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游戏化课程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7
/ 2

论游戏化课程建设

王艳 1 高贵忠 2

1 山东省潍坊高新区嘉禾幼儿园 261061

2山东省潍坊经济区英才学校 261061

摘要:游戏是幼儿最主要也是最适合的学习方式,但在开展过程中,游戏中的知识和经验呈散点式分布,怎样将游戏中的知识学习和经验习得做到课程化、体系化,是我们教育者应该继续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游戏化;课程建设;幼儿发展

  1. 背景分析

  1.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现状

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建设是在“小学化”教学倾向的背景下产生的。“小学化”教学倾向不仅包括教学内容的小学化,也包括教学方式方法的小学化。首先,像拼音、识字、数字、算数、书写等,这些不适合的教学内容占据了孩子童年的大部分时间。其次,是教学方式的小学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占据绝对权威,在反反复复不停的强化训练中,孩子就像一部复读机,没有了自己的思维。

  1. 小学化存在的原因

部分教师观念落后、教学能力不足,眼中只有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看不到孩子的需要和兴趣。活动组织形式单调、乏味。部分家长夸大了一年级课业的数量和难度,让幼儿园的家长更焦虑,家长的焦虑倒逼幼儿园“勤学苦读”,于是就有了幼儿园教学的小学化。最后,在我国的应试教育国情下,家长追求幼儿知识量的积累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1. 游戏化课程定义

游戏化课程建设包含课程游戏化和游戏课程化两部分含义。课程游戏化是指让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和实施课程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游戏贯穿始终。游戏课程化是指教师在游戏中观察和发现幼儿学习的兴趣点、生长点,教师紧跟幼儿的兴趣,及时生成课程,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游戏课程化对教师的观察能力、课程架构能力、幼儿发展水平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游戏化课程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

游戏特别是户外游戏,是最常和身体锻炼联系在一起的。所有人也都能认识到户外游戏对儿童身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游戏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经研究发现,喜欢社会性表演游戏的幼儿智力会发展的更好,假想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游戏中,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进行使用,不论是设计游戏情景还是分配游戏角色都需要语言进行沟通,在使用过程中语言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升和发展。

游戏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幼儿的大部分社会性的发展都是通过游戏来实现的。皮亚杰认为,在游戏中,儿童与伙伴的交流和交往会促进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埃里克森坚持认为,假想游戏给儿童提供了解社会、尝试新技能的机会,有助于儿童理解文化角色,并且把已经接受的社会准则整合进他们自己的个性特征中。

利伯曼在研究种发现那些充满创造力的孩子正是生活中最顽皮的孩子。斯密兰斯基研究发现,具有较高假想游戏或社会性表演游戏水平的儿童学业成绩会更好。

  1. 游戏化课程的开展与实施

  1. 环境创设

1.生态式户外环境

一个好的游戏场地的规划和实际应该是幼儿、老师、家长、设计师、儿童专家等共同努力的结果,并且幼儿作为游戏场地的主人,应该在游戏场地的设计和规划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好的游戏场地永远都不可能完工,它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以及游戏的进展而进行持续不断的发展和改造。

陈鹤琴说“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最好的教材”。所以,我们在设计和规划幼儿园户外环境时要加入更多自然的、生态的元素和可移动的设施设备来支撑幼儿游戏,满足幼儿开展游戏的需要。

2.开放式室内环境

好的室内环境应该是以儿童为中心的,去掉耗费教师大量精力制作的观赏性装饰。墙面留给儿童,用于展示儿童自己的各种艺术作品和观察记录等,用儿童喜欢和能读懂的方式提高幼儿与墙面互动的频率与效果。

改变室内区域设置(划分游戏区角)和游戏材料投放方式(按游戏类别投放材料),游戏材料按照特征分为工具类、材料类、图书类、积木类等分别陈列。游戏材料摆放要让孩子“看得见,拿得到,放得回”,方便幼儿在游戏中的取用。

(二)基于儿童学习方式--课程游戏化建设

蒙台梭利指出:教师不应该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而应以幼儿为主,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所以,我们的课程要关注幼儿生活,来源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课程设计要基于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学习方式,开展游戏化教学,注重幼儿参与。

(三)基于儿童发展水平--游戏课程化建设

首先,根据课程目标投放游戏材料。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投放不同层次的游戏材料,让不同层次的幼儿在操作游戏材料的过程中习得经验,实现课程目标。

其次,从专业角度观察幼儿游戏。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观察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与材料和同伴之间的互动。在真实的游戏情景中发现“真儿童”,发现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

最后,教师通过指导游戏提升幼儿经验。教师敏锐的捕捉到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既定课程目标给与幼儿指导,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四)游戏化课程建设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教师的素质和角色定位直接影响课程开展的质量。所以在游戏化课程建设的背景下,首先,我们要改变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

幼儿园老师应该是儿童游戏的支持者。教师作为游戏的支持者首先要明晰游戏的目的,做好游戏计划和准备活动。教师除了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支持,更要学会观察孩子,我们不仅是看孩子,还能看到孩子,看懂孩子。

幼儿园老师应该是儿童发展的引导者。优秀的幼儿园教师能灵活运用自己的教育技巧,为幼儿安排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并能实时介入游戏,引领孩子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推进游戏深入开展,最终推动幼儿成长。

树立全新的幼儿教师评价标准。合格的幼儿园老师应该是有趣的、富有创造力的,并且有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教育观。优秀的幼儿园老师应该是专业的,熟悉幼儿发展水平和学习方式,会观察和发现儿童,为幼儿精心安排一系列游戏活动,推进幼儿发展。

(五)逆向幼小衔接

在幼小衔接中,一直以来都是幼儿园积极向小学靠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准备工作,小学多处在被动地位。改变幼小衔接方式,小学低年级适当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向学前教育做出衔接。小学和幼儿园都向前迈一步,通过送一程和接一站的方式实现幼小无缝对接。

(六)游戏化课程评价标准

游戏化课程中对幼儿的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家长和幼儿等,在评价中尤其注重幼儿自主评价的重要性。

游戏化课程的评价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观察是评价的基础,同时也是评价的重要方法。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幼儿的语言和行为,通过分析游戏记录,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发现幼儿的兴趣等,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

游戏化课程的评价是在真实情景中开展的。因为幼儿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在相对宽松的心理环境下才会出现真实的行为。所以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创设真实的情景,从而激发幼儿的真实反应,通过真情景、真言行来考察幼儿现阶段的发展水平。

游戏化课程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贴标签,而是为了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水平,以便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提供更加适宜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