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与乡镇企业融合创新现状及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1
/ 3

高职院校与乡镇企业融合创新现状及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陈复会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与当地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和当代企业技能型人才贡献值最大的教学育人载体[1],不仅能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其所需的专业技能人才资源,同时高职院校与乡镇企业的产学合作还可以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效率,开拓乡镇企业的发展创新视野。乡镇企业的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技能培训,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基地。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高职院校与乡镇企业的深度融合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走出一条高效合理的高职院校、乡镇企业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成为当前亟须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乡镇企业;融合现状;问题分析

0引言

   本文将主要以郴州职业技术学院与乡镇企业的融合创新现状及目前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为调研对象,通过对职教体系、高职院校、乡镇企业以及学生四个维度的调研,明晰当前郴州地区高职院校与乡镇企业融合创新的现实状况,总结目前所面临的问题。通过此次调查研究以期为更好的推动郴州高职院校与乡镇企业融合,为打造协同创新新局面提供实证视角。

1郴州高职院校与乡镇企业融合创新现状分析

1.1顶层设计层面

2009年湖南省启动县级人民政府职业教育工作辅导小组,随即,郴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发展先发展教育,建设先建设学校”的工作思路,引导推动桂东、桂阳、资兴和汝城等地区,以当地职业院校为根基,建成县一级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多达十余所。目前,郴州市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形成了对接“石墨新材料、大数据、有色金属、电子信息、食品医药、节能环保、化工、矿物宝石、装备制造和农业机械”九个优势产业链和“石墨新材料、有色金属、电子信息、食品医药、矿物宝石、装备制造”六大产业集群的专业建设格局。其中,郴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家政策和市委市政府所制定的蓝图下,正在朝向“学科建在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上,学校建在园区里,工匠精神刻在学生心中,创新意识融入学生血液”中的新时代办学理念不断前行。

1.2郴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动与乡镇企业的深度融合

为推动与乡镇企业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局面,促使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国工匠,郴州职业技术学院要求本校二级院系的每个专业至少与一家企业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并且二级院系每年在郴州本地实习的应届毕业生人数应占全年实习总人数的60%以上。为了实现“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和乡镇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并轨,学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用以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带动了乡镇企业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打造了一支“站的赢课堂,开的赢机床”的师资队伍。为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2018年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产教融合研究院,设立软件与信息技术研发所、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所、财税服务研发所等八大研究所。产教融合研究院的设立不仅提高了教师教学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与就业能力,而且符合郴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当地企业提供了实战性技术咨询与服务工作。

1.3千企百镇服务行动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推动的服务千企百镇行动旨在落实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和市委“一极六区”的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链、技能人才链与郴州产业链的有机衔接,真正实现高职院校与乡镇企业由校企合作到校企融合的迭代升级。2021年9月,郴州职业技术学院与郴州市水电建设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立为企业带去了一次次极具使用价值的培训课程,增强了郴州市水电建设有限公司市场竞争力,提高了项目质量和企业职工安全防护意识,助力其争创高新技术产业。2022年3月,郴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嘉禾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期学校组织教师深入调研嘉禾县乡镇企业,如湖南鑫泉铸造有限公司、嘉禾飞恒合金铸造有限公司、嘉禾县百俊达电子厂等企业。详细的了解到当地乡镇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发展路线、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分布。

服务千企百镇行动为职业学院与乡镇企业融合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就业用工、技术服务、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了乡镇企业的创新发展更大的支持。

1.4“订单式培养”和调岗实习模式的贯彻执行

当地乡镇企业与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系统根据企业需求和市场前景共同制定了课程标准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法,在学生被录取前,学校、家长、企业便签定了“三方协议”,真正落实了“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毕业即上岗”的政策。既有利于解决乡镇企业技能型人才招工难的问题,又解决了家长和学生的后顾之忧。目前,郴州职业技术学院不但所有专业全部实现了“订单式培养”育人模式,并且开创性的创立了“订单式培养”育人模式的进阶版本——“校中厂”模式。“校中厂”模式进一步优化了“订单式培养”育人模式的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顶岗实习的便利程度。例如进驻郴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海扬模具有限公司在校园内投资建成了首个生产性实训基地,一个模具加工中心和一个模具研发中心。“校中厂”模式相当于将学生一到两年的培训时间融入到其整段的三年职业教育生涯中,极大的降低了企业和学生的时间成本。近年以来,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中厂”相关经验已经被郴州市其他职业院校和本地企业采纳和借鉴,并不断向兄弟县市推广。

2当下高职院校与乡镇企业融合创新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政府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下,高职院校和乡镇企业的融合创新之路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对于基于高职院校和乡镇企业所存在的问题仍不可忽视。如果将将高职院校与乡镇企业融合创新之路上的问题加以消化解决,对于再创新局面将会大有裨益,本次调研报告总结高职院校与乡镇企业融合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三点。

2.1高职院校对于就业率的盲目追求

指标性的就业率要求可以总结为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2]。就业率的高低是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客观评价指数之一,高职院校可以依托就业率的变化不断的调整学科建设方向,打造符合当下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但是存在部分高职院校唯就业率为重,一味的去追求就业率,学生一毕业,便把他们送到广东沿海的一些工厂中换回来漂亮的数据。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将办学理念由过去的重劳务输出转变到经济新常态下,职业教育应以服务本地经济发展为重心的时代要求上。此中观念最坏的影响是导致了郴州本地的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就不断的向往着去长沙、广州、深圳等大都市发展,甚至学生之间流传起了“宁要深圳一张床,不要郴州一间房”的说法。

2.2大部分高职院校不愿留在乡镇企业工作

课题组成员通过走访、问卷调查、举行师生座谈会等调研形式,对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郴州技师学院、宜章湘粤中等职业技术学院、郴州职业技术学院共计约500名学生进行了调研访问。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有70%左右的受访学生表明愿意留在家乡郴州工作,但是把求职意向定位在乡镇企业的学生仅有不到25%的比重。受访学生之所以对乡镇企业产生排斥心理,主要原因是认为乡镇企业的职业发展空间太小,其次是乡镇企业所在地区普遍较为偏远,缺少大中型城市的文化氛围和便利的生活学习条件,还有部分受访学生认为乡镇企业的薪资待遇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

2.3部分乡镇企业对于与职业院校协同育人的参与度有待提高

有一部分思维较为传统的企业存在观念守旧的问题,他们的企业管理者认为培养学生只是学校的事情。尽快当地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校企产教融合的政策但是仍然无法提高此类乡镇企业的积极性,这样便导致了高职院校在推动与乡镇企业融合创新时遇到很大的阻力,即便勉强行之,也会流于形式。当学校将学生送到此类企业中时,学生的技能培训和自身的成长得不到企业的重视,出现了大批的学生实习期没有结束就纷纷离职的状况。这种局面的出现将会造成学生家长的不满,给学校造成负面的社会效应。这样违背了教育的根本宗旨——立德树人。

3基于表征现象的问题分析

3.1价值取向与价值选择的的认知偏差

认知是基于情感体验、意志保证、理性判断和价值取向的综合判定[3]。职业教育如何更好的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根植于职教体系的价值认知。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中存在大量的功利性目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了院校之间剧烈的竞争,部分职业院校对于物质价值的追求甚至超过了对于社会价值和公益属性的追求[4]。乡镇企业的经济回馈能力和人才吸引能力十分有限,所以高职院校对于服务乡镇企业缺乏积极性,在针对乡镇企业的专业设置上存在浅泛化的现状。另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囿于惯性思维,认为农业类学校是乡村振兴和乡镇企业发展的主力院校,忽视了乡村振兴是依赖了不同专业群的支撑作用,这同样反映出职业教育工作者对于乡镇企业发展研究不足造成的价值向度的扭曲和认知偏差。

3.2协同性与系统性机制尚未完全达到要求

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需要各个单元之间的协同创新与资源整合,当前郴州职业教育专业群的建设过程中,只有部分专业群基于郴州市的产业基础取得了良好的局面,一大部分专业群建设特色不够明显,并且学科交叉的部分专业群之间存在为获取社会资源,产业了各自为战相互竞争的不良态势。这一系列机制上的缺陷不利于职业教育协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展开。“学科的本质是知识体系,而知识的内外统一性决定不同学科之间并非截然对立,知识的生产往往需要不同学科,不同组织的协同。”[5]完善乡镇企业产业链条,缝合乡镇企业发展创新过程中的技术和人才劣势,真正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固基础,职业教育依然任重而道远。

3.3服务于乡村振兴的课程思政的融入力度不够

从专业建设权重分布上看,郴州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背后存在较为严重的文化阙如现象。当前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职业院校在办学定位与服务面向上一头扎进城市化体系,郴州地区受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虹吸效应明显,郴州高职院校甚至成为了当地农村人口聚向珠三角的技能培训跳板,实践活动反应文化选择,文化选择的不正当导致了服务于乡村振兴情怀的缺失。在较短时间内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乡镇企业发展前景是巨大的,但在城市化进程的浪潮中很难得到彰显。能否扭转这一局面,关键在于改变当代青年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思想。由这一角度出发,郴州职业教育在与乡镇企业融合创新中,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力度是不够的。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课程观,是通过课程教学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课程思政要求在坚持传统思想政治课程为核心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内容和模式的改革创新,拖宽思想教育的渠道,全过程育人,透过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6]。基于服务于乡村振兴这一载体,课程思政可以将乡土文化的精髓纳入自身理论框架,在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的前提下,将文化育人的思想融入其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载体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明发展繁荣为条件。”综其所述,教育的目的在于立德树人。在接下来讨论如何解决高职院校与乡镇企业融合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时,具体解决路径属于实证层面的的方法,课程思政理念是思想层面的方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4结语

此次通过对郴州地区的高职院校与乡镇企业融合创新的内外反思,我们可以深刻的意识到,高职院校与乡镇企业融合创新发展道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任重道远的,政府、高职院校、乡镇企业以及从事职业教育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依旧需要不断的去思考探索,去实践一条职业教育与乡镇企业协同发展的路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竭尽绵薄。

5参考文献

[1]封清,宋帅,王一帆.高职院校“精准”参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以贵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28):65-67.

[2]周巍.把就业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指标来抓[N].郴州日报,2009-06-27(A01).DOI:10.28158/n.cnki.nczbr.2009.001226.
[3]陆平.关于文化选择中的价值取向[J].理论探索,2007(01):16-17.

[4]闻万春.表征、模式与路径:高职教育服务乡村产业化发展研究——基于辽宁高职专业群视角的审视[J].中国农业教育,2020,21(05):53-61.

[5]张继明,王洪才.由过度竞争到协同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的范式转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08):26-32.

[6]陈华栋.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15-18

[7]曹珍.新兴产业发展背景下的高职节能环保类专业结构优化初探[J].中外企业家,2017(16):247-248.

作者简介:陈复会,男,湖南安仁人,1972年12月生,郴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本论文是郴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湖南省特色小镇建设背景下高职专业群与乡镇企业融合创新应用研究>>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Czsskl2019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