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思维品质的特征表现及培育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2
/ 2

小学数学思维品质的特征表现及培育策略

王娇

垫江县桂东小学校 重庆垫江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师也逐渐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不断的摸索、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思维品质是个性化的,是内隐的,需要针对性训练,思维品质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突破口。因此,加强思维品质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科核心,因为核心素养的多个要素都与思维息息相关,唯有思维发展,个性化的思维品质在应用中,才能转化并内化为个体的素养。显而易见,思维与素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要让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唯有狠抓思维教学,而思维教学,关键是思维品质的教学。本文就小学数学思维品质的特征表现及培育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品质;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要求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教师讲解数学知识,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学生才能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进而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由此可见,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1思维深刻性的表现及培育策略

思维的深刻性集中表现在由表及里,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预见事物发展的进程。思维深刻性与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休戚相关,可以说概括能力与推理能力是思维深刻性的两大特征,思维深刻性强,则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强,是成正比的,反之亦然。由此,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可以从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入手,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概念、法则、原理、公式、数量关系等的概括与推理过程,以此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比如,教学数量、单价、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学生理解每个量的意义后,出示:小阴买了5本同样的练习本,每本3元,一共用去多少元?小小买了6千克同样的苹果,每千克8元,一共用去多少元?新学期,学校购买了3张同样的办公桌,每张办公桌120元,一共用去多少元?先让学生说说每个量的具体含义,再让学生列式计算,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乘法算法,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从具体的三个算式概括出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接着让学生根据单价×数量=总价,推理出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再通过练习培养学习的演绎推理能力。显而易见,概括与推理是密切联系的,概括中有推理,推理中有概括,概括与推理犹如思维深刻性的两翼,两翼同振齐飞,思维的深刻性自然深刻,然而思维深刻性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教学要循序渐进,把培养思维深刻性落实到概括与推理能力上。

2思维灵活性的表现及培育策略

2.1兴趣引导激发课堂思维提升

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需要兴趣的支持,综合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兴趣的引导。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趣的数学故事或有趣的数学练习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析和思考数学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小学生探索的欲望,使他们热爱学习,爱思考。例如,在教授“三角形理解”的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看到的各种三角形,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老师设计了以下问题: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三角形,为什么这些三角形不是其他形状,各种使用三角形的东西和地方有什么共同特征?三角形是否有什么独特之处使得我们有必要在这些位置上使用三角形之类的东西,还有其他的选择吗?这种介绍方式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在众多问题的包围下,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每一个环节,积极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三角形应用背后的原理,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三角形特征认知的好奇心。当学生对三角形的特点一无所知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学生就进入了积极思维,这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兴趣激发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在数学学习中逐步形成数学思维。

2.2理顺联系,提升知识经验的水平

新知的学习都是在已具备一定知识和思维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学习经验都是经过无数次的前后知识点的不断练习而逐渐得到的,都是根据已往的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的。而在有些教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靠以往的经验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时候教师就得要帮助学生,添补一些学习内容的方法和技巧,使得学生能够快速地顺利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比例》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了甲乙两队的拔河比赛,甲队和乙队分别是25人,然后教师让学生求比值,学生很快除法计算答出1:1,虽然学生很快说出了比值,但是学生对于比例的意义并没有完全理解,于是教师让学生利用之前学习过的“扇形统计图”,画出甲乙队的人数比例,两分钟后,学生完成了任务,并通过数形结合理解得更加深刻。因此,好多前后之间的知识点,虽然看上去不是紧密联系的,但借助于一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得新授内容更加明了具体,一学就会,一做就对,可以很好地弥补学生学习经验的欠缺,做到融会贯通,更加能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2.3思维创造性的表现及培育策略

创造性思维既是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统一,也是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统一。创造性思维还有想象的成份,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添枝加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需要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创设安全环境,让学生身心放松,思维自由驰骋;鼓励学生奇思妙想,打破常规,与众不同;以学生的名字命名其创意的想法,激励学生变通思维,永葆思维活力。培养思维的创造性非常不容易,它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突破。但我们不能因为其难而放松,而是要坚守教育初心,为祖国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创造性思维赖以产生的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持之以恒打好创新战。

2.4翻转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育观念,摒弃“填鸭式”教学,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在课堂上从配角变成主角,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翻转课堂的实践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循序渐进的原则。第一,课前学生微课自学。课前,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以视频、图片等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供学生课前提前学习完这些学习资源,通过这一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二,课中师生协作深化。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在课堂上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敢于质疑,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肯定会得到锻炼和提高。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并对学生作业中有问题的内容进行答疑,从而让学生学会反思并归纳,如自己的解题方法和其他小组的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让学生不断地进行追问、进行假设,实现个性化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总结培养数学思维的经验,完善数学课堂的教学措施,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邱廷建.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9(6).

[2]贲友林.在思维中学会思维[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9(9).

[3]刘娟娟.数学思考:学生必备的数学核心素养[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9(6).

[4]李玉梅.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探究[J].新课程,2020(43).

[5]刘月平.如何活化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当代家庭教育,2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