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学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略研究

吴卉

黄埔区东荟花园小学

摘要:在小学阶段,有目的、有选择地组织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活动,能够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有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和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将学校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效结合起来,打造特色育人方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兼具世界眼光及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未来社会建设者,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研究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它对于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发展都具有重大作用。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这是古圣前贤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一份珍贵财富,它涵盖了文学、历史、艺术、伦理道德等方方面面,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在小学阶段,有目的、有选择地组织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活动,能够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有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和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将学校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效结合起来,打造特色育人方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兼具世界眼光及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未来社会建设者,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研究的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于在新形势下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度重视,先后颁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有效地落地实施,尤其为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指明了方向。我校自建校以来,不断探索着在小学阶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在不断的探索中总结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做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特色课程打造相结合。积极探索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适合于小学生年龄水平的文化元素,研究其与小学课程有效的结合方式,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具有文化内涵的品牌课程。建构了“幸福之花”课程”体系,将写字教学课程、经典诵读课程、“六育”并举课程融汇贯穿在六年的小学教学中,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中华文化底蕴、开阔的国际视野。

开设“写字育人”特色课程。学生每天中午都会有15分钟的写字教学校本课程,学生们既很好地完成了当天的生字词学习任务,又完美地落实了写字、练字教学计划,实现正心育人,修身养性育人目标,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产生一种心摹手追、见贤思齐的内驱力,在这种积极内驱力的作用下,发奋努力,练字求美,努力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开设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各年段经典诵读的内容,在每天早上学生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由教师带领学生诵读10分钟国学经典,让学生在诵读中领悟经典的内涵,逐渐培养其人文精神。开设了“六育”并举课程,在低年级侧重使学生了解在校的文明礼仪;在中年级,主要是节庆传统教育和感恩教育;在高年级,主要是品质教育和励志教育。利用传统节日特色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中华文化的精髓。

同时,在利用好现行教材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教学点和知识点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教材,开拓教育教学资源,将与之相关的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引入课堂,有效提升了学生对传统文化某一领域的认知及审美水平,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特色活动开展相结合。积极开展并努力创新特色文化活动,通过活动推进和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每年四月都会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读书节活动,活动丰富多彩,精彩纷呈。尤其经典诵读比赛,深受师生喜爱和期待,每个班级把孩子平时诵读积累的经典篇目,进行艺术的整合和编排,通过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充分展现了经典文化的艺术性和趣味性。除此以外,还有写字比赛、讲故事比赛、读后感比赛、诗词大会、课本剧表演、亲子共读等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经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同时,我们也不断探索,积极开拓适合于课外开展的传统文化活动,通过研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特色团队创建相结合。积极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团队,将对某一文化有相同志趣的学生组织起来,有规模地进行学习研讨,促进学生在交流互动中积淀文化底蕴。成立了书法、国画、陶艺、民乐演奏等特色团队,利用课后托管时间分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建设是一座学校的软文化,大到智慧校园网络设备建设,小到一个标语、一扇橱窗都是文化宣传的重要堡垒。我校不仅利用橱窗、墙面等进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而且有效地利用遍布校园的智慧校园网、宜教通显示屏、一体机等先进可互动的科技设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宣传、传播,快速而立体地提升了校园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气息,构建充满诗意的校园文化。

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内涵提升相结合。中华传统文化渊源流传,有许多优秀的精神品质和情怀理念,“自强不息”“精忠报国”“公而忘私”“勤俭节约”“和而不同”……这些都是中华民族自古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瑰宝,值得每一个国人学习、传承,并将其发扬光大。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及意识形态渗入到校园文化血液当中,使其成为校园文化中重要的基因组成,在学校的理念、校训等当中挖掘文化底蕴,提亮文化底色,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品位,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进而创造优质的、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认识中华文明形成的悠久历史进程,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并能从中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是教育之责任。我们还将不断探索,使学校教育与经典文化的传承有效结合起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泽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心智!

参考文献:

[1]朱琳. 从传统节日谈传统文化教育[J]. 贵州教育. 2006 (18)

[2] 李申申等.《传承的使命: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问题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1-2

[3] 苗德朝. 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初探[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 (06)

[4] 张岂之.《张岂之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M].太白文艺出版社2012-8

[5] 沈春芳. 小学文化传统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D]. 苏州大学. 2014

[6] 冷玉斌. 做适合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N]. 中国教育报,2014-10-9.

[7] 徐梓. 中华传统文化应成为中小学教育的“正餐”[J]. 群言,2014(7):14-16

[8] 漆永祥. 中小学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建议[J]. 语文建设,2014(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