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创新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3
/ 2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创新与思考

简光兵

广南县第一中学校

摘要:高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重大的人生考验,随着我国全面执行新高考制度,高度契合素质教育发展方向,化学作为高中阶段的必修课之一,学好化学知识、培养学科素养,无论对于学生参加高考还是选择专业都有着重要作用。那么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设计,如何适应未来教育发展需求,这些成为高中化学教师应关注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新高考; 高中化学; 教学创新

化学是高中阶段一门基础类学科,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持续深入,再加上新高考制度投入使用,对高中化学实施教学创新策略提出迫切需求。把握新高考的根本方向,既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调动兴趣,丰富实践体会,能够将化学教育与生产生活相结合,才能实现学以致用目标。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改变化学课堂“以教为主”的单一模式,转向关注学生认知规律与发展需求,转变低效、无趣的学习状态,实现“教”与“学”双向互动,让有效学习在化学课堂真正发生,锻炼学生良好的应试能力,同时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方向

为了适应新高考的变化,高中化学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都发生了改变。 颠覆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主体地位,打造多元化、个性化、创新化的课堂情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化学课堂有所收获,实现能力、知识与情感态度同步发展,争取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总体来看,新高考制度引领高中化学教学朝向新的目标方向努力,具体如下:

(一)重视实验操作

化学本身是一门重实验的实用性学科,从近年来高考试卷的命题特征来看,教学改革更侧重于锻炼学生手脑并用能力,以丰富、创新的实验活动打破定势思维的束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死记硬背,而是开启创新思维与发散思维,灵活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知识,积累经验。

(二)重视分析理解

把握新高考动态,了解当前学生实情,探索适宜的、有效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案,能够培养学生化学思维,激发科学精神,为终身学习与发展打好根基。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讲解知识以外,更要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教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牢固掌握基本概念,灵活应用化学方程式。这一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触类旁通,才是真正有效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科素养。

(三)重视生活应用

相较于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创新要从生活实践与生产需求出发,注重实践应用,促进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发展,这也是新高考目标的落脚点。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课堂活动与现实生活脱节的教学模式,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升级,学以致用。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基于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及新高考制度的发展需要,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化学核心素养能力,需要教师重新整合知识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落实有效教学策略。

(一)抓好基础知识

高考的本质就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与运用能力,想让学生灵活自如地应对高考试题,奠定扎实的基础知识教育非常关键,整合化学知识,驱动化学思维,使得知识要点与难点深入人心,可以帮助学生打破思维障碍,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学习“化学平衡”部分时,要求掌握有关化学的变化与守恒定律,观察实验过程中重铬酸钾与铬酸钾的颜色变化,尝试写出化学方程式。并且根据摩尔质量守恒理论,指导学生计算化学平衡状态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浓度,参照反应过程中决定平衡物质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理解不同温度状态下的平衡移动方向。通过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与化学原理,为解决化学问题奠定基础。

(二)关联生产生活

新高考制度对于课堂教学的最大启发就是实现生本教育思想,关注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考查学科综合素质。除此以外,有效的化学教育不是照本宣科的授课、讲题,而是指导学生实践运用,从生产生活的实际案例出发,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与深度探究的机会。一方面,教师要把握教材的知识要点,探寻链接生活的切入点,比如学习“酸碱中和”时,鼓励大家开展生活小实验,将食用碱和醋混合在一起并观察现象,总结反应规律,即:醋的主要成分CH3COOH+碱的主要成分Na2CO3=2CH3COONa+H2O+CO2↑。另一方面,指导学生灵活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比如学完“溴化银”之后,围绕“为什么太阳镜会变色”为话题进行讨论分析,由于太阳镜的玻璃镜片加入了溴化银和氧化铜小颗粒,当太阳照射到镜片上就会分解出银和溴,由于存在银晶粒,颜色就会变深;反之,如果阳光较弱,在氧化铜的催化下,银和溴就会重新生成卤化银,镜片颜色就会变浅。通过分析太阳镜的变色原理,学生不仅掌握了化学知识,也体会了化学的生活实用性。

(三)落实核心素养

  以往应试教育思想下,教师总是强调学生掌握多少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学科的实践性特征。把握新高考制度,反思传统教学的不足,应尽快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渗透学习方法,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比如,学习“硫及其化合物”时,在梳理教材基础知识之后引入生活案例,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演示酸雨对人类的影响,同时提出问题:“酸雨是怎样形成的?”“怎样才能减少酸雨的发生?”指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化学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最后动手操作,自主制备二氧化硫实验,分析二氧化硫在空气中造成的污染性与破坏性,通过创新操作,自制尾气处理装置。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实情出发,锻炼实验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传播科学精神,培育社会责任感,延伸教材以外的知识点,这也正是新高考制度的本质思想。

总之,随着新高考制度的实施,教学内容与考试内容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同时传统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发展需求,教师应基于核心素养基本要求为切入点,遵循生本教育理念,激活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实践操作,实现更深层次的学习与创新,发展学科思维、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应试能力,为取得理想高考化学成绩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汤涛涛,赵雷洪.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大概念"及其教学建构[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21(2):50-53.

[2]王满贵.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教学[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7):106-107.

[3]葛梅.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14):20.

[4]谢亚苹.基于高中化学全国卷高考试题解析及解题技巧探究[J].考试周刊,2021(10):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