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接新班之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1
/ 2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接新班之后

陶琴

越城区陶堰街道中心小学


案例呈现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新学年伊始,许多教师都会如我一样面临一个换班的问题。尽管,此时的我们对上一届的学生还有诸多的不舍与留恋,但为了学校和学生的更好发展,老师们都会遵从学校的统筹安排,即使在新接手那个班时还常常会想起过去的种种。以致在新的学期中,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怀:学生似乎是一届不如一届?这难道是自己的错觉吗?

去年9月,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接手了一个一年级新班。面对一个个天真无邪的小苗苗们,内心甚是欢喜。然而,在欢喜的背后,却也有诸多的不舍与无奈,心一下子便失落起来。想起之前的那个班级,回忆着孩子们曾经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幅幅精彩的画面如电影般一帧帧在脑海中回放着,画面是那么的清晰可见,孩子们的各种“好”洋溢在心头……再来看新的这届学生,除了天真,除了无邪,对他们似乎是不甚了解的,唯一知道的也只是一些片面的道听途说以及在新一年级面试时对个别孩子的肤浅了解,恐怕是连皮毛也算不上吧!

日子总在一天天地过去,不论你是喜亦或是不喜。然,每每抬头望见教室的荣誉榜上正张贴着上一届孩子们的奖状,各种荣誉如数家珍。而这一届呢?到眼前却还只是平平无奇,不足挂齿。在学校举行的秋季田径运动会中,更是让我的心一下子感到拔凉拔凉的。根据比赛的章程,我请体育老师帮忙一起选出了班级小运动员,并虚心向体育老师请教了一些训练的基本方法。在赛前的这段日子了,陪着几个小运动员们一起认真进行着各项赛前准备。刚好,平行班的其中一位班主任因为身体原因在比赛之际还请假了,我心想:曾经我带的孩子们还没有不是年级第一名的呢,这回准备得也比较充分,再加上一3班班主任老师都不在,这岂不是天时地利人和,这第一不就如囊中取物嘛!最后,我们班确实是得了第一,而出人意料的是:我们得的“第一”竟是倒数第一。我感觉自己一下子从山峰跌倒了谷底,一落千丈的滋味真是五味杂陈。自己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但为什么孩子们却总是不见起色呢?我想起了一些老师在说的一句话:“学生一届不如一届。”曾经似乎从来没有这么深的感慨,而今,我却深深觉得,一样的付出却得不到相同的回报,只能是这届学生太不给力了,并且,我深信不疑。而更多的时候,我却是怒其不争啊!

在和一些搭班老师的交流中也得知大家都一致觉得之前的那帮孩子似乎更具灵气些,满满的回忆中漾着满满的温暖与爱意。我不由得又一次感慨道:现在的学生还真是一届不如一届。这回可不止是我一个人的感受!

可是,我们的学生真是的一届不如一届吗?我想:其实不然!无独有偶,在一次闲读中,无意看到何捷老师的一篇文章,其中列举的一个典型例子,恰好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产生“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的错觉,那便是“二年生症候群”现象:


2002年,三垒手埃里克·辛斯基为多伦多蓝鸟队打出了好成绩,赢得了当年美国棒球联盟的年度新秀奖。但在随后的两个赛季,他的打击率很低。这种现象并不罕见。当选职业棒球协会新秀的选手,一般会在头一个赛季打出能叫已成名老手都自愧弗如的好成绩。但在大联盟的第二年,除去多了一年经验,许多人的成绩都不如前一年。由于这种现象频频出现,人们甚至给它起了个名字:二年生症候群。罗伯特·弗兰克教授分析了几种可能性。其中较为合理的是“统计错觉”。哪怕是最优秀的球手,也不可能一直保持完美状态。也就是说,在第二年,他们的成绩要比之前的高得多,才可能形成“正常水平”的错觉。而在第二年,如果没有实现“高得多”,则可能给人的另一种错觉是“退步明显”。

读罢此文,我恍然大悟。试问:我们何尝不是掉进了这个“二年生症候群”?在换届时,我们经常会觉得前一届所带的班级学生如何如何的优秀,细细想来有的时候也不过是遗忘了曾经的那些小捣蛋们,以致那些所保留的美感总让人难以忘怀,而在面对一个新班级时什么都是要重头来过,建章建制、习惯培养等等,这其中的心里落差又岂是三言两语便可述说的,因此,在高期待的付出之下,面对回馈甚少,难免会产生以上的念头。之后,沉下心来,细细静想,其实孩子们在自己的教导下已然成长了不少,收获了不少,只是有的时候在我们过多的比较时忽视了现在那些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是不可复制的,每个人也都是不可替代的,你有你的美,他也有他的美,而关键在于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心有多大,天就有多广。我想:带着欣赏的眼光,不仅孩子们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也将收获一颗更快乐的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自己的认真努力下,经过近一年的细心雕琢,这一届孩子们已然从一开始的“尽不如意”慢慢转变成而今的“硕果累累”。诚然,学生需要成长,成长需要时间。时间给予我们惊喜,孩子们也带给了我许多新的思考。



思考题


  1. 你如何看待接手新班?

  2. 你曾经是否也有“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的感叹?

  3. 在新班接手时,你是怎么做的?



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不难发现,作为一名老师,我对孩子们始终怀有一份深情,不论是任教哪个班级都是尽心尽力。也正是这份尽心尽力以致让我在一开始会产生一种“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的感叹,那正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说在嘴里。而当今的确有越来越多的老师也不时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我想主要也是大家对孩子们的要求高了。不论是学校也好,家长也好,即便是孩子自己都在努力想让自己学习更多的知识,因此老师着急,希望孩子们能有好的发展自然也是不在话下的。然而,当你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跳到一个陌生的世界时,一开始难免会产生诸多的不适应,而我们要做的,首先便是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将“不适”变为“合适”。试着多给自己一点积极的心态。我想:只有教师自己的心态阳光了,孩子们的心态才可能会阳光。如果教师本身不够自信,那么,孩子们也将难以拥有自信。很多时候,我们不要太注重显现的成绩,在一些成绩的背后其实还有更多考量一个孩子优秀与否的标准。而且,教师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孩子们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成长。虽然,在一开始秋季运动会上,我们并没有取得好的成绩,然而也正是这场比赛中激发了孩子们的凝聚力,大家一起站在失败的起点上,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博采众长。

拥有了良好的心态,用心建章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杰出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在接手新班之后,我带领孩子们一起根据自己班级同学的情况制定了班级班规,讨论各项奖惩措施,并和孩子们一起约法三章。因是孩子们一块儿参与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实施起来违章的同学也就较少,慢慢地,在常规的维护下,在细节处的雕琢下,孩子们收获了各项良好的习惯。静听则明、静思则通、静心则专……唯有静下来的孩子,才会生长慧根,一点即通!何以养静?那便是阅读。闲暇之余,我便带着孩子们一起看书。在一次次的阅读引领中,孩子们静以养性。一段时间之后,让我收获的是“惊喜连连”。

最后,我们不要忘记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为人师者,不论我们接手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班级,我们都要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每一个孩子,因为,只要你肯去发现,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欣赏,每一个孩子都将能“熠熠发光”。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说:有人计算过,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如果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后,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这个结果或许让你我都会顿感瞠目结舌。然而,我想:我们的人生也不应是平铺直叙的,如何进行合理地“折叠”,也将决定我们生命的厚度。在为人师的前行路上,我们需要一路修行,演绎好每一次的“折叠”,真正实现为师者的价值,从而拥有一个精彩的教育人生。我也深信:青山缭绕疑无路,终有千帆隐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