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困惑及策略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3
/ 2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困惑及策略探索

黄莹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杭坪镇中心小学 322200

摘要:

新课程改革推行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这种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其中城市地区发展情况较为良好,而乡村地区语文教学实际推广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农村的教育资源贫乏,学生的知识基础薄弱,面对这样的现状,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许多困惑,推行新课程改革受到掣肘,工作难以开展。本文将以农村语文教育为重点进行探索,并针对不同问题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困惑

前言

推行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是广大人民教师的共同任务,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依然面临着较为严重的问题。传统教育方式与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发生碰撞,产生新的矛盾和困境,推行课改受到层层阻碍。如何引导农村语文教师正确开展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课程,是一项重大且困难的任务,还需要广大的教育从业者不断进行探索和尝试。

  1. 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困境

1.1农村教师资源薄弱,综合素质较低

新课标改革要求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是农村的条件相对艰苦,学校里的教师大部分都是教龄较高的老教师,接收资讯的渠道相对较窄,对待新鲜事物很难快速吸收,在教学方面很难转变固有的思维和方式,面对新课程改革自身都不知所措,更无法对学生开展教学任务。而年轻一代的教师,虽然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和培训教育可以领悟到新课改的内核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又会因为自身文化素质的欠缺和教学经验不足,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无法得到真正的新课程改革教育。

1.2新课程改革与农村实际情况相结合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提出的最新教育模式,在发展较好的城市地区可以得到更有效地推行实施,但是在我国农村实施情况并不令人满意,主要是因为新课程改革与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结合不够密切。长期以来农村教育资源都处在不利地位,不管是软件条件还是硬件设施都相对落后。即使教师设计了精彩的教学方案,没有设备的支持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条件限制,学校无法开展小班教学,教师教学时通常要面对几十人的大班,在保证课堂井然有序进行的前提下,可以带动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已经要耗费大部分的精力,想要更加深入地开展教学任务相当困难。加上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量有限,学生的知识面也窄,教学中很难有延展。

1.3不重视家庭教育,缺少学习氛围

农村地区的家长大多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生活条件相对城市居民较差,日常忙于生计,缺少教育意识,这些家长通常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责任,与自己无关,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辅导学生的作业。甚至有部分思想僵化的家长认为上学不如打工,早早让学生辍学,减轻家庭负担。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学生难以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也无法培养出真正对学习的兴趣,同时还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态,不利于教师开展教育工作。

  1.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的解决建议

2.1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增强教师资源力量

城镇教育部门应该对农村教师给予更多的重视,积极对农村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培训,促使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农村教师也应该加强对自身的要求,注意教学反思,可以利用写教案、和课后反思笔记和观摩其他教师上课等方式从多个方面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分析,进而做出改进。此外,农村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家长学历普遍偏低,导致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窗口就是教师。农村语文教师应该重视提升自身的知识文化,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学习,阅读经典书籍,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和文化内涵,只有教师自己的知识文化内涵丰富,才可以提供学生更高质量的语文课堂体验。

2.2端正教学态度,杜绝弄虚作假

由于农村地区条件不足,家长对学生缺乏管束,不重视学生的教育情况,导致教师开始松懈,降低对自身的要求。甚至在观摩课堂上搞形式主义,新课标课程改课的落实也是走走过场。面对这种情况,农村语文教师更应该坚守原则,坚定自己为人师表的信念。以诚恳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工作和学生,杜绝弄虚作假,教育好语文这一门基础学科,为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知识打下基础。

2.3倾听农村教师意见,增加对农村教育投入

城市与农村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差异,实施完全统一的教育方案并不符合实际需求。农村教师长期服务于农村地区,对于农村本地存在的教育问题更加了解,教育部门应该认真倾听农村教师反映的问题,针对不同情况作出适当调整,真正做到新课程改革与农村本土教育情况相结合。

想要在农村学校更好的落实新课程改革,还需要各级政府增加对农村学校的教育投资,改善农村教学条件,为农村教师配备更加完善的教育设施。在设施与城镇教育条件基本同步的情况下,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受教育质量,而且有利于保留骨干教师,发展优秀师资力量。

2.4增加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定期与学生家长沟通本是教师的责任义务,但是由于农村的特殊情况,很少有班主任真正深入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教育学生不能只靠学校,还需要家长的支持配合。为了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教师应积极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如果遇到思想老派的学生家长,轻视学生教育或者推卸教育责任,教师更应该与之多交流多沟通,使其明白教育的重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实施新课程改革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农村教育基本停留在以分数为重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农村语文教育很难有所提升发展,学生也无法在课堂上感受到语文教育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想要问题得到改善,教育有关部门必须增加对农村教育的关注和投入,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认真分析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使学生能够在欢乐、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敖海荣. 农村小学语文古诗词多信息应用教学策略探索[J]. 成才之路,2022,(03):111-113.

[2]李春宝.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图示读写的实施策略探索[J]. 基础教育论坛,2021,(31):98+100.

[3]何薛莹. 农村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索[J]. 考试周刊,2021,(29):17-18.

[4]徐丹丹. 新课改下解决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困惑的有效策略[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08):57.

[5]罗福喜. 新高考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策略[J]. 中国教师,2018,(S1):39.

[6]黄如进. 新课程改革视角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困惑与策略探究[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1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