情境,以guessing game为小游戏进行热身,通过教师动作演示,来帮助学生回忆、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进行时短语。

②以“A letter for you”结合学生在校的真实照片,进行新词教授。

[设计意图]本环节目标: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课堂气氛,达到复习和热身效果,同时让学生感知课文主题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帮助他们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好准备;二是以真实情景作为词汇学习背景,在语境中感知词汇运用,回忆往昔在校点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产生情感共鸣;同时,也为接下去的语篇学习基本扫清词汇障碍。

Step2:快速阅读,预测大意

学生关注文本图片预测文章大意,通过一分钟泛读,回答三个问题,传授阅读技巧,把握文章大意。

[设计意图] 通过快速阅读,让学生对文章有整体感知;传授阅读技巧,尤其是关注课文图片来预测大意,落实新课标中“听、说、读、写、看”的“看”。

Step3:细读全文,获取梳理信息

三分钟精读,从五个方面when\where\who\what\how对文章内容进行细节理解。在同一时间的不同地点对比中,感受中美文化活动的差异性。

[设计意图] 该环节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鼓励学生从语篇中获得新知,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细读梳理获取信息。通过朱辉在美一家人和中国一家人的活动对比,突出端午节特色,主人公的感情线如miss...like....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等,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增强学生文化认同。 

2深入文本的应用实践类活动

Step4:深入主题,表达观点

学生阅读完文章,思考两个问题:Q1:Does ZhuHui like his family?Q2:What does he think about his home in China?学生很容易从文本中找到答案。通过朱辉在美一家人和中国一家人的活动对比,突出端午节特色,主人公的感情线如miss...like....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等,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增强学生文化认同。 

Step5:复述课文,巩固内化

结合图片与关键词,教师先示范如何复述,再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准备,复述文章。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在复述的过程中巩固文本内容,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3)超越文本的迁移创新类活动

Step 6: 小组讨论问题:What other activities do you know about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这个环节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回顾课文中提到的端午节活动,学生思维得到碰撞,提高学习的效率,延伸拓展了端午节知识。

[设计意图]:不局限于课本,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端午节,同时也为下面的写作任务做好铺垫。

Step 7: 超越语篇,能力迁移

以主人公朱辉为线索,结合疫情背景,完成与美国友人Bob的介绍端午节对话情景写作。

[设计意图]:前期活动的语言输入是为了该项写作输出,让学生结合课本所学端午节活动和讨论中补充的活动,使用现在进行时介绍,体现单元话题功能,落实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培养,实现深度学习和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三、教学反思与评价

1.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本课时的教学活动围绕中国留学生朱辉的故事,展现了端午节他在中国的家和国外寄宿家庭的生活场面,通过听、说、读、看、写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习语言,并在实践中运用语言;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让学生领略到中西文化不同的文化习俗;其次,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等思维能力,让他们对文本主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最后,在本课中运用了一系列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主动调试各种学习策略,通过自我管理和相互合作,达到高效学习。

2.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本课时采用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在学习理解类和应用实践类环节,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需要主动去思考,而不是被动去听。在迁移创新环节中,学生更加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延伸文化主题,积累相关知识。而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则作为一名引导者,帮助者,协调者推动学生的学习,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思维被激活,有独立思考,深度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3.活动设计应有层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本课时设置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下的三个层次的教学,基于文本的学习理解类活动、深入文本的应用实践类活动和超越文本的迁移创新类活动。设置的问题也层次分明,从理解到应用,从分析到衍生,促进学生思维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各个层级的活动中得到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深度思考,从而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实现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刘月霞,郭华主编.2018—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面向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初中英语教学课例集.杨江,陈意德,陈红,张光明编著,云南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