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三减”技术路径研究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6
/ 2

农业“三减”技术路径研究探讨

刘艳

哈尔滨市双城区国营农场 黑龙江 哈尔滨 150109




摘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品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采取行之有效技术措施开展农业“三减”技术路径研究探讨。


关键词:三减 技术路径


在稳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以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和“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实施减少化肥、除草剂和农药不合理使用行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就农业“三减”技术路径进行研究探讨。

1.减化肥技术路径

一是推进精准施肥。根据不同区域土壤条件、作物产量潜力和养分综合管理要求,合理制定各区域、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限量标准,减少盲目施肥行为。

二是调整化肥使用结构。优化氮、磷、钾配比,促进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引导肥料产品优化升级,大力推广高效新型肥料。

三是改进施肥方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和技能。研发推广适用施肥设备,改表施、撒施为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叶面喷施等方式。

四是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通过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实现有机无机相结合。提升耕地基础地力,用耕地内在养分替代外来化肥养分。

五是加大深松力度,增加土壤耕层。在施用有机肥基础上进行深松,打破犁底层,创造良好蓄肥保水,通透良好的土壤环境,促进微生物的活动,提高肥料利用率。

2.减除草剂和农药技术路径

农药减量是一个庞大而复杂工程。它涉及植保科学、植保推广、农药研发、农药加工、药械开发、药械生产等多部门,需要多种技术措施协调作用,才能得以实现。植保推广部门可以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角度,来减少化学防治次数,达到农药减量使用的目的。

2.1严格制定防治方案

2.1.1在目前的病虫害防治中,农民见病就治、见虫就打的事时有发生,随意加大用药的现象较为普遍。

2.1.2尤其在病虫害重发生时,在求保险思想的影响下,出重拳,下猛药,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也增加了对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

2.1.3在病虫防治工作中,应该严格按照作物的经济阈值和病虫发生特点来制定防治指标,按照规定的防治标准确定防治方案,病虫防治不防治、用药多少不能受经营因素影响。

2.1.4根据病虫发生程度确定该不该防治。

2.1.5以预期的防治效果定用药剂量。

2.1.6根据病虫情报要求或农药标签上推荐的用药量使用。选择用量少、效果好、残留低的农药。

2.1.7合理选择用药品种,根据防治对象选择对路药剂,对路药剂中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品种,同一药剂品种,优先选择高含量产品。

2.1.8选用好的农药剂型,同一品种优先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农药剂型。如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水溶性粒剂等。

2.1.9安全配制农药 ,应采用“二次法”稀释农药。

①水稀释的农药:先用少量水将农药制剂稀释成“母液”,然后再将“母液”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

② 拌土、沙等撒施的农药:应先用少量稀释载体(细土、细沙、固体肥料等)将农药制剂均匀稀释成“母粉”,然后再稀释至所需要的用量。

2.1.10科学使用农药 

一是把握好用药时期。绝大多数病虫害在发病初期,危害轻,防治效果好。大面积暴发后,即使多次用药,损失也很难挽回。因此,多数杀菌、杀虫剂并非效果不好,而是错过最佳使用时间;发生药害。因此,单纯提高药液浓度,往往适得其反。

二是把握好用药量。

用水量。一些农民朋友在使用农药时,为减少工作量,往往多加药少用水。其实,在农药有效浓度内,效果好坏取决于药液的覆盖度。

如喷施土壤封闭除草剂时,土壤墒情差,必须加大对水量,以便形成封闭膜,否则药液只呈点状分布,达不到封闭除草的效果。在喷施杀虫、杀菌剂时,充足的用水量十分必要,因为虫卵、病菌多集中于叶背面、邻近根系的土壤中,如果施药时用水量少,就很难做到整株喷透,死角中的残卵、残菌很容易再次暴发。

加大农药使用浓度会强化病菌、害虫的耐药性,超过安全浓度还会发生药害。因此,单纯提高药液浓度,往往适得其反。

2.2更新施药机械

目前农药的使用技术落后,是农药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但也是农药减量使用的潜力所在。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除设法改进喷雾器具和保证技术到位外,推广简单易行农民乐于接受的措施。选择性能良好的精准施药药械,定期更换磨损的喷头 ,淘汰“跑冒滴漏”落后喷雾机械,是提高农药利用率重要措施,也是农药减量使用的潜力所在。

2.3提升监测预警水平。

健全病虫监测网络,我区水田监测点已经健全,玉米田监测网络陆续完善,相对测报技术人员少,工作量大,远远不能满足病虫害预测预报覆盖面,加之种植结构调整,种植作物增多,病虫种类也增多,只有提高病虫害预报准确率,才能正确指导用药、减少用药量。2018年新建旱田病虫测报监测点7个。

2.4改进施药方式

根据杂草种类、杂草数量、杂草叶龄、气象条件等因素适时施药,改土壤封闭除草为苗后茎叶除草,见草用药,来减少除草剂用药量。注意轮换用药,在一个地区,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农药,必然会引起效果下降,导致防治对象产生抗药性,正确的做法是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减少用药次数和药量。

2.5开展绿色防控

要根据病虫害发生程度,防治指标,经济阈值,确定绿色防控技术。保护天敌、保护环境不受农药污染,预防控制病虫害发生。

2..5.1农业防治:

植物检疫;选用抗病虫品种;轮作;深翻、晒田、高温杀菌;谷草把、杨枝把诱剂成虫等。

2.5.2生物防治:

选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性诱剂等方法来减少农药使用。

2.5.3物理防治:

选用杀虫灯、杀菌灯、糖醋酒诱杀成虫等方法来减少农药使用。

2.6推广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实现大型精准药械作业面积,提高农药利用率,大规模开展“植保一体化防治服务”及专业化防治,减少一家一户“打药难”“乱打药”等问题。

3.结语

农业“三减”是未来农业重要的一项技术内容,是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环保工程,应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培训、引导,使生产者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按照技术路径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确保农业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