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野佥载》时点时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5
/ 6

《朝野佥载》时点时段研究

罗祺

喀什技师学院(844000)


摘要:《朝野佥载》为作者耳闻目睹的社会札记,内容十分广泛,记述了唐代前期朝野遗事轶闻,尤以武后朝事迹为主。本文先介绍了时点时段的内涵及时间词语分类的标准,并将《朝野佥载》中的时点词语分为表示时点的时间名词和表示时点的时间结构,将《朝野佥载》中的时段词语分为表示确量时段的时间结构、表示约量时段的时间词和表示约量时段的时间结构,分别进行了解释说明。并通过分析《朝野佥载》中出现的时点时段词语研究,总结了《朝野佥载》中时间词的使用规律和特点。

关键词:《朝野佥载》 时点;时段

1


1


一、引  言

(一)研究意义

《朝野佥载》为作者耳闻目睹的社会札记内容十分广泛记述了唐代前期朝野遗事轶闻,尤以武后朝事迹为主。书中反映了当时有关人物事迹、典章制度、社会风尚、传闻逸事,也站在反对派的角度对武后朝的政治黑暗、吏治腐败、酷吏横暴、民生疾苦有所揭露,暴露了贿货纵横,赃物狼藉的现实世相。因属时人记时事,所载内容,多为第一手资料,所以颇有参考价值,为《太平广记》、《资治通鉴》以及后世治唐史者广为引用。

此书《新唐书》、《宋史》均著录为20卷另有《补遗》3卷。尤袤遂初堂书目》疑《补遗》乃后人附益,凡阑入中唐后事者,皆应为《补遗》之文。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推测《佥载》亡于明代,今所存者是明人辑本。此书明代以后流行有1卷本和6卷本,《说郛》、《历代小史》、《古今说海》、《畿辅丛书》等本为1卷本系统宝颜堂秘笈》、《丛书集成》等本为6卷本系统。1979年中华书局赵守俨校点本,以《宝颜堂秘笈》本为底本,又从《太平广记》、《通鉴考异》等书中出近百条遗文,作为补辑附印,较胜于旧本。

据《新唐书》和《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二十卷,今传六卷。主要记隋唐两代朝野逸闻,尤以武则天当政时的事迹为多。《资治通鉴》亦曾取材于此。间有鬼神怪异,琐语琐闻。作者去世于开元年间书中载开元以后唐敬宗、宣宗时事,当为后人增入。

(二)研究现状

1.时间词语的研究概况

语言学家虽然很早就认识到了时间词语的研究价值,但最初并没有以“时间词语”来命名,而是从语义的角度把它放在词类下面进行分析。马建忠在《马氏文通》(1983)中将“昔者”、“朝暮”、“明日”等词语归为“状字类”,认为“皆记其时也”。章士钊的《中等国文典》(1907)在“普通副词”下又分“言时”类,也就是专门分析副词下面的时间词语。后来,学者们逐渐意识到时间词语的整体性,主要是从名词和副词两个角度进行探讨。

现代汉语时间词语研究的主要成果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吕淑湘在《中国文法要略》(1982)中第一个明确了时点和时段的概念,并认为时间词也可以分为实指性和称代性:陆俭明在《现代汉语虚词散论》(1985)中把时间词分为定时和不定时两类;张玉新在《论现代汉语的时间结构》(1986)中对现代汉语的时间结构分类进行了详尽的论述:金昌吉在《汉族人的时间观念及其表达》(1991)中分析了汉族人的计时系统,并论述了现代汉语中时间观念的内部关联和具体表达形式。

在现代语言学的研究影响下,有一些学者尝试着从认知语法的角度来研究汉语中的时间表达方式。比如李宇明在《空间在世界认知中的地位——语言与认知关系的考察》(1999)中讨论了汉语中利用空间隐喻时间的几种不同方式;张建理在《汉语时间系统中的“前”、“后”认知和表达》(2003)中用左右视理论阐释了汉语中的时间表达。

古代汉语中时间词语研究的主要成果:在古代汉语的时间表达上,主要的成就有张玉金的《论卜辞中表示一事为另一事时间背景的虚词》(1990)中分析了卜辞中与时间表达有关的词语;刘百顺的《汉魏六朝“年(岁)”、“月”、“日”的表达》(1997)列举了一些中古汉语中表达时间的固定方式,如“今年”与“今x年”;陈坤德的《试论古代汉语的表时结构》(1997)把现代汉语的表时结构分为有幸标志和无形标志两大类,杜翔的《论时间标志词的来源与流变》(2002)列举了几个典型的时间标志词,并系统分析了这些时间标志词的来源与发展;何亮在《中古汉语时点时段的表达研究》(2007)中以古汉语史料为立足点,全面分析了中古汉语时点时段的表达形式和中古汉语的时间方位结构。

2.时点时段的研究现状

目前对时点时段的研究专著并不是很多,其中较为重要的有李向农的《现代汉语时点时段研究》,本书立足于现代汉语语法事实,以观察充分,描写充分,解释充分为目标,由里察表,表里互证为手段,对现代汉语时点时段的内涵、构成形式、表义功能、搭配连用及时点时段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透彻的分析。

何亮的《中古汉语时点时段表达研究》以中古汉语为立足点,上溯上古,在许多问题上还下探近代,采用的是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书共三章,每章都是本体研究,结构紧凑,文风质朴。该书材料翔实,观察细致,解释颇有新意,特点比较

突出。鉴于跨时东汉一隋的中古汉语是汉语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承上启下的阶段,这部专著选择此时间段的代表性语料为研究对象,从时点时段的结构类型入手,全面考察并分析中古汉语时点时段的表达形式,讨论中古汉语时间方位词与时间方位结构的发展,对中古汉语三时时点的表达、时点标志词与时段标志词的发展、时段词语句法位置的变化、中古汉语时间认知的方式与特点特别是时间表达中”、“式的认知隐喻结构等问题作了深入的理论探讨。

另外,还有一些与时点时段相关联的学术期刊、论文,例如吴春相的《现代汉语时量范畴研究》、李向农的《论现代汉语时点时段的功能类型》等。

3.《朝野佥载》的研究概况

目前对《朝野佥载》的研究更偏重于研究书中所反映的古代文化风尚,例如朱爽爽的《试论<朝野佥载>的讽刺艺术》、徐静的《从<朝野佥载>看初唐文人的嘲谑风尚》、流秋娟的《从文化角度解读<朝野佥载>中的妒妇小说》、姬琉的《试论<朝野佥载>选材特点及得失》、徐光华的《论<朝野佥载>的的政治立场——以武则天处理边疆问题为例》等。《朝野佥载》记隋唐两代朝野遗闻,对武则天时期的朝政颇多讥评,所以有很多对文化政治的放映,这些方面的研究数量也更多些。

也有一些论文研究《朝野佥载》中的语言现象,例如曹小云的《<朝野佥载>“字句研究》、高欣的《<朝野佥载>范围副词研究》、张春华的《<朝野佥载>口语词杂释》等。

综上所述,在《朝野佥载》的研究中,大多是文化和政治风尚方面的研究,关于书中的语法词汇研究较少,对时间词语的研究,还没有专门的探讨,因此,本文尝试将《朝野佥载》中的时点时段进行收集并且加以分析归类,总结其在《朝野佥载》中的用法和运用规律。

二、时点时段的内涵及分类标准

简单地来说,如果把时间比喻为一条无头无尾无限延伸的线,所谓时点就是这条线上一个个点,李向农先生在《现代汉语时点时段研究》中是这样进行定义的:“说的是时间的位置,时间的早晚,这是时点。”[1]我们通常问的“现在几点了?”、“今天几号啊?”、“今天星期几?”等问题都是在问时点,问题很明确,回答也很明确,给出的都是时间线上确切的点。

时段具有表示时量即时间长短的功能。[2]时段与时点的区别就在于,时点是时间线上一个打结的点,时段就是时间点上有头有尾的一条线段。时点本身是个点,无所谓长度,而时段是有长度的。时段可以分为约量时段和确量时段,这两个类型的分类标准就在于它所描述的起始点是否精确。时点、约量时段、确量时段这三者的区别就在于,起始点的位置。起始点的距离决定了一个时间词所定义的时间范围,这个范围就是判断某个时间词是时点还是时段,如果是时段,是约量时段还是确量时段的重要依据。时点是没有这个一头一尾的距离的,约量时段的头和尾是不清楚的,确量时段是有明确的头和尾的。

三、《朝野佥载》中表示时点的时间词语

时点就是时间的位置,指时间轴上的某一个时间点,或者是相对于说话时间的一个时间。李向农在《现代汉语时点时段研究》一书中指出,时点可以回答“什么时候”的提问,可以用“这个时候”、“那个时候”来指称,可以进入“在/到x的时候”格式中的x的位置。[3]

(一)表示时点的时间名词

1.表示一天之内时点的时间名词

(1)早上

表示早上的时间名词有晓、曙、旦、明、晨、朝等。

晓,明也。在《说文解字》中,晓的释义为:“晓,明也。从日,尧声。本义:天明,天亮。在《汉语大字典》中,晓的第一个释义为明亮。特指天亮。在《朝野佥载》中,也是这样的用法。

1)王老却卧至,房果病,数日而卒。(《朝野佥载·卷二》)王老却卧床到天亮,房侍郎果然生病,几天后病逝。这里的晓是天亮,即早上。

2)一人从河阳长店盗行人驴一头并皮袋,天欲,至怀州。(《朝野佥载·卷五》)

有一个人从河阳长店偷了行人的一头驴和皮袋,在天色即将破晓的时候到达了怀州。晓,破晓,是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

曙,在《说文解字》中,曙的释义为:“从日署声,晓同义”,表示天亮。

3)至六日将,金刚形见,手执大钵,满中盛筋,谓稠曰:“小子欲力乎?” (《朝野佥载·卷二》)

到六日即将天亮的时候,金刚显出身形,手里拿着大钵,满中盛筋,对稠说:“小伙子你想要力量吗?”这里的曙与晓是同义的。

旦,字从日,从一。“一”表示“地平线”“日”“一”联合起来表示日出东方地平线本义是太阳出现于东方地平线上。

4)忽睡,至夜乃寤。(《朝野佥载·卷五》)

忽然在早上睡觉,到晚上才醒。这里的旦就是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表示早上。

明,会意。以“日”、“月”光表示明亮。义:明亮,清晰明亮。引申出天明义。

5,店人趋贞等,拔刀血狼藉,囚禁拷训,贞等苦毒遂自噬。(《朝野佥载·卷四》

这里的明就是早上,至明,就是到了早上。

晨,在《说文解字》中晨的释义为:“早昧爽也”,意为早晨。

6羊诱外,不觉其死,夜蛾覆烛,不觉其毙。(《朝野佥载·卷三》)

这里的晨就是早上,与夜相对。

朝,在《说文解字》中朝的释义为:“朝,也。从声。朝义日出

7发西京,暮至东洛。(《朝野佥载·卷五》)

这里的朝与暮从字面上理解,可以直接译为“早上”和“傍晚”,即早上从西京出发,晚上到东洛,朝就是早上,当然这里的“朝发西京,暮至东洛”是为了突出宝马的脚程之快,朝和暮都不是确指,这就不属于时间词的探讨范围了。

(2)中午

表示中午的词较少,午后表示的意思是中午以后,晚上以前。

1)食讫还房,午后如厕,长参典怪其久私,往候之,允元踣面于厕上。(《朝野佥载·卷一》)

午后更确切地说,表示的是中午到太阳下山之间的时间段,即“中午”和“下午”。

(3)晚上

表示晚上的时间名词有夜、暮、夕等

夜,在《说文解字》中,夜的释义为:“夜,舍夜,天下休舍也。”

1)梦十一月养蚕,仙药占曰:“十一月养蚕,冬丝也君必送东司。(《朝野佥载·卷三》)

“夜梦”即“在晚上做梦”,夜指晚上。

暮,古字作“莫”,太阳快下山,莫的字形像太阳落在草丛中。

2朝发西京,至东洛。(《朝野佥载·卷五》)

这里的暮译为“傍晚”,即早上从西京出发,傍晚到东洛,朝就是早上,当然这里的“朝发西京,暮至东洛”是为了突出宝马的脚程之快,朝和暮都不是确指,这就不属于时间词的探讨范围。

夕,在《说文解字》中,夕的释义为“莫也。从月半见。凡夕之属皆从夕。”“夕”义为傍晚。

3朝贵而死足矣。(《朝野佥载·卷六》)

这里的朝与夕从字面上理解,可以直接译为“早上”“傍晚”,即翻译为“早上得到荣华富贵,晚上就死去也是满足的”,当然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并非是字面意思,这不属于时间词的讨论范围。`

2.表示一天之内的具体时点

在《朝野佥载》中主要用“数词+更”来表示具体时点,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夜里的每个时辰被称为“更”。一夜即为“五更”,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一更十九点至二十一点,二更是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依次类推。

1)二更,功德堂火起,延及明堂,飞焰衡天,洛城光如昼日。(《朝野佥载·卷五》)

二更是晚上的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也称二鼓。

2有衙州三衙等三人投店宿,五更早发。(《朝野佥载·卷四》)

五更指凌晨三点至五点。

3.表示季节的时间名词

一年分为四季,即春、夏、秋、冬。在《朝野佥载》中,也有用四季表示时点的情况,但相对较少。

1)开元五年,司天奏:玄象有书见,其灾甚重。(《朝野佥载·卷一》)

例句中的“春”表示一年之中的第一个季节,春季,指农历正月到三月。

2)至是中服紫衫而终。(《朝野佥载·卷一》)

例句中的“夏”表示一年中的第二个季节,夏季,指农历四月到六月。

4.表示现在、过去、将来的时间名词

(1)现在

表示现在的时间名词有今和部分由今+时间词的时间词组。

今,在《说文解字》中的释义为“今,是时也。从亼从乁。是指现在,也指现代,当代

1)此人今年身在天牢,负大辟之罪乃可以免。(《朝野佥载·卷一》)

2)昨朝犹对坐,今日忽云亡。(《朝野佥载·卷二》)

例句中是“今+时间词”,表示的是说话时身处的时间范围内,“今年”即说话时身处的这一年,“今日”即说话时身处的这一日。

时,当前的;现在的,可以用来表示当时的意义。

3四姓已定讫,故至今谓之“驼李”焉。(《朝野佥载·卷一》)

时,这里可以译为“当时”,指之前的某个时间,即“过去的现在”,可以译为当时或者在那个时候。

(2)过去

表示过去的时间名词有昔、尝、昨、曾、先等。

昔,以前,过去。

1)五字定表,以理切称奇,今一言竞诗,取词多为主。(《朝野佥载·卷三》)

这里的昔与今相对,表示过去。

昨,形声。从日,乍声。本义:隔夜,上一天

2)坠马损足。(《朝野佥载·卷六》)

昨天从马上掉下来摔伤了脚,昨意为昨天。

尝,曾经。

3)则天后梦一鹦鹉,羽毛甚伟,两翅俱折。(《朝野佥载·卷三》)

则天后曾经梦到一只鹦鹉,尝,表示之前,曾经。

曾,表示从前经历过,义为曾经。

4)又矾石可以害鼠,张鷟试之,鼠中毒如醉,亦不识人,犹知取泥汁。(《朝野佥载·卷一》)

张鷟曾经试过,曾,意为曾经,表示过去。

先,时间或次序在前的。

5贫,常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朝野佥载·卷五》)

先前贫困,常常用小车推蒸饼去卖,先,表示先前,之前,过去。

(3)将来

明+时间词,明在这里是次于今天或今年的

1)明日宴会,都督与尚书俱坐。(《朝野佥载·卷二》)

后,时间较晚的。

2)魏孝文帝定四姓,陇西李氏大姓,恐不入,星夜乘鸣駞,倍程至洛。(《朝野佥载·卷一》)

后来魏孝文帝定四姓,后表示后来,即说话时的未来的时间。

(二)表示时点的时间结构

1.“序数词+时间词”式

“序数词+时间单位词”式,这种组合形式可以表示年份、月份、日期、时辰。

(1)年份

在《朝野佥载》中,通常用“年号+序数词+年”来纪年。

1)开元二年

,梁州道士梁虚州以九宫推算张鷟:五鬼加年,天罡临命,一生之大厄以周易筮之。(《朝野佥载·卷一》)

2)长安二年九月一日,太阳蚀尽,默啜贼到并州。(《朝野佥载·卷一》)

例句中“开元二年”和“长安二年”中的“开元”和“长安”是年号,这里的时间结构是开元+序数词+年和长安+序数词+年,表示以“开元”为年号的第二年和以“长安”为年号的第二年这两个时点。

(2)月份

《朝野佥载》中用“数字+月”表示月份。

1)六月,平王诛逆韦,欲作乱。(《朝野佥载·卷一》)

2)孙佺为幽州都督,五月北征。(《朝野佥载·卷一》)

3)七月,襄王崩,谥殇帝。(《朝野佥载·卷一》)

“数字+月”表示一年之中按次序排的十二个月。

(3)纪日

在《朝野佥载》中用天干地支和“数字+日”来纪日。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干支纪日法”是使用干支记录日序的方法。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它与干支纪年法一样,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十天为一周,循环记录。

1)秋雨甲子,禾头生耳。(《朝野佥载·卷一》)

2明年有人从东来青衣者,二月一日来,療必愈。(《朝野佥载·卷一》)

1)中“秋雨甲子”意为秋天甲子日所下的雨,“秋雨甲子,禾头生耳”意为秋天甲子日所下的雨会使庄稼遭雨后禾头长出卷曲如耳形的芽蘖。2中“一日”就是“数字+日”的纪日方法,“二月一日”即二月的第一天。

2.“代词+时间词”式

这种方式有强调上文的作用,一般作状语,在《朝野佥载》中,“代词+时间词”的组成中,代词主要有“是”、“其”、“此”,可以翻译为这。

1)是夏中服紫衫而终。(《朝野佥载·卷一》)

2其夜,大星落于营内,兵将无敢言者。(《朝野佥载·卷一》)

3此日可怜偏自许,此时歌舞得人情。(《朝野佥载·卷二》)

“是夏”意为这个夏天,是作为代词,意为“这”;“其夜”意为“这个夜晚”,“其”是代词,翻译为“这”;“此日”意为“这天”,“此”是代词,翻译为“这”。

3.“动词性短语+时间名词”式

这种组合形式中动词性短语作为定语,可以让原本属于泛指的时间名词表示得更具体,并进行确指。动词性短语和时间名词之间有时加“之”表修饰。

1)出军之日,有白虹垂头于东门。(《朝野佥载·卷一》)

“动词性短语+时间名词” 中动词性短语是时间名词的修饰语,“出军之日”翻译为派出军队的那天。

2)人去之后,平复如初。(《朝野佥载·卷二》)

“动词性短语+时间名词中动词性短语是时间名词的修饰语,“人去之后”翻译为人离开以后。

四、《朝野佥载》中表示时段的时间词语

时段,即时间的长短,指具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标志的时间段。时段可以用来回答“多长时间”的问题,可以用“这段时间”、“那段时间”指称,可以进入“在x的时间里”格式中x的位置。[4]

(一)表示时段的时间词

在《朝野佥载》中表示时段的时间词语,按照其所指时间段的明确程度,分为确量时段时间词语和约量时段时间词语。表示时段的时间名词都是表示约量的,没有表示确量的

表示约量时段的时间词,没有明确的起始点,只有模糊的范围。

表示约量的时间词语包括须臾、俄而、倏忽等,这三个词是衡量时间的词语,表示一段很短的时间,片刻之间

1)饮之,须臾平复。(《朝野佥载·卷一》)

2俄而契丹反叛,杀都督赵文岁,乐府陷没。(《朝野佥载·卷一》)

3倏忽搏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朝野佥载·卷一》)

1)中的须臾,意为一会儿。“饮之,须臾平复”,意为喝下去以后,一会儿的时间就恢复了。例2)俄而,不久,顷刻。“俄而契丹反叛,杀都督赵文岁,乐府陷没”,意为不久,契丹一族反叛,杀了都督赵文岁,乐府于是落入敌人手里。例3倏忽,指极短的时间。“倏忽搏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短时间里既可能像生出里羽翼一般借风飞翔,也可能被海浪打倒,暂时委顿于泥沙之中。这三个词语意思相近。

(二)表示时段的时间结构

1.表示确量时段的时间结构

(1)基数词+时间单位词

这种表达方式表示的是有起点和终点的确量时间,基数来确定和修饰时间词,时间词在这里是计量单位,出现频率较高的时间词有日、年、代、夜等

1)久视年中,洛州人赵玄景病卒五日而苏。(《朝野佥载·卷一》)

2)三日而赦至,景逸还山。(《朝野佥载·卷一》)

3)服药之后三年而则天崩。(《朝野佥载·卷二》)

1)中的“五日”起始点分别为生病时和苏醒时,起始点很明确,五日即五天时间。例2)中三天后敕令到,景逸回到山上,三日的起始点也很明确,三日即三天时间。例3)中的“三年”起点是服药这一动作发生的时间,终点就是武则天驾崩的时间,起始点中间有三年。

(2)介词短语+时间词

这种表达方式以“自”结构为主,一般是由“自+时间词”组成的短语,类似的时间结构还有时间词+以来

时间词+以后,有确切的起始时间,一直向后延伸。自+时间词意为从……开始时间词+以来意为从……到现在时间词+以后表示从……之后

1)自此之后,不复能食鲙矣。(《朝野佥载·卷一》)

2)龙朔以来,人唱歌名突厥盐。(《朝野佥载·卷一》)

3)咸亨以后,人皆云:莫浪语,阿婆嗔,三叔闻时笑杀人。(《朝野佥载·卷一》)

“自此之后”表示从说话的时间开始,“此”指代的是当前的时间词;“龙朔以来”和“咸亨以后”的用法是一样的,“以来”表示从句中的时间词开始,时间从句中时间词开始向后延伸,“以后”表示从句中的时间词开始之后的时间。

2.表示约量时段的时间结构

(1)与概数词组合式

“概数词+时间词”的特征在于限定时间的数字是约量词,没有确切的起始点,只是有个模糊的范围,一般是用“数”、“余”等表示。

1)数月以后,得钱七百余贯。(《朝野佥载·卷一》)

“数”一般表示“几”,指的多是十以内的数字中的一个大概范围。

2仪凤年中,有长星半天,出东方,三十余日乃灭。(《朝野佥载·卷一》)

余表示“稍多”,例如“三十余日”,表示比三十多一些的天数。

(2)数字连用式

数字连用式的特征在于,句中的与时间词组合的数字往往不止一个,表示的一般是最小的数字到最大数字的范围内不确定的一段时间,也有时用来表示泛指。

1)十七八九夜,还书复借书。(《朝野佥载·卷四》)

2三五日顿渐可,百日平复。(《朝野佥载·卷一》)

这里的两个例句都用来表示泛指。“十七八九夜”表示大概是十七到十九夜之间的时间范围,表示的是十七到十九夜之间模糊的时间概念,并不指确定的某一时间,“三五日”表示三天到五天之间模糊的时间概念,不到三天或者在三天和五天之间或者多于五天都是可能的,但少于三天不会少得过多,多于五天也不会多的过多,多指三天到五天之间的时间概念。

(3)时间名词连用式

两个或两个以上时间名词连续使用,用来表示不确定的时间或者泛指。

1)书其腹背,凿其肌肤,涅之以墨,炙之以火,不胜楚痛,日夜作虫鸟鸣。(《朝野佥载·卷二》)

“日夜”指白天晚上,即一整天,用以表示持续不断。

2前后官人家过亲,礼遇厚者,必随后劫杀,无人得免。(《朝野佥载·卷二》)

“前后”表示“在这之前”和“在这之后”,即一段时间范围内的所有。

(4)动宾式

表示持续性行为的动词或介词与时间词连用,并且没有数词的限定,也可以表示约量时段。

1)以问善医张文仲,经夜思之,乃得一法。(《朝野佥载·卷一》)

经夜思之,由黎锦熙先生主编的《国语辞典》收录了“经年”,其释义为:“经过一年”,“经夜”中的“经”与“经年”中的“经”用法一致,意为经过,“经夜思之”表示整晚都在思考,“经夜”是动宾结构,用来表示约量时段。

2死则打鼓鸣钟于堂,比至葬讫。(《朝野佥载·卷五》)

“比至葬讫”意为等到葬礼结束,时间的起止点分别为开始等的时间和葬礼结束的时间,起止点是两个动作作为标志的时间,并不明确,表示约量时间。

(5)与方位短语组合式

一般讲方位短语是指处所,不过时间也是有方位的。在时间轴上时间的方位有三种,向前、向后和在某一点或某一段。

1)乾封以前选人,每年不越数千;垂拱以后,每岁常至四五万。(《朝野佥载·卷三》)

2)永淳之后,天下皆唱:“杨柳,杨柳,漫头驼。” (《朝野佥载·卷一》)

乾封以前和“永淳之后”是将乾封和永淳作为一个节点,将其划分为乾封、永淳以前的时间,乾封年、永淳年和乾封永淳年以后的时间。

3)约一月之内得绢三十车。(《朝野佥载·卷三》)

“之内”本表示空间上的内部,这里表示在划定的时间范围内。

结  语

《朝野佥载》的时间词语是一个比较成系统的词语群体,分为时点、时段两大类,通过对这两大类词语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朝野佥载》中时间词语数量众多。除了数量比较多之外,时间短语的组合方式也多种多样。其中表示时点的组合方式有四种,表示确量时段的组合有两种,而表示约量时段的组合有五种之多。

其次,时间名词既有单音节词,也有双音节词,并且以单音节形式为主,双音节词占少数。

再次,有些时间词语的使用口语化比较明显。《朝野佥载》中有一些时间词语的使用与现代汉语十分接近,例如表示过去的“昨”系词语中的“昨日、昨晚、昨夜”等,这些词语在现代汉语口语中同样广泛存在。

最后,很多时间词语在不同语境下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比如“明”,它既可以表示一天之中的“早晨”这个含义,例如“至明”,但更多还是用来表示“下一个”的意思,常与时间名词连用表示将来,例如“明年”。

参考文献

[1]邱稀. 《三遂平妖传》时间词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7.

[2]程颖. 汉语时量词研究[D].扬州大学,2015.

[3]王耿.论时点时间词的时量因素[J].华中学术,2014(01):290-302.

[4]陈挥地. 《唐语林》时间词语研究[D].安徽大学,2014.

[5]朱玉燕. 现代汉语时间格句法语义研究[D].南京大学,2013.

[6]齐明珍. 《三国志》时点时段表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7]Nisa Ruangwongwittaya(黄丽英). 汉泰时间词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12.

[8]徐凡.从一道语文练习题说起——说说时点词语和时段词语的区别[J].语文教学之友,2012(04):49.

[9]何亮.从时点时段的表达看东汉译经的性质[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06):28-33.

[10]匡鹏飞.时点和时段在前后分句共现的语义关系及复句对时点时段的制约[J].汉语学报,2006(03):78-84.

[11]吴春相. 现代汉语时量范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12]许有胜,宣恒大.时点时段相对性及其认知解释[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4):107-108.

[13]陈海波.《史记》中的时量、时点和时段[J].语言研究,2004(03):106-111.

[14]彭国庆,朱拥军.汉语时点词与时段词初探[J].新疆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02):45-48.

[15]李向农.论现代汉语时点时段的功能类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2):88-92+131.

[16]李向农.时点时段的内涵及构成与汉语社会的时间观念[J].世界汉语教学,1995(02):1-9.

1


李向农.现代汉语时点时段研究[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8.

李向农.现代汉语时点时段研究[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