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启发式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2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启发式教育

吴瑕

贵州省赫章县平山镇初级中学 贵州毕节 553208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要不断更新与优化教学模式,通过启发式教育来展现学生学习主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探究语文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初中语文启发式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展现语文教材知识,让学生去仔细品味、探析,深化对文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从中总结学习规律与技巧,促进自身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初中语文;启发式教育;现状;策略


教育家孔子曾经提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式的教育理念具备较强的生命力,能够增强教育效能,为开展教育工作提供充分的保障。同样,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也要学习孔子教育思想,在语文课堂中融入启发式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思想,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实现教和学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同时,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落实启发式教育理念,教师要多层面、多角度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质量。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不够稳固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不够稳固,教师依然站在权威者的角度指导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根本无法全面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语文知识的状态之中。同时,部分教师认为初中生的好动性比较强,不能够给予过多的自由学习空间,需要多方施教、严加管理。这种语文教学理念很容易引发初中生的厌倦心理、抵触心理,不能用启发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课堂教育效率比较低。除此之外,学生缺乏表达自己想法、观点的机会,通常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主观意识完成学习任务,缺乏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无法培养良好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缺乏语文教学情境的融入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要想让启发式教育活动全面落实下去,展示出启发式教育的优势与作用,教师需要创新、更新语文教学过程与模式,用初中生感兴趣、熟悉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专注、自主投入语文学习活动中。但是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缺乏语文教学情境的融入,导致部分难点、重点知识学生无法理解和接受,语文学习素材较为单一化、枯燥化,语文教学过程无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互动的机会,教师无法全面得到学生方面的学习反馈,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同时,在语文课堂中,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与沟通,教师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困惑,设定的语文教学情境不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根本无法展示出启发式教育的优势与作用。

(三)启发式教育不切实际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存在启发式教育不切实际的问题,教师依然会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只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即使在落实启发式教育理念的过程中,教师也是更加关注语文教学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长期处于一种压力学习状态之中,在语文课堂中师生缺乏互动与沟通,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枯燥、单一。同时,当前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运用启发式教育,无法达到实现常规化、普及化的应用状态,只是在公开课落实启发式教育,没有意识到启发式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当前启发式教育等同于问答式教学,课堂教学方

法较为单一,依然是教师讲、学生回答的方式,学生无法自主思考、积极参与,自身的语文学习兴趣和激情有待增强。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启发式教育策略

(一)通过兴趣激发落实启发式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通过兴趣激发落实启发式教育,让学生能够自主、积极投入语文课堂活动中,这样才能够取得理想化的语文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只有融入学生感兴趣、熟悉的语文教学素材,才能够消除学生学习知识的畏惧心理,以最佳的状态投入语文学习活动中,深化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兴趣激发的教育手段是多元化的,教师教学动态可以借助于设定问题、构建语境、留白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定问题过程中,教师要大胆巧设质疑,基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与兴趣爱好,设定一些有梯度的课堂问题,让学生大胆探究、思考。教师要抓住时机去启发,让其产生一种茅塞顿开的学习感受,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成就感、自信心、自豪感。教师可以用开放式的问题来启发学生,让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学习想法与观点,发展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梳理语文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想习惯,增强语文启发式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同时,教师也要借助于教学语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此落实启发式教育理念,用真实的语境呈现文本知识,发表一些提示性的课堂语言,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语文知识。

(二)借助知识迁移进行启发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借助于知识迁移进行启发,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教育效果。教师要注重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迁移,通过旧知识启发性地引出新的语文知识,通过新的语文知识启发学生回忆旧的语文知识,实现知识之间的关联,循序渐进启发学生,让学生全面掌握文章中的主题、主旨、思想,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要注重语文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迁移,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常识引出语文知识,通过生活经验、生活常识的启发让学生举一反三,展示出语文知识的实践性、生活化特征,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也要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间的迁移,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拓展、延伸教材知识,启发式引导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领域,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的融合,借助于启发式教育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资源,引导学生为之后的语文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启发式教育理念的运用,充分展示出启发式教育的优势与作用,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温馨的语文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参与语文知识探究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掌握文本知识的同时,锻炼语文学科思维能力、问题探究能力、实践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郑文福.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J].教育评论,2004,(1):111-112.

[2]徐辉.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激励教育[J].俪人:教师,2013,(21):33.

[3]马骁.初中语文教学如何采用情感教育[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7):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