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心理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2

高校教育心理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运用

谢洁芳 1 周晓婷 2

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北海市, 536009

2北海市银海区银滩中学,广西北海市,536009

摘要:随着现代心理学教育的发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逐渐开始得到更多的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具有巩固和提升作用。经研究,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情感,也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任务驱动中的“教”和“学”能有效为学生提供一种实践与感悟的情境,通过任务进行学习,逐渐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改变,为学生构建完善的学习体系。

关键词:高校教育;心理学;任务驱动;教学

引言:任务驱动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不是单纯地将课本知识进行“搬移”,而是力求教师正确引导,展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事物本质,在实际的有意义的驱动下进行研究和探索,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荣誉感增加。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使因材施教扎扎实实落到实际教学中,教学质量得到很好的提升,本文将主要探究在高校的心理学教育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作用。

  1. 任务驱动教学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是在信息技术学习时,教师帮助和引导学生围绕给出的活动任务探索问题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主动积极去寻找和探索相关知识和学习资源,通过相互协作逐步完成中心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学生的实践能力[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强调任务的目标性,也重视创建教学情境,这样学生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带着相应的任务主动探索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会得到更好的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到提升,每位学生都可以依照自己的理解和已有的知识与认知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的感知能力、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等都会得到良性的发展,从而形成一种系统的自学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主要有四个基本的环节,第一是情境的创设,通过创建情境,学生的学习可以在和现实情境相似或相同的情况中发生。第二是任务的确定,创设情境后,选择和学习的内容紧密相连的重点内容,给学生一个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第三,主动及协作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不会直接告诉学生该如何解决,只会给学生一些相关线索或者提供一些搜索资料的方法等,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索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第四是效果的评价,评价学习效果主要是从两方面评价,首先是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也是对所学知识运用情况的评价。其次是对学生自主性和协作能力的评价。通过以上环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也就完整地应用于教学当中了。

  1. 任务驱动教学应用于高校心理学教育的优势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变革,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通过问题导向教学,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也能够改善学习效率,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心理学教学开展,其优势具体有以下方面。

  1. 提高教学质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以任务为导向,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

的中心,它重在以学定教,学生要主动参与和探索。要实现这种教学,教师要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用于教学中,不能只教授知识,要带学生学会解决问题,这种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的过程就是一种学习上的探究过程,不同的学生对于问题会有不同的理解,也就会用自己所学知识和自身经验去寻找解决的办法,通过探索、思考最终完成任务[2]。通过这种教学,学生的参与度会提升,他们的记忆会更加深刻,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会更高,教学也就收获了良好的效果,教学质量会不自觉提升。

  1. 改善学习效率

以往教学中,教师重在讲解知识点,告诉学生遇到哪些问题时会采取哪些方

式解决,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听”的角度学习专业知识,因此体验感并不强,记忆也不深刻。而驱动型的教学模式是通过抛出问题使学生“动”起来,不仅是身体行动,也是大脑的行动,学生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会在必要时协作,会积极主动思考,这就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这种主动式的学习使学习效率相较于之前有很大提升,学生们不再片面追求系统性知识,而是更加重视实践和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也更符合现实的需要。

  1. 具有互动性和趣味性

因为驱动教学模式需要解决问题,那么学生必然不可能只通过个人能力解

决所有的问题,必要时也需要相互协作,集思广益,互相学习借鉴,在讨论与思想碰撞中寻找到更佳的解决方案,这无疑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动性增强。另外,在整个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查找资料,也要发挥自身能动作用,躬身实践比单靠理解记忆要好很多,而且这相当于高度贴近现实的小游戏,让学生有代入感,更具有趣味性,并且因为任务本身具备层次性,每个人都会结合自身来完成自己的那部分任务,大家相互配合最终将会找到答案,让人会更加具有成就感。

  1.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校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

  1. 分析教学总方向,制定长期目标

在心理学的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性教学模式,必须制定一个长期的教学目标,以此来指导整个教学工作,使其得到长远发展。教育心理学实践中,重点在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度,扩大其认知范围,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测量,预防学生的心理健康疾病,保证学生身心健康[3]。而在教学中,制定一个长期的教学目标,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的走向,时刻明确教学的方法和目的,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完善教学计划,对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改善,促进教育心理学的良性发展。

  1. 分析教学质量,重视任务整体性

在教育心理学的教学中,其主要任务和活动就是能重视有较严重心理疾

病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调节,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障碍,摆脱思想和心理上的困局,重新建立良好的心理机制。而对于心理状况良好的学生,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预防,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给予正确的引导。遇到具体的教学活动,要对相应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比如学生所面临的困惑和心理问题,要全面把握事情的整个情况,进行针对分析和评价,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引导方案,并要对方案的应用效果作及时评价和反馈,在质量分析的同时达成教育目标,保证教育心理学具有应用性和实用性。

  1. 分阶段评价教学任务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教学的复杂性也会逐渐显现,教学难度增加。如果对学生的心理认知把握不到位,对教学难度、教学任务等的认知既片面又单一,那么对于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范围上就会缺少清晰度。所以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将驱动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当中,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分阶段地分析衡量,通过衡量教学的优劣性,分析学生的心理认知程度,对教学任务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和改善。另外,也要将阶段教学任务和阶段教学效果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和对应的原因,并能采取有效方法来改善教学中的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任务提供有力支撑,确保后续的一系列教学能够顺利展开。

结语:通过上文分析可知,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心理目标,保证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状况。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大学的教育心理学中能够清晰地展现教学的任务,其在教学中能够帮助达成教学目标,具有特别的优势,因此在高校教育心理学的教学中,我们鼓励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也希望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为更多的老师提供教学计划的指引,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金玲. "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五年制师范学校朝鲜族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0, 34(3):3.

[2]张信. 浅析教育心理学在任务驱动型教学中的作用[J]. 新课程研究, 2020,6(3):2.

[3]刘佳佳. 因材施教在民办高校集中理论教学中的运用探索——以《教育心理学》的教学为例[J]. 戏剧之家, 2020,13(10):2.

作者简介:1.谢洁芳(1997.01.12),女,汉族,籍贯:广西灵山,学历:本科,就职单位+职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

  1. 周晓婷(1997.4.5)女,汉族,籍贯:广西藤县,学历:本科,北海市银海区银滩中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