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教学中儿童观察能力的培养与塑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浅谈幼儿园教学中儿童观察能力的培养与塑造

蒋杰 李宗平

昭通市育苗幼儿园

摘要:儿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希望,关于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被看得十分重要。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观察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培养和提升其观察能力,对儿童的成长有很大帮助。本文在对儿童观察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儿童观察能力培养的方法,希望能为幼儿园教学中,提升儿童观察能力提供一定的理论知识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儿童观察能力;观察能力培养

儿童的观察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也是儿童认识世界,感知外部环境的重要方式。提升儿童的观察能力,可以帮助其树立更好的价值导向,并从外部的观察体验中获得更多的自豪感与满足感。教师需要对儿童的日常行为进行观察,对观察到的对象、结果、影响等进行记录,做好跟踪与反馈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跟随儿童的观察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当然,如果是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则要以教师指导的活动为基本主线,为儿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帮助儿童更好地提升自身观察能力。

一、儿童观察能力的具体内涵

1.观察能力的含义

观察是有组织、有目的、且较为持久的一项人体感知活动。观察能力是一种比较感性的认知行动,是人们与外界产生联系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获得外部世界经验的主要渠道。

2.儿童观察能力的具体表现

儿童对于外界事物的观察,有着比较明显的特征。第一,缺乏观察的持续性。由于儿童的观察能力是以情绪为主导的,在观察中很容易被其他新奇或者色彩鲜明的事物所吸引而改变观察目标。第二,观察时间不足。儿童的专注力会容易伴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迅速转移,对于外界事物观察的时间较短,长期观察事物的能力薄弱。第三,观察能力缺乏系统性。儿童在进行观察时往往以某个具体事物作为切入点,对于外界事物的观察缺少整体的概念。

二、加强儿童观察能力的必要性

1.增强儿童的自信心

良好的观察能力,可以帮助儿童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可以帮助儿童在不同的事件影响之下,更好的表现自我,提高儿童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更能让儿童去主动的的探索世界,创新思维。

2.促进幼儿园教育的顺利进行

幼儿园是儿童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儿童在观察到事物的状态后,会无意识直接反馈到日常行为活动中去,还能对课堂上其他学生形成积极的影响作用,从而更好的丰富日常教学的趣味性。

三、在幼儿园教学中,提升儿童观察能力的具体策略

1.根据儿童年龄针对性培养其观察能力

幼儿时期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石,能为未来的成长和终身素质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儿童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教育时需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进行考量,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分阶段的考量、如1-3岁的儿童,需要考虑其头脑协调性差,对事物认知能力不足的特点,降低对其要求;3-5岁的儿童,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难度,在其对事物进行观察后,可以引导其对自己的发现进行描述,增加语言表达能力;5-7岁的儿童,有一定的认知水平,教师可以引导其对自己的观察进行记录,增加其归纳总结能力。

2.增加对于学生兴趣点的引导

2.1设立常见生活场景,引导儿童对其进行观察。学生对于自身比较熟悉的东西会有观察的兴趣。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对本土的一些传统活动进行观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儿童进行大自然、大社会等相关场景的活动,以增加儿童的想象能力。如,在午餐前,可以介绍一款当地的特色美食,结合方言对这款美食进行讲述,提升幼儿的兴趣。在午餐时,可以让儿童吃这款课堂上介绍过的美食,儿童自然会对其仔细观察。下午的课堂上,可以让儿童回忆中午吃过的食物,口头描绘其特征,并以绘画的形式将其画出来。此外,还可以让儿童多观察幼儿园里的花朵,让儿童了解它的外形和特征,在遇到风时花朵和叶子的变化,让儿童进行口头的描述。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不仅可以顺利完成绘画课程,还能更好地锻炼儿童的观察能力。

2.2增加趣味游戏,引导儿童进行观察活动。在游戏中进行教学,是促进儿童观察能力提升的常用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和儿童一起进行角色扮演游戏,“猫和老鼠”、“老鹰抓小鸡”等比较简单容易参与的游戏。当游戏结束后,可以让儿童自己选择最喜欢的角色。这样的游戏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增加儿童的观察能力,还能帮助其培养良好的表现力和表达欲。

3.注重对儿童观察方法的引导

3.1强调观察活动的目的与结果。儿童的观察活动,是一项具有意义和目的性的活动。如果在对儿童进行观察训练时,可以让儿童对比较关注和感兴趣的部分进行观察,教师可以随时关注儿童的注意力,随时纠正其目标,抓住对其观察能力培养的最佳方式。例如,在对儿童进行树木观察的活动时,其容易被盛开的花朵引开注意力,就需要对儿童进行原本事物的引导,让其专注去观察事物,明确观察目标。

3.2加强关于观察的顺序性要求。教师对儿童的观察时,要注意其顺序性,这样才能让观察效果更佳。例如,在上绘画课程时,可以“小乌龟”为授课对象。教师以小乌龟的每个身体部分进行分解讲述,从头、到脖子、到壳、尾巴......这样就可以快速呈现事物的整体。

3.3以对比的方式进行事物观察。这种方式是指让两个儿童同时观察两个及以上的事物,这样可以让儿童快速了解到事物之间的差别。例如,在教学时,可以小鸭子和小鸡的图片来展示,引导儿童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其特征、颜色和习性的不同等。教师则在学生们讲述完二者不同之后,对学生进行纠正,让学生增加观察能力和事物的统筹分析能力。

总结

毕竟著名科学家、发明家们都是从一次次细微末节的观察中不断深入研究,才最终在自己的领域获得了惊人的成就。因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多方面入手提升和强化儿童的观察能力,并为儿童未来成长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在对儿童进行考察能力培养时,需要注意和强调其持续性、专注性等能力的发展。作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多注意观察和研究儿童对各种事物的兴趣点,记录其闪光点,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吸引儿童的注意,帮助其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为儿童的成长和未来的生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乃琼. 浅析如何在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0(30):1.

[2]秦嘉励. 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策略探微[J]. 2022(10).

[3]刘书. 如何在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J]. 新作文:教研, 20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