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褚遂良楷书艺术及学习感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3

探究褚遂良楷书艺术及学习感悟

李皓

湖南皓月堂艺术馆馆长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4


摘要:唐代国力兴盛、社会繁荣,使得唐代书法艺术空前鼎盛。唐代书法名家的楷书更为后世所推崇,奉为习字典范。初唐褚遂良既汲取了二王之书精髓,也汲取了南北朝和隋代以来的众多书风,看似字体结构奔放,从细节处看,又具有宁静而不失典雅的格调,创造了前人所未达的境地,成为初唐楷书门户的核心人物。本文通过以唐代书法的文化背景,探究褚遂良书法艺术的发展轨迹及对后世的影响,进一步分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内涵并阐释临习的心得体会,力求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管窥蠡测褚遂良书法艺术的演变轨迹以及历史地位影响以及学习感悟等等,以此冀望对褚遂良书法探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褚遂良演变轨迹学术地位后世影响雁塔圣教序

一、唐代的书法文化背景

唐代是中国封建时期整个社会中比较伟大的一个朝代,其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均取得了空前繁荣,为中国美术、音乐、书法等各种美术样式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物质基础。初唐时期的书法艺术发展迅速,沿用至今的行书、楷书亦然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成熟的书体。

魏晋之风在唐代获得了传承与延续,但魏晋书体中的自由和谐、内敛含蓄等特征,却被唐代雄浑壮阔的男性化之书所取代,在体现了个性与鲜明书家特点的同时,也没有罔失法度。在中国初唐,儒学、佛教、道教等宗教百家齐鸣、百花齐放,抄书成为了当时宗教传播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加速了书法的发展和运用。在唐代,书法的好坏成为选拔官员的重要条件,官方还开设了弘文、崇文两馆,由专人教学书法,同时,还设立了书学博士这一官职。这一系列的措施,都说明书法在唐代的重要地位。

二、褚遂良书法艺术从成熟到高峰轨迹

《伊阔佛衾碑》《孟法师碑》是褚遂良最早期的楷书作品,褚遂良23岁时随父入唐,早期他接触的楷书风格实际有南北融合之意,呈现的是一种俊逸雄壮之美,与欧书的紧结,虞书的平和均有不同。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褚遂良在早期娟秀光丽的笔锋、峻峭劲瘦的笔画,多得益于北魏遗址,并融合了欧阳询、虞世南、王羲之等的笔意特点,其结字和持笔都具有鲜明的隶意。《旧唐书》中曾有记载,褚遂良擅长隶书,他的《伊阔佛衾碑》就与他早年习隶有着重要关系。

《房玄龄碑》这一创作,使人们进一步体会到了褚遂良的书法艺术的精微奥妙,这一时期也是他书志体由定型发展到大成的一个过程。而此时的作品,也和早期作品大有差别,一改向左前方倾斜的格调,在字里行间又有左低右高的俯仰之感,尽管仍保持了今文的捺脚,但增添了王羲之行书的用笔,书势显更加遒劲、灵活、秀逸。这就标志着褚遂良的书法作品已由成熟不断迈向大成,俨然有了上一代书法作品大家的风范。如果对褚遂良这一时期的书法作品比较偏爱,可从《启法寺》《龙藏碑》《礼器碑》等北魏遗址作品中研习、感悟其中的高古之气,可以大大提高了我们自身字骨的劲力。

褚遂良在58岁到达了他书法艺术的巅峰时代,在这个时候褚遂良的书法艺术作品可以说融汇了南北之别,同时兼顾了汉魏风骨,特别是《雁塔圣教序》奠定了褚遂良作为初唐时代中国书法艺术中流砥柱的地位和初唐四家的领导地位。这是一个被世界上瞩目最多的著作,《雁塔圣教序》提供了一种完整的楷书画法与结体,其持笔以瘦劲的线条与无比厚重的捺画增强了其笔画线条的归并,疏瘦而高古;他的运写方式承前启后,"直锋入笔,逆锋出笔,两端提按回锋,中间细而略呈弧线",笔画潇洒自如,清俊飘逸,进而达到了质而实绮、风骨清举、似瘠而腴的晋人风韵。张怀灌曾在《书断》中说到:"美女禅娟似不轻于罗绮,铅华绰约甚有余态。",这对于褚遂良书风意境,也是毫不吝啬溢美之词。这时期褚遂良的运笔非常细腻,落笔即上提,几愈离纸,所以"颜字入纸一寸,褚字离纸一寸",也正说明了这一时期褚遂良的书况。而更关键的是,他的运笔方式并不失去强劲、潇洒,结字也更为平稳、有空灵感。

三、褚遂良对后世书家的影响

在我国书法的历史长河中,曾经诞生了无数位知名的书法家,这些知名书家对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在这些著名书家当中,褚遂良用自己的作品和个人魅力,指引着后世书家的前进方向。

太宗曾言:"立身之道,不能无学。遂良博识,深可重也。"学识丰富、博学多才的褚遂良,他开创了中国唐楷的一代先锋,并创造了耳熟能详的中华书法艺术名篇,成为了后代书家学习临摹的重要对象,更是受后代书家的顶礼膜拜。而如今,为了把"褚体"的书法艺术传承发扬,给学子营造一个学习"褚体"楷书的环境,"褚体"楷书的学习越来越流行,让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走上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时期。那究竟是褚遂良哪些优点在影响并引导着人们呢?下面让我们一一讲述。

中国有句俗话,书品即人品。唐太宗李世民曾对长孙无忌说:"褚遂良忠义,有才学术,竭尽所能效忠于朕

,如飞鸟般依人,自加怜爱。"由此可见,一个书家的人品特质着实影响着后世的书家学者。褚遂良就是这么一个具有高贵品质的大书家,在唐太宗时代就被委以重任,在高宗时代,当唐高宗想废除李太后立武则天为后时,褚遂良也曾冒死劝说。在这样的宫廷战争中,褚遂良也不忘记了自己顾命大臣的职位,直言不讳觐见,并无情地付出了巨大代价。这种忠心赤胆、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的品德特质,为后人所景仰。其人品特点也体现在了褚遂良的著作中,字里行间都飘逸着肃穆而不是风骨的独特气氛,是在"二王书"中所没有见过的。

褚遂良,作为唐代楷书技艺发展和革新最初的开山鼻祖代表人,他的楷书书法对中国后代书家的影响是深邈而巨大的,这也是褚遂良被清代的学者刘熙载称赞为"唐之大广教化主"的重要因素。另外,褚遂良的书有着自己的特色,他使用书法作品来表现对自我身份与心灵的真切体验。初唐的书法已经产生了三个不同的种类,分别为名家书法、官府书法、平民书法,由此也开创了我国书法向多样化发展的新形势,散发出光辉灿烂的光景。其中,初唐时代的名家楷书已基本脱离了实用性的书法。在吸收了先代书法作品精髓的同时,褚遂良还融入了欧阳询字体的险峻,以及虞世南的气运秀健,并且将北碑中的刚猛力度相结合。褚遂良所创造的独特书风,一方面加强了初唐以来南北书志体的沟通进程,另一方面北碑、南帖之间的关系交流,也被当时书家所认可。取先人之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独树一帜的新画风,褚遂良也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唐代新的书体。这就是名家书体的兴起,引导并深远影响了一代代书家。如宋代书家薛稷、颜真卿、赵佶、米芾等均受此深远影响。

内涵丰厚、绚丽多彩的古诗词也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在唐代期间,不仅诗歌流行并且推崇佛法,还产生了不少的佛学信仰。所以在这一时期,无论书法、诗歌、美术等艺术作品中,都产生了大量佛学主题,而佛学问题也就成为唐代艺术作品中较为流行的主题。太宗李世民就是当时众多佛学教徒中最为虔诚的一个人,《雁塔圣教序》正是太宗李世民下旨让褚遂良撰写。《雁塔圣教序》同时也是褚遂良晚年最杰出的作品,同时表现了当时唐代社会推崇佛法的潮流。这篇小说气势恢宏、委婉遒美、丰筋多力,流露出一股佛学空灵的妙境,也许这便是这位真正书写家的高妙之处,不但显示了书写家技艺的精湛,还书写了不同凡响的意境,这也可能是当时不少书家所无法达到的。在佛法畅行的历史背景下,褚遂良的"美人婵娟,不任罗绮。"的书风一直被人追捧,体现着初唐的美学风尚。

此外,褚遂良对运笔方法的变化应用,也造就了初唐运写第一人的美誉,"褚体"之前,唐楷主要以一拓直下的运笔方式,几乎没有逆进藏出的表现方法,而褚遂良则突破了这个局势,采用直进逆出,在二端提按回锋,中间却以大胆的变细呈现出了一个完美的弧线。褚遂良独特的运笔方法,对颜真卿、柳公权的书体发展影响至关重要。在唐代楷书上,也就是在恰当的时间产生了"褚体",才被后来的颜、柳所学习、研究,也为唐楷走向辉煌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使唐楷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四、解读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艺术内涵

褚遂良虽出生于名门贵族,但学识渊博多才。是一名标新立异的楷书家,他和其他初唐的著名楷书家均有所区别,也形成了我国楷书史上的一株"奇葩"。现以褚遂良的名作《雁塔圣教序》为例,从笔法等几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其楷书艺术作品的内涵。

在执笔方面,褚遂良的书法融合了悬肘法、枕腕法和悬腕法。在《雁塔圣教序》全篇中,褚遂良以弧度线条为主,没有笔直僵硬的线条。即使一条短线,也表现出了回环复沓的效果。弧线运用,让褚遂良把原来笔直、坚挺的基本笔画更加细致、柔美、委婉、纤秀。还有,在起笔时候,褚遂良先加多了些逆笔,再引回,波转一下,这用笔都让其作品中显得丰富活跃,完全不拘泥于固有的体系。褚遂良对用笔的掌握十分精确,他强调细部与总体间的关系,在许多细部上的处理也别具匠心。例如,在《雁塔圣教序》中的撇画,并没有一笔顺势拂过,而只是起笔相对较轻,而且立刻产生了少许停顿,这样使观众可以从一个局部范围中由细小看精彩,这一精彩点又调动了整体的节奏感,给观众一个自由思考、感受的空间。

此外,在运笔法中,褚遂良书写的每一笔都包含了抑扬顿挫的丰富变化。另外,褚遂良还完成了对十二种隐笔法的综合运用,他在行笔快慢节奏,以及行笔运动轨迹等方面的演变呈现了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等特征。《雁塔圣教序》在运写上,通过方圆之间兼施、逆起逆止、横画竖入、竖画横起的方式,使首尾之间都有了起伏顿挫。而褚遂良则在行笔过程中结合提、按的方式,并对提按使转和回锋出锋等进行了规定,其形凝重而自然,于曲折波动之间,达到了一种万岁如古藤似的不可动摇的审美意境,从而增加了笔法的深刻含义。同时,加快其运笔的速度,将运笔速度和弧度的线条相结合,减少了程式化的制约,在楷书中加入了行书笔意,营造了别具一格、多样化的书写美感。

此外,褚遂良用纤细轻盈的运笔方式,在《雁塔圣教序》中有效利用了走向长锋运笔的优点,用中锋入纸重按至八分,从而实现了笔划的粗细与毛笔的直径相对应,似乎只有笔尖着纸,使字体看似薄弱,却暗藏坚韧的内质。从褚遂良运笔的力道来看,笔画的粗壮掌握得很好,按笔在纸张、手指、手腕之间感觉较为明显,力气的使用也恰到好处,使《雁塔圣教序》的创作空而不虚、疏瘦劲练。

五、临习《雁塔圣教序》的心得与体会

初临《雁塔圣教序》时,曾尝试对整篇通临。在通临作品时,先观察了整篇作品的章法,虽然楷书一般章法都比较规整,独立分明,但是《雁塔圣教序》的章法却是整体取横向,上下间距较大,左右间距较小。因此,在动笔时,我结合了褚遂良的运笔特点和结构特征,尽量做到与原作相似。在起笔书写时,要注意凌空取势起笔,尽量让字形写得开张一些。但对比原作之后,还是有很多问题出现。如:字形虽然形似,但很死板没有变化,在写细线条时,明显缺乏骨劲,没有生动、自然流畅的感觉。尚有些隶书之意,但是字与字之间,或者说每一笔之前都缺少呼应。孙过庭的《书谱》曾有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意识到上述问题以后,我采取了节临,在临写内容相应减少之后,对笔划的提按和节奏的快慢也尤为关注,着眼细处,尽力使笔划变得更加生动自然,在结构上出现了方扁错落之感,但在实际临写中,笔力上还显现欠缺,因此,我开始把对笔力的练习当成重点,通过不断地尝试与练习,我逐渐发觉笔画上要想写出弹性的感觉,要从起笔开始,起笔时必须做到准确,落笔要干练、利落,行笔时要做到快慢有度、胸有成竹、不拖沓,收笔稳当,做得干净利落。除此以外,再临习时,遇到了另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就是临竖弯钩时收笔总是蓄力不足,最后收笔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从《雁塔圣教序》中我深切感受到楷书要做到稳而不俗、正中有奇是不容易的事情。楷书的结构并不是笔画的堆砌,意识是肤浅的、表面的。

在临习中,虽然还有诸多不足之处,但是这些问题的出现也将是我在今后改进和练习的重点。丰富书法的创作形式,尝试不同形式的作品。要想做一位成功的书家,一定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临帖,只有反复不断的进行学习,才能在以后创作的作品中融合创新。临帖学习的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创作。对于《雁塔圣教序》的研究探索过程中,首先要学习掌握其技法,同时要将其书写风格准确的把握,把前人的思想化作自己的意识,这样在创作中,我们才能做到游刃有余、驾轻就熟。其次,不仅单字之间要有呼应、承接,字与字之间也要紧密联系,用笔的风格应体现圆融和谐,笔画多的字应细致,合理安排空间布白,勿使字过大过散,所谓:"笔画少,宜粗重,画多者,细受容。"

完全脱离传统的创新,是空泛不切实际的,此次对褚遂良书法艺术的探究与理解,看到了书法中楷书和行书之间的联系,并深刻影响了唐朝以及后世书法家的创作。褚遂良在唐代楷书崇尚法度的基础上,以疏瘦劲练见称,其字形结构自由奔放,又调和着静谧的格调,创造着前人所未到的局面,风格秀逸、灵活、瘦劲的褚体楷书,在唐代书法家中别具一格,要想完全把握褚体风格的精神,不但要具有在持笔、结体和章法等字里之上下功夫,更要具有字外功,上下兼修,才能最好的将褚体楷书之精气神展现于自身未来的写作之中。

参 考 文 献

[1]. 张宇红.初唐四大书家之褚遂良书法艺术造诣及影响,2015.

[2]. 吴自然.《学书九章》[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

[3]. 石璐.褚遂良生平对其书法艺术的影响.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

[4]. 吴云峰.褚遂良书法师承及其楷书碑刻风格来源考辨,2011.

[5]. 徐无闻:《褚遂良门法试论》《徐无闻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