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的数学教学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7
/ 3

基于“产出导向”的数学教学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游学民

(湖北文理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00)


摘要:本科人才质量的关键在于课程教学,课程评价是保障课程目标达成的关键。基于“产出导向”的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阐述了数学教学论课程评价的四种模式及相应教学内容的对应,为该课程的教与学提供了一种评价体系。

关键词:产出导向;数学教学论;课程评价

1、引言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作为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遵循的原则,对于普通高等学校师范专业认证来讲也是其核心和本质。一个专业的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构成了整个教学质量评判的蓝本,这一蓝本将直接对教学质量产生质的影响。专业课程体系可由课程教学内容资源、课程结构设置、课程组织实施和学生学习效果4个维度组成[1]。每门课程组成了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对于某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有CIPP评价模式,在CIPP评价模式下,以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为四个评价专注点[2]。2021年3月15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专业认证申请书(2021版)》和《普通高等学校师范专业认证自评报告撰写指导书(2021版)》通知。这标志着我国师范专业认证工作进入到2021版。2021版对师范专业认证课程评价明确为过程评价、结果评价、阶段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专业认证自评报告撰写指导书(2021版)》中“3.5 [课程评价] 明确要求:“定期评价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和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并能够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修订。”[3]。这些文件的出台更加明确了认证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操作,在课程评价上更加注重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合理性体现。

2、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数学教学论是师范生从事数学教育或教学的一门核心课程。目前所使用的教材较多,以张奠宙编写的《数学教学论》、涂荣豹、王光明等编写的《新编数学教学论》、程晓亮、刘影编写的《数学教学论》等教材为例[4-6],其内容可以分类为纯理论、理论加实践、理论加互动。纯理论内容包活数学学科特点理论、数学思维与学生发展理论、中学数学学习理论、数学教育理论、数学思想方法理论、中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理论等;理论加实践内容包括数学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中学数学课程教学基本技能、说课、讲课理论与方法、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等;理论加互动内容包括听评课理论与方法、中学数学教学测量与评价等。这些教学内容的不同势必要求在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更要教学者对教学进行不同的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方式与手段,力求达到与专业认证对课程评价相符合。

3、评价体系的构建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专业认证申请书(2021版)》的“三、申请书中有关底线材料的说明”“1.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接受认证专业采用面向产出的教学评价方式,产出是指师范生毕业时达到的能力要求[7]。”师范生毕业时达到的要求是一个系统全面的要求,要求做到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形成支撑,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形成支撑,课程达成度对课程目标形成支撑。尽管课程评价可分为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不同形式的评价都是对课程教与学的评价但在计算达成度时我们都可以进行量化计算,并且要保持一致性、完整性和闭环性。一个专业的毕业要求与评价体系可由下图展示:

61517dd44344c_html_bb44a61d41b827e9.png

图3.1毕业要求与教学评价关系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课程体系由各门课程组成,教学评价由各门课程评价组成。因此,建立好每门课程的课程评价就建立好了整个课程体系的评价体系。在数学师范教育中,数学教学论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好该课程评价体系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学论课程的评价可按以下形式进行:

3.1阶段性评价

所谓阶段性评价是指课程教学过程中间进行评价,可以进行章节评价、期中评价等。目的是在教学期间对教与学的检查或评判,一方面可以检查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及时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知识平时撑握情况,若发现问题能及时补救。通过阶段性评价在对教学上的评价要依据课程教学内容对课程目标达成上进行评价,要评价教学活动前教学实施者在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确立等方面进行。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学设计就要围绕目标组织,

数学教学论课程的理论较多,学生平时不太会记忆,更多地是爱好实际操作类内容,进行阶段性评价更能及时纠正这一现象。


3.2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是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兴起的一种评价方式。是指“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环境中,运用先前获得的知识解决某个新问题或创造某种东西,以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表现性评价是注重过程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与评价中受到普遍的重视和推广。

数学教学论课程中的讲课理论与方法、听评课理论与方法内容采用表现性评价比较合适。给出评价标准,让学生在讲课、评课中体会如何去听课,如何去评课,教师再对学生在这两方面进行评价。

表3.1听评课细作

评价维度

评 课 因 素

A

评析教师教学行为的

5

个维度

A1


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

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

教学目标全面、明确、恰当、落实好

教学程序安排科学合理,衔接自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节奏科学协调

课内活动新颖实用,形式多样,重视组织学生有数学思考含量的“数学化”过程,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教法及教学手段运用自如,教学有特色,与现代信息技术自然整合、运用恰当、注重实效

组织语言

教态亲切和蔼,语言清晰生动,文明规范

能根据内容的起伏节奏和学生情感变化及时调整音调、音速,新颖别致,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A2


关注学生

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思维与心智的发展状况

及时反馈

及时反馈与调节学生的活动

A3


尊重信任

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以热情和宽容的态度善待学生

激励评价

注意捕捉合适的时机激励评价学生,有足够的热心和耐心帮助学困生

A4


灵活调整

敏锐、快速的捕捉各种信息,根据学生需要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保证主要目标完成

恰当处理

恰当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消除学生心理暂时形成的不利兴奋点,把注意力重新转移回来,使教学秩序恢复正常

A5

面向全体

把握教学目标,正确处理基础和发展的关系;因材施教,使各种不同的学生的学习需要获得不同程度发展;保证学生参与学习的时空,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必需的学习机会和时间

全面发展

知识、技能、原理的阐述具有科学性,准确且恰当,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注重暴露思维过程,提高每个学生的抽象、符号变换、应用、思维、计算等基础能力;让每个学生都会用自身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学习数学

自主发展

从学生实际出发,数学设计符合认知规律,注重学生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

注重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是否提出开放性问题?提供几种解答?怎样处理学生的解答?)

B评析学生学习活动的

5

个维度

B1


参与形式

参与学习活动的形式多样适当,如师生谈话、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投入

形式是否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展开

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都能积极参与

深入

学生在参与学习中,师生、生生能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交流,即能进行实质性参与

拓展

学生不仅参与学,还参与教;不仅课内,而且延伸到课外

B2

情绪状态

气氛活跃

学生是否具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

及时反馈

学生能否善于自我控制,调节学习情绪,保持良好的注意状态

B3

交往状态

交流充分

能否构建师生、生生及媒体之间信息交流的立体结构,信息交流充分

有效合作

合作讨论的内容是否有思考性,有价值;是否有明确的分工,每人都有事可做; 注重合作前的独立思考(多少时间?);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展开合作讨论(多少时间?)

B4

思维状态

主动积极参与思考

能否引发大多数学生积极思考,展现出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举手回答问题率80%以上,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这样的人次有多少?)

思维得到深层次发展

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见解具有挑战性与独创性(引发了学生主动创造?)(这样的人次有多少?)

学生能否把握经过猜想和探索发现的结论作为新的思维素材,去努力探索新的发现(这样的人次有多少?)

B5

生产状态

成就感

学生是否都能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

学生是否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对学习更有信心和兴趣

严谨感

学生能否调控自己学习的消极心理,调整不利于积极思维的思维定势、惰性、畏惧、自卑、闭锁等不良心理

3.3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及时性的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做出评判,教学过程中过程性评价的“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具有导向性,过程性评价不是只关注过程而不关注结果的评价,更不是单纯地观察学生的表现。相反,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如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功能主要不是体现在评价结果的某个等级或者评语上,更不是要区分与比较学生之间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从教学评价标准依据参照系来看,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差异评价,亦即“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教学评价的类型”。评价的功能主要在于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而不是最终给学生下一个结论。

数学教学论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可就学生平时作业、课堂表现、课后讨论作出成绩记载,对学生分类发布过程性评价结果能有效提醒学生过程学习的重要性,学生的成长是由平时的点点滴滴所积累起来的。过程性评价前可用任务教学法或任务驱动法,事先安排好学习任务,课时由小组同学回答或讲述,根据学生表现记入平时成绩,这些成绩作为过程评价成绩。过程性评价可以是不便在期中、期末考试中体现的知识和能力,比如,要求学生写教学设计或写教案就可放在过程评价中进行。

3.4结果性评价

结果性评价指的是在教育活动结束后为评判教学效果而进行的评价。一个单元、一个模块或一个学期、学年、学段的教学结束后对最终效果所进行的评价,都可以说是结果性评价。而这时我们特指教学结束后的教学评价,即期末考试。

数学教学论的结果性评价,适合于对理论性、解题性教学内容评价。这种评价具有公正、客观性,易于操作。

4、各种评价结果的权重

每门课程都有课程大纲,大纲中规定了课程评价组成,并规定了每种评价的占比,这个占比就可作为各评价方式的权重。数学教学论课程的不同类型的评价权重也如此确定。



参考文献:

[1]菊秀奎.基于师范专业主证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沈阳体系学院学报.2020.9(5)49-57.

[2]唐辉.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产出导向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教育进展.2019.9(5)624-629.

[3]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申请书(2021版)

[4] 张奠宙 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5] 涂荣豹、王光明等编写的《新编数学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

[6] 程晓亮、刘影编写的《数学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3月。

[7]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自评报告撰写指导书(2021版)

作者简介:游学民(1967-),男,湖北安陆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数学教学论的教学与研究。

项目名称:“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教育理念的数学教学论课程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Y20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