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分制改革的高校机构调整:提升学业指导目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6
/ 3

基于学分制改革的高校机构调整:提升学业指导目标

孙国永

广东财经大学 体育教学部,广东广州 510320



[摘要]:学分制改革的内容,实地调查高校工作实践,总结出学分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学生学业困境和学校部分机构服务不到位,提出在学分制下部分高校机构调整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学分制改革 学业指导 机构改革


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实施学分制改革是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主动实践,学分制改革已经成为中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趋势。

早在2014年,广东省教育厅发布了《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等部分高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意见》(粤教高〔2014〕5号),广东省内各高校纷纷启动了新一轮的学分制改革。在新的学分制模式下,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具备了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任课教师、和学业进度的权利,对满足学生自主发展、多样化成才需要,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了促进作用。

学分制改革不仅是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任务,也是涉及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人事制度、资源调配等各个方面众多职能部门管理工作变革的系统工程。

一、学分制改革的内容

(一)自主选课制

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各高校严抓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完全学分制下,学生自主制定选课计划,选择的课程学习,通过选课把“水课”赶出教室,自主选课让同学个人的学习计划各不相同,学生可以做到真正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修读的课程,让本科本教育不再是整齐划一“人才工厂”,让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动的多样的个体。

(二)标准统一的辅修制

学分制以前,部分高校的部分学院为创收,把本学院一些热门的专业课程,比如:会计学、金融学、法学等,作为第二学位即“双学位”给本校学生修读,“双学位”的本质是辅修学位,开设学院建立独立的教学班,由本学院老师周末或者晚上开课,学分一般为正常本学院专业学生的1/3,课程结束后可以获得相应的辅修学位,俗称“双学位”,这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不同的专业课程,也为学院增加了收入,但是随着“双学位”的开展,开设的“双学位”逐渐变成“送学位”,“双学位”质量无法把控,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影响开办学院声誉。

完全学分制下,按照统一的课程标准的实施辅修制。课程有多钟属性,例如:一个会计学的学生修读会计这门课程,和一个英语专业学生修读会计学这门课程,在一个教室上课,同一个教师授课,这门课对于两个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意义,但是考核的标准是相同的,这样就保证辅修课程修读质量,辅修也不用再单独开课,“双学位”学生和本专业学生一同上课,节省教学资源,避免师资浪费。当然主修专业设置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加注辅修标记,非本专业的学生修读默认为辅修,也就是说一门课程,对于主修专业或者其他专业有两种属性。

(三)弹性学制

学分制之前学年制,学生学习按照部分高校的学年教学计划,即不同学年做不同的学业安排,无论学习成绩如何,学习效率如何,学生必须到四年才能毕业。

完全学分制下发展为弹性学制,施行3—7年学制,有条件、有能力的同学可以申请提前毕业,这样变相的推动学生学习效率,学生在校基本学习年限仍为4学年。

(四)施行专业二次调整和专业退出制

学分制前,大学内转专业比较困难,主要表现在可以转专业的比例很小一般为20%以下,转专业花费的时间多,不利于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需求转专业。

完全学分制后,适度调整扩大学生转专业的比例,部分高校按照“志愿优先、绩点优选”的原则,第一学年累计平均学分绩点同年级、专业排名30-40%的学生,申请转专业。

(五)施行学业识别和学业预警制

旧学分制下,学生的学业修读过程基本是不变的,学业识别基本上依据人工,学业预警也主要是通过人工展开。

完全学分制下,由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人工做学业识别和学业预警基本不可能实现,这就需要开发新的教务系统,新教务系统应该是服务于个性化的学分制的,教务系统部分模块设置学业识别和学业预警功能,通过学业识别系统,可随时了解学生学业进展情况,包括学生实修学分数量、结构、质量,待修学分数量、结构等等,进行学业对比,让学生和学业导师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如果学业进度不理想,系统会发出学业预警,提醒学生和学业导师注意自己的学业状况。

(六)施行学业导师制

新学分制下部分高校按硕士生培养方法,为每一个本科生选择一位学业导师,按照“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为每一名学生配备学业导师,导师对学生进行全程的学业指导,学业导师的主要职责有:指导学生自主制定学业计划;督促学生执行学业计划,指导学生选课等。

二、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

(一)学分制在改革中出现的学业困境

学分制不是完美的,在学分制下也出现一些问题,学分制改革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直以来,许多人都认为大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的独立能力,不再像中小学生那样需要教师和家长经常指导和督促。然而,从广东某高校学分制改革实施近四年多的情况来看,学生在自主学习上仍存在不少问题,不能完全适应学分制改革趋势下的学习要求,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缺乏未来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的清晰方向,无法有效确定大学四年的学习计划。

(2)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动力不足。不少学生上课迟到、旷课,课堂纪律涣散,学习不够认真,仅限于满足考试需要即可,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发挥出来。

(3)学生对专业和课程的认识不全面。学生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修读要求,辅修制度,开课方式和课程先修后续关系缺乏准确理解,对选课流程、选课规则、考试规定、毕业要求等教学管理制度的理解不到位,存在偏差,造成选课的不科学、不合理,影响正常的学业进度。

(4)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理想。部分学生补考、重修科目较多,绩点较低达不到申请学士学位要求。学习进度与标准学制(4年)平均进度偏差较大。

产生以上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指导,对学什么、怎么学、何时学、向谁学等问题没有科学精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需要建立新的机构或者工作机制来解决此问题。

(二)现有机构在学分制下存在问题

为确保实施学分制改革顺利实施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当前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的学业指导体系不完善、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业指导功能分散。辅导员负责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引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业导师负责学生的专业教育,任课教师负责学生的课程学习,教学秘书负责学生学业的日常安排管理,但是各种功能却没有有效整合,貌似全部学业问题都有专人负责,仍然有许多问题让学生不知所措。

(2)学业指导的内容不完整。学生学习方法和技能的教育培训、考研求职技能的专门培训、课程内容的课后辅导、学业困难学生的问题诊断和帮扶等问题仍未有效纳入学业指导范围。

(3)学业指导队伍专业化程度不足。现有的指导队伍中,缺乏研究学生心理和行为的教育专家,有效指导学生学业生涯和学业规划的专家、考研、公务员考试、海外留学等方面的研究专家不足。

(4)学业指导形式比较单一。目前的学业指导,主要通过集体或个体谈话辅导的形式,各种咨询讲座、经验交流、政策解读等形式没有有效开展。

(5)学业指导的常态化机制不顺畅。辅导员、学业导师、任课老师、教学秘书等各类学业指导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工作机制,不能形成合力;学业指导推进不够深入,主要依靠学生主动参与,不能有效覆盖存在学业困难的学生;学情分析和学业预警机制不健全,不能及时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有效预防。

三、学分制下部分高校机构改革应对

高校学年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是不同概念,类似于教育中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学年学分制的培养方案叫学习计划,完全学分制下的培养方案叫做人才培养方案,学分制下为了适应部分高校的“市场经济”部分高校机构也要求改革,改革原则:

(一)初期建立强大的领导体系

(1)建立校级的领导小组。首先学分制出现初期,成立校级学分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宏观领导、统筹协调学分制改革工作,小组以校党委书记为组长,执行组长为校长,由“一把手”主导学分制改革,是改革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各部门依据职责分工。教务处总体协调作用,编制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教务系统需求书;负责教务系统开发,组织教学管理管理人员、学业导师、学生代表培训;全面跟踪、检查、评价学分制改革,提出调整优化建议。学生处指定学分制学生管理改革方案;制定学分制学生就业管理改革方案;测算年度学生宿舍和学工队伍需求等。人力资源处负责编制教师管理改革方案,制定与学分制匹配的收入分配方案,制定教师管理的制度,学分制对教师的需求方案,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等。财务处负责制定学分制下学分收缴管理办法,编制学费及管理系统需求书,跟踪、检查、评价学分制改革,提出学费调整方面的优化建议等。同时要求其他单位各施其职,确保学分制改革的顺利开展。

(二)学分制协同工作作机制

建立学分制改革协同工作机制,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召开学分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学分制改革工作小组会议、部门间工作会议等多层面的会议,协调解决学分制改革的有关事宜;教务处做为学分制改革总体协调部门,负责学分制日常的协调沟通工作;把学分制改革合理分解,各个部门根据自己负责的模块,组织解决、落实学分制的改革任务。

(三)临时性工作小组制

完全学分制实施后,部分高校的很多原有工作部署都会被打乱,为应对学分制下的工作安排,建立临时性工作小组是解决方案。首先,方案先行,先查找完全学分制下学生学习矛盾的集中点,制定工作方案。其次,针对方案建立不同的工作组,比如选课的工作小组、学习计划工作小组、学业预警小组、毕业工作小组等。第三,做好工作小组的考核和评估工作,根据工作量和学生的满意度进行工作效果评估。



参考文献:

  1. 打造“金课”是强化本科教育关键环http://edu.people.com.cn/n1/2018/1115/c1053-30402458.html.

  2. 阳天明.高校学分制下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内涵建设的几个问题[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09):149-150.

  3. Li. Developing a credit recognition system for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2015, 37(4):424-431.

  4. 周梓,於荣.美国高校学分制的新发展——基于联邦教育部统一高校学分计算方法的分析[J].山东高等教育,2014,2(09):73-79.

  5. 刘凤臣,宋作忠,韩鹏.建立适应学分制教务管理体系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4):217.

  6. 邹琼芳. 我国高校学分制的管理体制障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孙国永(1984-),男(汉族),广州市,广东财经大学体育部,高等教育、大湾区教育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