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革命传统文化的传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7
/ 3

浅谈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革命传统文化 的传承

张晶晶

泰州市靖江市新世纪小学 214500

摘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革命传统类文本篇幅不少,这类文章凝结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能充分发挥教材培根铸魂的作用。在注重学科育人的当下,语文教学中革命传统题材的教学越发受到关注。本文从自身的日常教学实际出发,在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意义的基础上,浅谈在高段语文教学中如何将这类文本更好地传授与学生,以传承革命传统文化。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革命传统文化,教学方法,教学创新


建党百年,无数革命志士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不懈奋斗,奋斗中形成的革命传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教育资源。今年初教育部制定了《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指出:语文是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程,在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语文学科注重以文化人,语文教师应重视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有效渗透,通过高质量的中华优秀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体会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也符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需要,真正发挥教材培根铸魂的作用,发扬革命传统文化,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学融入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是时代的呼唤

(一)坚持德智融合,实现培根铸魂

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指出,语文学科教学要德智融合,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学科主渠道、课堂主阵地上。所有学科里,语文最直接指向人,跟人的情感、思想、兴趣、品德紧密相连。革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密码,携带着红色基因,这类题材的文本往往包含着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集体主义观念。通过语文课程教学实现革命传统文化渗透,有助于全面构建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在掌握语文学科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深刻体认我国革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于全面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及培育学生的健康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二)坚持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

不忘来时路,才能走好当下和未来的每一步。我们要在青少年心中从小深植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之根,就必须引导他们更深入地了解革命历史,感知革命英雄的高尚品格,赓续红色血脉。当前,全球化现代化浪潮汹涌,国家间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也在不断升级,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竞争加剧。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青少年,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难免有学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不能很好地辨别是非、善恶、美丑,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尤为必要。在阅读革命诗歌、革命志士的故事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深入理解革命传统的内涵之美,自觉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髓,树立文化自信。

二、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革命传统文化传承的策略

(一)文史相融:查阅资料,走近革命历史

在执教革命传统题材的文本时,语文老师们会发现,即便是高年级的孩子们,在阅读一些革命志士的故事、革命者创作的诗歌时,也会遇到很多理解上的困难,无法与文本产生深刻的共鸣。因为当下的学生生于和平年代,与文中的革命岁月相隔甚远,且不少文本篇幅较短,想让学生们在数百字的人物描写或一段情节中就深刻感知革命精神,显然有难处。因此,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十分必要。

关于史料的补充,一可借助教材中的链接资料,深化文本理解。如六上《灯光》一文,课后的阅读链接资源非常丰富,包括《毛主席在花山》《狱中联欢(片段)》《伟大的友谊(片段)》《春天的故事(片段)》,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拓展阅读中,进一步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感知由此烘托出的人物形象,深入体会革命年代英雄人物的精神品质,知道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它是无数像郝副营长一样的革命烈士用生命与鲜血换来的,并受到情感的震撼与思想的熏陶。二可穿插图像资料,加深直观感受。如教学六上《七律·长征》,在理解“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笔者播放了一则飞夺泸定桥的影视片段,学生观看后深受震撼表示揪心,进一步感知了战争的惊心动魄,感受到长征中血与火的考验,并在理解共鸣的基础上呈现出有感情的朗诵。三可让学生分工合作,搜集资料。仍以《七律·长征》为例,课前,笔者布置学生分组合作,抓住“远征难”“五岭逶迤”“乌蒙磅礴”等字眼,搜集关于长征的资料,最好有直观数据呈现。课上,学生概括介绍了长征历史、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故事,“万里长征中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战士们翻越了18座险峻大山,渡过了24条湍急的大河,牺牲无数。”长征难不难?当然难。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将革命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到语文教学目标、规划、实施等各环节,全方位开展革命传统文化渗透,不断拓展革命传统文化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进行革命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的深度挖掘。

(二)声情并茂:指导朗读,对话革命英雄

教师在教学中应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有效引导学生激发对于革命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不仅有利于掌握基础知识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承担起革命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在抗击外敌、浴血奋战的中国革命史中,涌现了太多舍生忘死、不惧牺牲的英雄人物,教学这类题材的文章时,通过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来感悟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心、报国情。

例如,教学六上《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可抓住文中对于五位壮士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处,进行朗读训练。“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个一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这里要读出战士们英勇杀敌的无惧无畏;“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这里要读出斩钉截铁、视死如归之气势;“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这里要读出满腔愤怒、血战到底的决心;“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这里要读出欣慰、喜悦与悲壮。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人物的情绪也在变化,教学中要抓住这些变化,在教师范读、分小组读、配乐齐读等多形式的朗读中引导学生沉浸角色中,在朗读中深化理解,并深受革命英雄高尚品格的熏陶感染。再如六下《金色的鱼钩》一文,语言质朴却又那样的打动人心,老班长和文中“我”的几处对话描写部分,十分细腻感人,也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教师应当重点抓住对话描写,指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聚焦老班长一系列语气、动作、神态、外貌的变化,读出老班长对小战士们深沉的爱,以及“我”的心痛愧疚,感受革命岁月的艰辛与革命战士间深厚的情谊,在一次次的情感朗读中,受到心灵的震撼与洗礼:在革命年代,有无数像老班长这样的战士,他们如此平凡,又那样伟大。

(三)读写并举:交流批注,凝聚革命思想

语言文字知识教学与情感教育双线融合,是小学语文革命传统教育应达成的教学目标之一。除了有感情的朗诵训练这一渠道,我们还需要进行写作训练。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不妨以批注撰写训练为抓手,引领学生在写作中让思维走向深刻,让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如六上《灯光》一文,文中多次出现对“灯光”的描写,故事结尾,郝副营长用火柴点燃书本,亮光为后续部队指明了方向,是部队赢得胜利的关键所在。文本赏析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思维引向纵深,由表及里,以写批注的形式点拨学生思考“灯光”的多层含义,笔者所带班级,有学生在批注中写:“郝副营长看书中的灯光出神,我感到鼻子一阵酸,他是多么渴望光明与和平,灯光是他的梦想是他战斗的动力,而我们今天能毫无顾虑地在灯光下读书学习,这是多么的幸福。”还有学生写:“危急时刻,郝副营长点燃心爱的书本发出信号,他明知这样就意味着暴露意味着牺牲,仍义无反顾,转瞬即逝的光芒让我心痛也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信念什么是伟大,这光亮微弱而耀眼,这是胜利之光。”学生们在交流批注中实现了思维的纵深化。再如,由《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三篇课文组成的群文,都有生动的细节描写,描写人物时,运用生动的笔触,对人物的心里特点、性格等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刻画。教学中,教师应抓住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写批注,既增强学生对写作手法的感知,又在反复品读中受到高尚品格的熏陶。写批注,正是关注学生阅读体验,充分激发学生表达潜能,使学生能在感性与理性的交融中理解文章内容,勇敢表达,真正实现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的提升。同时,革命战士们那大无畏的牺牲奉献精神、崇高的品格也在学生撰写的批注中深深印刻,让学生们热血沸腾热泪盈眶,熏陶与感染在批注的字里行间悄然发生。


综上所述,纵观我国历史发展长河,革命传统文化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充分重视如何有效开展革命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统,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并掌握我国革命传统文化的意蕴,不仅有利于提升自我的语言文化素养,还能符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晶.统编教材革命传统类课文编排特点与教学建议[J].语文建设,2021,{4}(10):4-8.

[2]周明环.浅谈部编版小学语文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的教学[J].天津教育,2020{4}(05):121-

122.

[3]姜凌佳.借助资料 理解内容 濡染文化——以第三学段“革命传统文化”文本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设计,2021,{4}(07):65-67.

[4]薛丽芬.日积月累巧熏陶,天长地久见成效——简析统编版革命传统类文本特点[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0,{4}(09):4-5.

[5]阮淑萍. 小学高段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教学研究[J]. 读写算,2019(17):118.

[6]李颖梅. 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20):44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