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

黄珊

龙州县龙州镇民族小学 广西 崇左市 532400

摘要: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经。小学教育是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初步阶段,是对人才培养的开端,学校和教师注重体育核心素养的素养,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本文通过分析体育核心素养的特点,进而提出具体的培养。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

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学生体质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学生不喜欢体育课,教师自由放养教学,体育课程过于正规,教育内容单一,这使得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局面。小学体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的目标必须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它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环节。体育核心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学科教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我国小学生应注重增强体质,培养体育兴趣,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良好习惯,树立良好的体育道德。然而,我国目前的小学体育教育在这些方面弱化了对学生的培养。体育核心素质包括情感与性格、体育习惯与能力、健康行为与知识三个方面,是对我国体育教学内容的补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施。

一、体育核心素养的特点

体育学科核心素质是体育学科核心素质的具体体现,体育学科核心素质是体育学科核心素质的具体方向。它涵盖了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独特素质和关键能力。它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体育学科的核心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必须通过后天学习形成,体现体育学科独特的价值魅力和师生教学互动的教育价值。

第二,体育学科的核心素质是不可替代的。它的形成方式灵活多样,各学科的素质相互关联。体育核心素质由三个方面和六个指标构成。

第三,体育学科的核心素质贯穿于人的发展之中,符合国家人才发展的要求,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时代性。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根据学情差异,确定教学目标

教师既是体育课程的实施者,又是体育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体育课程作为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标,对体育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依据。明确教学目标。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体育教学的目标应与“立德育人”相结合,体现“立德育人”在教学中的作用。首先,体育教学目标应以培养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为基础,从体育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出发,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学校体育目标、学校阶段教学目标、,以学年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月度教学目标、每周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为主线,根据小学不同层次,围绕体育核心素质、体育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道德三个方面,建立体育核心要素培养者目标体系,建立具有可操作性、观察性、科学性、适度性和连续性的分层递进的教学目标。

(二)体育核心素养背景下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的构建一定要结合各个学段的体育教学目标,贴合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规律,体育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的开展。根据新课程改革标准中,重点提出了要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通过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充分融合,推动学生体育素养的长远发展。例如,立定跳远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是以技术教学为主要内容,通过分解动作开展教学,注重下肢练习凸显出运动技术的培养而忽略了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不仅仅是教学生单一的运动技术,更应该注意学生在技能教学的基础上增加立定跳远预防损伤、竞赛规则、公平意识等方面相关内容教学,另外学生的兴趣也是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在耐力性项目和课课练环节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但是学生并不喜欢这些单一项目,那么在内容选择上就要考虑小学生喜欢的,比如采用你追我赶游戏的方式进行耐力跑或者其他方式代替。有些学校内容而选择比较单一,基本围绕体质测试的项目开展教学,在实践中除了常规的跑步、跳绳、练操之外,还可以组织一些踩高跷、滚铁环、踢毽子等把民间体育与传统体育相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趣。学校体育内容的选择也要从师资队伍、场地器材、学生体育基础等实际方面出发,最终以提高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为目的。

(三)更新教学方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1.探索式教学突出学生主体性

传统教学多采用讲解示范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相对机械完全被动接受,丧失了学生的自主性。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在创新教学方法时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采用情景教学法把更多的自主权利交给学生,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表达想法使教学过程活跃起来,这样才能更容易加入体育核心素养教学内容。

2.分组教学促进学习积极性培养合作精神

教师在分组时根据教学目标、上课需求、教学内容、学生性别、特点等进行自然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帮教型分组、伙伴型分组、性别分组、兴趣爱好分组。分组时为避免出现组内学习效率低、兴趣降低的情况,要在小组内安排一名小组长负责统领小组安排学习事宜,并且每一组练习项目尽量不一样可轮换练习降低出现学习疲劳现象,教师要强调合作精神且全场巡回指导,完成任务的小组要及时表扬保证练习效果,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总之,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提出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强调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独特价值。我国小学生体育课中应注重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兴趣、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养成良好习惯、建立良好体育品德。

参考文献

[1]张强峰.身体素养导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小学阶段)制订分析与实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2]赵富学.课程改革视域下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3]于永晖,高嵘.体育素养的概念与内容构成辨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9,35(04):1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