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课堂”中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31
/ 2

“品质课堂”中 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教学策略

陈美云

东莞市大岭山翰华学校 523833

摘要:数学与思维品质之间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当前课标之一,要求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意识,培养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数学教师需要结合本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讲究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思维品质;教学策略;培养策略


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如果能够做到专注、活跃、主动地思考,就会充分享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从而提升数学的思维品质。可以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途径。

一、思维品质的内涵

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的外衣,集中体现了其特点。良好的思维品质主要表现为:思路阻塞时能够及时变通;思考问题能够多角度思考;辨析现象能够深入等。良好的思维品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提升数学思维品质势在必行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是师生积极主动参与、交往互动、共同经济发展的过程”。从教学的双边活动来分析,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应和谐统一,学生扮演的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在学习中起到组织、导向的作用。通过课标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能力是其中的核心能力。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品质,是课堂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也是每位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但是,课堂上总会出现一些“现象”:教师的疑问包办了学生的提问,教师的思考替代了学生的思考,填鸭式的教学替代了学生的思维活动等。在这样的数学课堂里,学生的大脑没有充分解放出来,造成思维水平普遍偏低,学习上不爱思考,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会处于懈怠状态,不愿意自己动脑筋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这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是不利的,甚至对学生的成长也是不利的。

大量的一线教学事实可以证明,在课堂中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势在必行。

三、提升数学思维品质的策略

(一)以问促疑,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

课堂表现活跃、能大胆地去质疑并积极地解决问题,是思维敏捷性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抓住学生爱动脑筋的天性,适时恰当地提出问题或者鼓励学生提问,都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充满思考的乐趣,再引导学生在问题中展开探究、释疑、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就可以有效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1.数学学习讲究循序渐进,要进行长时间的引导和培育。上课的过程也是一样,首先需要教师和学生产生友好合作的关系,一起培养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是老师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会让学生更加放松,更能够融入课堂,全身心投入学习。与之相反,吵闹嘈杂的学习环境则会让学生失去对这节课的兴趣,内心变得浮躁。让每一个学生感到安心,充满对学习的兴趣。其次,如何安排这节课,一节课的课堂结构也对上课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引入小故事,小视频,几张图片就能迅速吸引学生兴趣,快速进入上课状态,使学习的思维含量不断增加,最终完成学习目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里《解决问题》这一节,我们应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四能”,突出数学这门学科在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的事实,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喜欢吃面包”的话题提问切入,课件出示让学生观察图片后,教师提问:“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解决这个问题?”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跃跃欲试之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用身体的感官来直观体会到问题产生的巧妙之处,并且从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想象,借此来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2.围绕数量关系精当提问。如何精当提练问题,可以使教学重难点更加突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之前,应该准确把握好学生的思维特点,并加以科学的引导。切入的问题要准确简明,起到引领学生的思维发展的作用。例如,学习“推理”相关知识,教师结合“游戏”“书本”等游戏案例来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深入感知“推理”的相关原理与计算方法。先通过一个小游戏“一对双胞胎兄弟,谁是哥哥大壮,谁是弟弟小壮”的判断,让学生感受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是解开一个问题的钥匙。当学生对推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教师出示课件“例题1”,并适时提出问题:小林手里拿的是什么书?小丽呢?问题成功地引发了学生浓厚的探究欲,他们马上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小组讨论,在分析、讨论中寻找答案。在学生积极的讨论、思考、交流中,本课的教学重难点顺利突破。

当然,除了教师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我们还应该在课堂上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构建师生“问题系统”,以高质量的问题为突破口,从而有效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二)激发情感,促进思维的深刻性

大家都知道,小学数学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持续、和谐的发展,前提便是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理解数学的奥秘,促使学生在数学三维目标中得到进步与发展。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微课、视频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快速进入文本,推动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这一节时,根据小学生活泼、比较爱动的身体特点和年龄特点,借助信息技术“101教育PPT”学科工具中的立体图形展开还原,以不同方式展开立体图形,让图形更加清晰、生动形象直接展示给学生,保证学生更好地掌握图形的数学知识。

事实证明,极具趣味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现代化社会中的应用价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在一层层的分析与探究中深化思维品质。

(三)探究实践,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新课标改革以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一种挑战和改革,不再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应试教育阶段,不再停留在唯分数至上的错误认识层面,相反,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思考方式等等,成了新时期教师应该考虑的内容。任何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内化,都需要通过实践探究、体验才能完成。教师要懂得利用实践探究、迁移运用等各手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解读透教材、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也是迎接信息时代、未来教学所应具备的能力。

例如,问题分析的过程是一个提升思维能力和品质的过程,不应该满足于一种方法,或者一种模式,从问题的各种角度和不同途径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在一题多解的思维过程中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灵活能力大有裨益,教师通过“一题多解”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让学生掌握逐步学会相互推理的技巧,学会数学思维品质中举一反三的本领。翻开人教版的数学教材,存在一定比列的一题多解题型,契合了现在的教学目标。一道数学题可以进行发散思维,解决这道题的方式往往有几种,教师可以适当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四)绘制导图,彰显思维的独特性

人的思维看不见、摸不着,想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思维训练,就需要教师找到一个合适的载体,那就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把握知识结构,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

例如,在执教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四则运算表示每种平均分配的过程,制作“与除法有关的数字树”思维导图,给定数目以游戏的方式展开。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算式的基础上利用流程图梳理出过程。有的学生发现每一道乘法算式都同时对应着两道除法算式,这正是儿童对丰富的动作建议的领会,在他们的头脑内部主动地、自然地构建和生成除法观念。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出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在轻松掌握重难点知识的同时,也彰显了个体思维的独特性。

诚然,一节好课的评判标准有很多,如何衡量一节优质课,自然众说纷纭,但是,我们能从学生掌握知识的扎实程度和数学能力的发展效果中推断出其数学课堂是否突出思维品质,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否得到很好的开发,这也是当前课改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 郜舒竹,小学数学这样教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149;

3.郝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教师,2016;

4.刘付伟善,在教学中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几点做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