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党性教育基地,加强党员党性教育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依托党性教育基地,加强党员党性教育的几点思考

赵召才

扎西干部学院  

摘要:党校是培养中国共产党工作接班人的重要基础,党性的培养提高了党员的思想意识,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让党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发展性,是推进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党性教育;党校;应对策略

引言

党性精神教育是干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党员干部强身、健骨、补钙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党正处于伟大斗争之中,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党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是前所未有的,也存在着许多矛盾、危险和挑战。特别重要和紧迫的是,建立教育和培训基底,并不断提高党性教育的有效性。

1.党校增强党性教育的意义

1.1党性教育有利于党员继承和发展我党的优良传统

论我党的党性,刘少奇同志曾经说:“共产党的党性是无产阶级最高、最集中的体现,是无产阶级品格的最高体现”。开展党性教育就是要使党员干部明白这些道理,在工作中始终牢记我党的优良传统,巩固其政治地位,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品质。建党初期,就讨论了党性问题,毛泽东同志也多次讨论过这个问题,并提出了过自己的想法,所以党性教育也是我党的伟大传统,加强党性教育也是继承和发展我党伟大传统的体现。

1.2党性教育有利于保持党员的纯洁性、先进性

当前,我党的干部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一些重点干部知识教育的提升空间还很大。二是许多党的干部还需要继续努力,把政治经验和党训落到实处。其中,党性训炼最为缺乏。在缺乏党性的情况下,一些党员的政治立场没有牢固确立,思想没有得到肯定,产生了不少问题。在当前形势下,许多人忘记了共产党的宗旨,先锋模范的作用也逐步弱化,出现了贪污腐败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党的形象,阻碍了我党的发展。党性教育增强了党的干部的思想自觉,不断唤醒党员干部的宗旨,使党员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党性教育基地建设中的问题

2.1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党性思想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基础不够扎实,教育活动的成效就会化为乌有。为此,从事党性教育的教师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党的法律和政策,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熟练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建立在理想信念基础上。但目前大多数党校在履行教学职责时,仍缺乏能够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综合性专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讲解为主,理论功底还不够牢固。

2.2教学针对性有待加强

党性教育的充分性是决定党性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教材的内容和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我国党性教育基地还处在开发初期,往往缺乏一套更为整体的多层次、综合的教育体系。在党性教育过程中,文献内容简化,一些基地缺乏适合不同领域、制度、领导层次和党员的有效教材。在党性教育过程中,一些教育基地仍然重理论、轻实践,缺乏时代发展的问题,无法将理论教学与社会矛盾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困惑进行结合。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编制都不充分,教材和讲座的内容也没有依据课堂需求,一些基地也没有专门的教材,只能用术语来进行讲解和教学,需要进一步完善。

2.3教学形式需要进一步丰富

党性教育和其他教育活动一样,是以内容为基础的,形式是内容的反映。同时,与其他教育活动不同的是,党性教育不是一般的教学方法,而是以党的价值观为基础的教育,不能充分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当前,大多数党性教育基地仍然更加注重挖掘历史资源、深化教育品牌,但仍处于理论讲解、参观展览、体验遗址阶段,难以进行深入创新。

2.4基础建设差距较大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党性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党课教育目标实效性的重要保证。但在一些党校,现有的基本条件与新条件下的党性教育要求有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缺乏合格的教师。教师是党性教育的主体,加强干部的党性教育需要忠于马克思主义、热爱干部教育的教职人员。但在实践中出现了问题,一些有理论知识、渴望到干部学院接受党性教育的教员已经退休,一些年轻教员不愿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第二,学科和教材发展不足。有的党性教学内容陈旧,优质生动的课程不多,缺乏丰富、独特、优质的教材。

3.新时期增强党校党性教育成效的措施

3.1开发教育基地路线;有效渗透党史教育

在依托党性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活动中,发展创新党性教育基地的原有路线,有效发挥现有“红色”资源的独特能力和优势,开展党性教育,把持续教育摆在首位,切实把党性教育渗透进去,切实加强党员党性教育。特别是在建设新国家的过程中,要保持共产主义的卓越精神,必须结合时代的历史脉络来阅读和研究,加强党性教育基地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党性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工程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共产主义先辈红色革命的不屈不挠精神。比如,在党性教育基地建设过程中,可以建立一个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介绍革命先驱者的事迹,作为连接革命先驱者与现代发展史的主线。通过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共产党革命前辈的光辉事迹,有效增强了党员党性的教育作用。

3.2加强革命资源整合,推动党员党性教育

开展党员党性教育活动要加强对党性教育基地的革命资源整合,让党员体会到浓郁的红色革命精神。在参加党性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树立了高度的共产主义信念,有效地促进了党员党性教育的实效。尤其是在依托党性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单纯依靠观察党群活动,只能达到走马观花的效果,而不能做到深度理解效果,获得党员党性教育活动成果。依托党性教育基地,唱响亮丽的红歌等。以各种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党员党性教育活动,让党员干部通过比较全面的革命资源,发掘和发现党性教育基地背后的红色革命精神,加强对党员干部在重读英雄事迹过程中的团结教育和引导,提升理想信念和革命动力。

3.3强化教育基地协作,协同传承革命精神

对于党员党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单靠个体党性心理教育基地的薄弱实力并不能有效促进党员党性教育活动的高效开展。党性教育基地要通过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加强与有关单位的教育合作,有效规范。为提高党性教育基地管理与教育质量,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党性教育基地教育培训体系和措施,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党性教育,确保党性教育基地的作用,充分体现了红色革命精神。同时,还要注意各级党员培训基地的特点和优势。建设各级党性精神教育基地,丰富党性教育系列活动的组织形式和主题,积极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加强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切实做好党员党性培养和提升工作。此外,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口号,在加强党员党性教育的过程中,要立足于党的各项党性教育基础,积极开展和引导各种实践性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应深入基层,将党性教育理论精神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有效提升基层党员实践经验,加强党性建设,使党员干部共同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3.4加强实践锻炼,提升党性教育的现实历练

首先,干部教育培训部门在开展党性教育时,将基层、田间、红色科研基地、校园、企业等地引进课堂教学,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扶贫村,与村民一起工作,倾听公众的声音,倾听他们的心声,亲身感受他们的需求。在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生活状况、了解人民群众生活疾苦和诉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培养了对人民群众的爱护之心、亲近群众的情感。其次,到组织需要地方锻炼。基层是培养干部的最佳位置,组织选拔的基层干部要做事沉着冷静,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特别是对分派到困难、偏远地区、岗位接受培训的党员干部,需要进行严格的党性培训,使党员干部在实地实践中不断提高党性精神。将真实体验升华为基层理性认知,潜移默化地提升党性。

结语

党性教育工程是一项长期基础性工程,任务艰巨,任重道远。要勇于响应时代发展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创新教育方式,不断完善新实践,推动党性教育工程取得新成效。因此,需要加强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和教育团队建设,确保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陆秀清.新时代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研究[D].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18.

[2]姜朋.党校党性教育实效性分析[J].党政论坛,2017,01:47-50.

[3]田仁来.增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实效性的四个维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6: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