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分层次布置的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1
/ 2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次布置的方法研究

霍绮倩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八中学 , 河南省 平顶山市 467000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一种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业布置方式,那就是分层次布置作业方法。作为数学教师,就要积极的应用此种方法,分层次布置作业,以此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次;布置作业


数学作业是一种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强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们都是应用一刀切的方式布置作业,以致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下。对此,为了改变此种情况,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了解后,根据其个体差异,分层次的布置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从而优化作业完成效率。

一、学生分层的合理性,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用分层此布置作业的方式时,需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分层。再根据此分层次布置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对符合自己学习能力的作业进行学习训练,积极的参与数学学习。在此当中,就要了解到学生的层次划分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针对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水平等进行了解,将学生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有着牢固的基础知识、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较好的学习成绩的A层学生,此层次的学生是教师眼里的好学生。一般此类学生会因为牢固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理解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在布置此层次学生的作业时,应该减少基础训练,重点放在拓展训练上,让学生们在拓展训练中,锻炼思维能力。

第二就是各方面能力水平都处于中等、各方面都保持均衡的B层中等生。教师在分层次布置作业时,需要注意,难度要适中,不能太难,也不能太过简单。可以以巩固知识为主,基础训练和拓展训练为辅。第三就是基础知识、学习能力都相对薄弱,教师所要重点关注的学习困难的C层学生。由于此类学生既没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也没有良好的基础知识,学习起来较为困难。此时教师在作业的分层次布置中,需要以课堂上所讲解的知识为基准,加强学生的基础训练,适当的穿插巩固知识的训练。这样方能让学生们学会学懂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树立学习自信。总之,此种以学生不同特性为依据的分层次布置,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可以让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吃得饱,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吃得下。

二、精选作业题型,突出重点难点

在选择作业题型时,教师也需要严格根据学生层次的划分合理布置。也就是说,对于学习能力基础水平都较为良好的A类学生,教师要布置拓展的课外习题,尽可能的让学生们在拓展类的作业题型中,启发思维,加强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面对能力水平都处于中等的B层学生,教师要在选择作业题型时,重点选择教材和资料上巩固类的习题,使其可以以教材讲解为依据,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适当时也可以选择拓展延伸类的习题,让B层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和父母教师以及同学的交谈,选择性的完成此类习题。针对能力水平都偏低的C组学生,教师不能带着有色眼光,而是应该在了解到每一位C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后,精心选择教材上未曾讲解的基础习题,让学生们在复习教材和所学知识后完成作业。适当时,教师也可以布置巩固类的习题和拓展延伸类的习题,利用小老师制,让其他学习优异的学生在时间空余的前提下指导点拨C组学生。这样一方面让学生们准确深入的掌握所学知识,巩固所学;另一方面也尽可能的让B层学生和C组学生赶上教学进度,优化能力,提高水平。

此外,在作业题的选择上,教师需要注意,要避免大量练习,要对有主题和内容的题型进行摘选,注重知识重点和难点的突出。以此做到虽少但精。例如,教师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时,就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习题:在五一劳动节期间,有八个人相约去红山公园。已知,每张成人票五元,儿童票三元一张,八个人买门票一共花了三十四元。问,这八个人有几个成人,几个儿童?在此问题中,学习成绩较好的第一类学生,需要以所学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答问题,在其解答后还可以延伸拓展问题,以此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时,发散学生的思维。而第二类中等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或者其他方式来解答问题,通过问题解答,运用知识。至于最后一类学生,则可以应用其他不同的方式,选择自己深入掌握的方式解答问题。让此类学生在思维的开发中,锻炼问题解答能力。

三、多元化作业模式,提高学生积极性

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并精心选择作业题型后,教师所要做的就是选择作业模式,尽可能的多元化作业模式。在选择作业模式的途中,教师要注意,不能拘泥于书面作业一种,也可以设置口头作业和实践探究类的作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全面渗透进实际的日常生活,利用社会这个大课堂,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巩固,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时,尽量缩小彼此之间的差距;在作业模式的多元化中,提高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学完一次函数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们以一次函数的知识实践探究商场中购物的促销方式。如:某商场的保暖内衣搞促销活动,每套的保暖内衣原价为六十元。优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每套内衣打九折;另一种是当购买套数多于十套时,购买总价减去两套的价钱。问,哪种优惠方式更省钱?这样的作业设计,需要学生们实践探究,以致可以在锻炼学生的问题解答能力时,也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分层次布置作业,为数学作业带来了新模式。此时教师就要积极的应用此种模式,发挥分层次布置作业的优势,以学生不同的特点为依据合理分组,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和作业类型。让学生们在作业的分层次中,完成作业,巩固所学。

参考文献:

[1]袁华刚.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次布置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 数学大世界(中旬), 2020.

[2]史学斌. 农村初中数学作业分层布置探讨[J]. 学周刊, 2020(27).

[3]张明芬. 大数据时代初中数学课后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探讨[J]. 教师, 2020(4):54-55.

[4]梁俊. 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作业的设计探讨[J]. 考试周刊, 2020, 000(037):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