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式教学与问题意识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5
/ 2

小学数学问题式教学与问题意识的培养 张秀珠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第二实验学校  福建 三明   365200

摘要: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自主搜索问题才能够获得学习的真谛,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知识的机会,促使学生逐渐具备创新精神。当前很多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独占课堂权力,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被动的思索。基于此,本文结合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实际情况,展开详细的探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特殊时期,问题也就是数学这门学科的心脏,学生需要具备数学问题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将知识实用的能力。此外,当学生具备数学问题意识后,能够具备社会所需求的创新型能力,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一、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特点

1可观察性

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存在强弱之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发言情况以及在数学课堂的提问数量,通过这些都可以以直接的方式来观察到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如果一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愿意提出更多数量的数学问题,便表示该学生的外显性问题意识较强,反之则弱。

2易变性

小学生的性格兴趣会不断发生改变,而数学问题的难易程度也在不断变化,这就使得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存在易变性。所以,如果学生对其感兴趣则会提出更多的知识点。当所学的数学知识内容正处于学生最近接触的知识发展区内,学生自然也会提出更多问题。另外,若教师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在学生进行提问时采用鼓励与赞可的方式对待,学生也会愿意提出更多的问题。

3推测性

从某种程度而言,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具备一定的隐蔽性,教师应避免用直接的方式进行观察,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观察学生参与本阶段数学活动的情况,如,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必并不会在课堂中提出太多问题,但是通过这个学生因迷惑而产生的延伸、巧妙的解题思路以及自己解决数学问题时独特的见解,都可以推测出这个学生具备强大的数学问题意识。

二、小学数学问题式教学与问题意识的培养

1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比如意识到题海战术的弊端,且要避免以规律教学为主,虽然能让学生快速获取知识,但是在这种枯燥的氛围中,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也就逐渐失去了质疑精神。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对教师心存畏惧,无法培养自身的探究乐趣,阻碍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而学生对于这种缺乏乐趣的课堂,根本不愿意融入其中。所以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结构,让学生充分融入自主探究学习氛围中,凭借自身的思考和探索获取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教学氛围,使学生面对权威依然敢于挑战,这样便使学生具备了质疑精神。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聆听学生的观点,并且组织课堂纪律,让学生有序发言,不断地培养学生自信心,减少学生发言顾虑。事实证明,在宽松民主教学氛围中,激发了学生潜在的质疑精神,让他们以平等的身份和教师沟通数学知识,改变了以往不敢提问、不敢发言的心理状态,而学生质疑的问题能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还能了解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天赋。

2建立合理问题情境

很多教师逐渐意识到情境教学法的妙用,要求教师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最大化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便在解题时提高效率。所以教师不防建立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数学知识产生联想能力。

(1)再现生活情境

小学生受生活场地的限制,缺乏生活经验,在面对数学知识时很难产生联想能力,所以教师要构建生活化问题情境,向学生抛出相应的问题。比如讲解《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以楼房为研究对象,询问学生房子平方米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能够激发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事实证明,学生对这种生活化问题更感兴趣,能展开积极的研究,彻底改变了他们以往被动的学习状态,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2)创设问题探究情境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很多问题,并开始自主解决问题,促使学生逐渐形成问题意识,不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应创设开放的交流环境,让学生自主展开探究活动,对学生的自觉性、思维能力以及自学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通常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需要构建问题探究情景。而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习惯,在此基础上才能逐渐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高年级学习生涯。

(3)冲突式问题情境

如果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和学生认知经验发生冲突,那么这种问题情境我们通常称之为冲突式问题情境,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发展。比如讲解《四则运算》时,在这节课程之前,学生已经接触了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布置如下问题:3×5+9÷3﹣3,然后让学生计算问题。很多学生得出的结果是5,因为他们的计算顺序是从左至右的,当听到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后,学生感到非常不解,他们不明白答案15是如何计算出来的,这时教师可以将四则混合运算规则引入教学中,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思维的错误,让学生逐渐具备问题意识。事实证明冲突是问题情境,能够令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能够让他们牢牢记住自己思维错误之处,在未来学习中尽量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

3走出课堂

短暂的课堂教学坏难以充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所以教师要将课后时间利用起来。比如在每节课堂快结束时留“尾巴”,让学生在做家庭作业时展开思考和探究,让他们在家里有问题可想。其次,学生要具备阅读意识,不仅局限于数学教材,也可以将目光放在其他课程内容上。这个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宝贵的,不仅提高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动力,还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创造了便利条件。

总之,问题是数学课程的心脏,小学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数学问题意识,让他们对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能够展开有效地探究。学生提高思维能力的同时,也是在培养自身的数学素养,这一点为学生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而当学生具备问题意识后,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令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陆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策略[J].名师在线,2020(2):66-67.

[2]鲁红忠,徐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原则与策略[J].名师在线,2020(1):52-53.

[3]石明礼.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2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