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与新媒体人才需求调研与专业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5
/ 2

我国网络与新媒体人才需求调研与专业培养

刘江

西安外事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自2019年教育部批准设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至今四年以来,已经有77所高校开设该专业。目前,国内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均处于探索期,各兄弟院校都在摸索专业特色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本文通过对智联招聘网上“新媒体运营”职位的搜集整理,试图了解业界对“新媒体运营”这一方向人才需求状况,在此基础上提炼这一方面人才技能,进而为相关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依据。

关键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新媒体运营;人才需求

一、研究背景

由于是新开设专业,教育部并未列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核心课程。近几年,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高校多次召开人才培养研讨会,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目前,有的高校以“新媒体运营”为专业特色和方向;有的高校以“网络舆情”为特色,有的高校以“培养网络新媒体新闻采编人员”为特色。对于网络与新媒体的人才需求状况,余红教授曾做过一次调研,显示社会最需要的新媒体人才前三名是:后台研发(26.25%)、文本编辑(11.57%)、产品经理(11.36%)。鉴于此,笔者对我国人才市场对新媒体运营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调研。

二、研究设计

此次调研的问题是我国相关用人单位对网络与新媒体“新媒体运营”人才的需求。本研究认为新媒体是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网络和卫星等传播渠道,以电脑、手机及其他数字接收设备为终端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形态。

  1. 抽样方法

本文选择“智联招聘”网站上所有的“新媒体运营”职位为研究对象。采用等距抽样的方法,在2019年3月21日,以“新媒体运营”为关键词搜索相关职位,北京共3923条招聘信息,上海600条招聘信息,广州314条招聘信息。

  1. 新媒体运营人才分类

为提高研究的科学性,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统计新媒体运营的需求,因此需要建立新媒体运营人才分类的标准。通过整理相关招聘,本文将新媒体运营人才的需求按照公司类型、职位类别和职位类型分类如下:公司类型:1.大型门户网站;2.网络媒体;3.互联网公司;4.企业;5.事业单位。职位类别:1.文本制作与编辑;2.视频制作与编辑;3.客户服务;4.数据分析;5.技术维护;6.活动推广。职位类型:1.专员;2.编辑;3.助理;4.主管;5.总监;6.经理;7.策划[1]

三、研究发现

  1. 新媒体运营”人才地域需求分布与人才需求

单位类型分布对于新媒体运营一职位的人才需求,北京地区最多。按照2016年3月21日北京、广州和上海三地的数据,北京这一职位需求为3923,上海为600,广州为314。“新媒体运营”这一职位需求,互联网公司和企业是需求方的主力军,占到97.7%,其他三类单位对这一职位需求极少。

  1. 新媒体运营”人才需求职位类别分布及职位要求

新媒体运营相关的职位类别中,需求排第一的是“文本制作与编辑”,占33.9%;其次是“活动推广”,占28%;再次是“数据分析”,占20.4%;第四是“客户服务”,占16.1%。

  1. 新媒体运营”人才需求职位类型分布

  2. 本研究按照招聘职位的级别,将新媒体运营的职位分为专员、助理、主管、经理和总监五个级别。有些职位描述无法判断是专员还是助理或者主管,所以单独分类为编辑和策划,通过对数据的描述统计。

  1. 关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新媒体运营”人才培养的思考

  1.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需要哪类人才?

笔者将新媒体运营人才粗分为四大类:

  1. 内容制作型”新媒体人才

“内容制作型”新媒体人才需求最多,占到33%。在人才技能方面,需要具有较好文字撰写功底,同时还需要有较强的文案策划能力。因为新媒体的内容制作,一部分内容具有“新闻”属性,但是大多数内容制作,都是信息或资讯,不具有新闻属性。新媒体运营人才从过去面向新闻受众的“新闻采编”岗位走向面向新媒体用户的“内容制作”者。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想制作的内容被关注、阅读乃至转发,就需要深谙社会化媒体平台传播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去制作内容。大致来讲,内容制作型人才主要需要为各种组织或个人的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等自媒体提供内容。

  1. 运营推广型”新媒体人才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运营推广型”新媒体人才仅次于内容制作型人才,占到28%。对于这一类人才的技能需求,笔者通过招聘信息,发现有如下要求: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进行产品推广、营销;通过微博、加群引流;定期发起线上线下推广活动,吸引用户参与。可以胜任微信公众号运营、微博运营等;与本地公众号、行业联盟等建立良好联系,推广在本地的知名度。

  1. 数据分析型”新媒体人才

“数据分析型”新媒体人才需求比例占到20.4%,从人才技能需求上要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建模和分析能力,负责企业运营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业务分析系统。这说明在今天的媒介环境下,各个社会组织都意识到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并引进数据分析人才,以此作为社会组织传播策划到效果评估的重要依据。但是作为文理兼招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文科生培养成数据分析人才,难度较大,可着重为理科背景的学生开设相关专业方向

[2]

  1. 客户服务型”新媒体人才

“客户服务型”新媒体人才需求,占到16.1%,需求比例也相当高。新媒体的“客户服务”,不同于传统的客服行业,主要是与新媒体平台用户进行互动,组织线上线下活动。

  1. 新媒体运营的课程体系设置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中国传媒大学的马澈总结了目前新媒体教育产学对接的5种模式:知识交流、人员互通、协同研发、实训孵化和战略合作。②在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高校应该以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以“知识交流类课程”+“实训孵化类课程”为指导思想,从而设置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系列课程。

  1. 学科素养类课程

新媒体专业属于新闻传播学这个学科,从事的也是新媒体传播相关工作,所以首先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新闻传播学素养。其次,新媒体领域的知识更新快,折旧快,新媒体技术变动快,业界经验层出不穷,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处在一个不断变化更新的阶段。因此,新媒体教育需要与业界保持稳定的、及时的交流。可以将讲座课程、会议论坛和案例教学等三种为主要方式,保持与业界的交流。

  1. 实训孵化类课程

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院校,在培养学生基础的专业素养基础上,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实际操作能力。所以,作为实训实践类课程体系,以微信/微博运营、视频制作与网络节目策划、新媒体内容制作、数据分析相关课程。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部分门槛也在降低。很多学生在新媒体信息接收和应用方面,比老师更熟练。所以在课程引导下,有可能孵化出一些优秀自媒体和小型企业。

四、结束语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自身应用型很强,同时很前沿,又十分依赖技术和数据,但是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未来的效果和变化还需要新媒体教育者的持续摸索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余红,李婷.我国网络与新媒体人才需求调研与专业培养[J].现代传播,2018(2)

[2]马澈,陈皓.新媒体教育有哪些模式——新媒体专业的产学对接案例[J].新闻与写作,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