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关爱特殊学生的思考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5
/ 2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关爱特殊学生的思考与实践

蒋志平

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锦溪校区 浙江 衢州 324000

【内容摘要】特殊学生群体有特殊属性,班主任需要通过设计特殊辅导策略,将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他们,促使他们能够获得特殊教育。对特殊学生需要耐心和宽容,更需要策略和智慧。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特殊学生 特殊辅导

一.创设多元沟通渠道

沟通交流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的有效途径,也是转化特殊学生的前提条件。家访是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方式,可以解决儿童、青少年的个别教育问题。每年我和科任老师利用寒暑假、双休日家访,特别是对特殊孩子的家访。通过家访有效地掌握特殊学生心理和学习等动态情况,取得家长信任,形成教育合力。比如七年级入学前家访,我们发现某女同学家庭特殊,母亲离家出走,父亲精神失常,祖父母年老体衰,学生自卑心理严重。开学后我们通过座谈、聊天等形式,拉近彼此心理距离,适时开导,及时援助,后升入我们当地重点中学。我们沟通交流是为了了解真实信息,便于对症下药,便于解除他们心中的“疙瘩”,让他们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老师的关爱。

二.加强学生心理分析

特殊学生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学生常因父母离异、服刑或者自身生理缺陷而产生自卑的心理,不愿意与他人主动交流,害怕与别人沟通。因此加强对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是班主任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

班里一外来务工同学九年级开学以来总是请假,理由是喘不上气来,呼吸不畅。通过观察发现该同学身体不适只是次要因素,心理原因是关键。该同学为外省籍,父亲回原籍创业,由体弱多病的母亲留衢照顾。九年级学习压力增大,孩子既要求上进,又无法有效自我约束。迷恋手机游戏,游戏之后又深深自责,加之父亲有家庭暴力倾向,给他留下心理阴影。睡觉不好,吃饭不香,学习没精神……甚至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母亲爱莫能助,父亲鞭长莫及。了解原委后,我们第一时间邀请心理专业老师进班指导,进行心理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初步分析有抑郁可能,需要专业心理医生介入。在坚持药物治疗的同时,注意心理辅导。我们科任老师会同心理老师以学校心理测试数据为依据,引导其横向比较,提醒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上阵。后经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使该同学逐渐焕发青春活力,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初中学业。

关爱既要“一碗水端平”即公平公正对待每位学生,又要对特殊的学生以“偏爱”,思想上不歧视,情感上不厌恶,行动上多接近,语言上不刺激,让他真心实意地感受班级温暖和老师的关心。

三.欣赏、宽容特殊学生。

学校是学生的成才基地,班级是学生的成长乐土。班主任既要有父亲的规则意识,更要有母亲的慈爱之心,学会欣赏和宽容学生。美国心理学家之父威廉·詹姆斯说:“人生中最本质的渴望,是得到被人的欣赏。”成人如此,青少年更是如此。老师一个微笑,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温馨的抚慰,都能给他们自信和勇气,甚至改变其一生。我们要以欣赏的目光去看待这些特殊的学生。

  1. 每个学生都是珍珠,只是形状各异

特殊学生大多有自己的个性追求,思维方式与行为活动往往与众不同,甚至令常人难以理解。他们或沉默寡言,或活泼好动,或调皮捣蛋……首先我们要以宽容之心理解他们,明白这只是性格差异,不能以“好”“坏”区分,不随意贴标签。其次我们要少做横向比较,多做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就是与同期的周边同学比,这样固然能激励一部分孩子上进,但过多的不恰当的比较容易走入误区,让他们心中产生无法超越的“别人家的孩子”的卑怯心理,打击他们自信心,甚至无意中伤害这些孩子脆弱、敏感的心灵,而纵向比较将现在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比较,肯定其固有的优点,表扬其进步,让他们看到希望,进而拥有自己美好的春天。

(二)每个家庭都是蚌贝,只是咸淡不一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些联系可能影响其一生。虽然每个原生家庭都是客观存在且难以短时间内彻底改变,但将我们欣赏学生和关爱学生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每一个家庭教育中还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了解的家庭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施行帮扶,通过家访、家长会、短信、微信等多种家校互动形式,能有效促使家长改变教育理念。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特殊学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更需要有存在感。对于特殊学生需要给予更多的宽容和关爱,更需要小心翼翼呵护其脆弱的心灵。对于这些基础薄弱,智力或心理发展滞后。我们要在学习上对其降低标准,生活上对其倍加关心,尝试为期创设展示平台,提供表现机会,适时鼓励和表扬,从而增强他们自信心,逐渐消除其自卑、抑郁等不良心理,促使其自我矫正,在历练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给他们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提供科学的教育引导,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用“放大镜”来看待他们的优点,公开表扬,私下批评教育。

  1. 建立高效特殊帮扶机制

特殊群体转化仅靠个人努力是不够的,需要特殊管理机制,利用集体力量,让每个学生都感到集体的温暖,不仅有利于集体的整体进步,还能形成良好的集体舆论导向,从而从根本上转化“特殊学生”。

(一)学习上,营造互助教室

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通力合作而又适度的竞争,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进步,在活动中锻炼。我们首先成立根据学习基础及性格互补成立四人互助小组,明确分工。其次注意树立榜样,一般选择德才兼备作为组长人选。组长不仅负责本组的学习辅导和纪律监督,还有负责心理疏导。

(二)活动中,打造和谐集体

我们根据班级建设的不同阶段开展相应活动,给学生展示才华,锻炼能力提供平台,不断地促进班级学生的人际交往,使学生彼此了解,相互理解,还能使班集体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笔者班里有小林学生智力正常,心理发展严重滞后,有自闭倾向,初中生只有小学低段的心理年龄,且性格孤僻,情绪容易激动,较难适应集体生活。显然只有老师真诚相待,耐心鼓励是不够的,营造友好的班级尤为重要。我为此专门在班里开展“用放大镜看同学优点”活动,同学发现了他历史知识丰富、心灵纯净……愿意与他交朋友,乐意与他学习。遇到他情绪激动时,引导他“有话慢慢说,有话好好说”,鼓励他多为班集体做贡献,为他展现美术才华提供平台……

(三)生活上,建立爱心团队

我们开展“一帮一,一对红”发动学生帮助学生,比如安排性格开朗的学生与心理焦虑乃至抑郁的学生同桌,从心理帮助其克服自卑。此外安排任课老师和有爱心家长点对点帮助特殊学生,比如安排任课老师与学困生结对子,从学习方法上指导,从生活上关心;比如安排富有爱心的家长与自卑的单亲家庭孩子结对子,从经济上缓解其物资困难。

总而言之,特殊的学生要用特殊的方法,所谓特殊的方法是宽容心对待他们,拓宽管理思维,改变常规措施。用爱心去感化、用热心去融化、用耐心去归化,帮助这些特殊学生尽快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吕晓雨 基于特殊学生的班主任管理工作要点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09)

[2]苏小龙 初中班级管理特殊学生需要特殊辅导[J]:教师通讯,2018(03)

[3]郭晓琴 “四心”转化“特殊生”,促班级管理[J]:辅导员,2015(06)

[4]刘志斌 论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策略[J]:华夏教师,2016(08)

[5]周丽霞 巧用班级管理方法提升学生整体素质[J]:广西教育,2017(09)

[6]余灿涛 江海不择细流,温润可助其成[J]:教育观察,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