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5
/ 2

创新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途径

杨小强

广东省陆丰市甲西镇新青小学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在课堂中教学方法上推陈出新,不断创新不断钻研,敢于改革营造和谐有趣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有信心地进行思考钻研。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想法理念,培养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创新思维;语文教学;推陈出新;实践兴趣

创新靠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学校又是培养人才的最好的地方,而创新思维要从小培养,所以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也就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自己的责任,争取在素质教育中取得突破点。而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的基础,作为以培养人才为己任的语文教师,要把创新教育作为首位,同时兼顾学科知识教授,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中融入创新意识,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适应教材编排,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一、创新教学方式,激发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就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保持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保持学生的好奇心。作为小学生,他们心智还未成熟,对待外界的新事物都会有天马行空的想象,而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恰恰是创新思维的基础,让学生养成发掘问题,深挖问题的习惯,有自己的看法,并且能够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这些都是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最后通过再次引导促进学生提出自身更多的新见解。

例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此时教师可以通过适时的引导和创新教学方式,可以将学生们分成三组,布置任务让学生们自己通过制作手工工具来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三组学生分别有不同的任务,有的制作小蝌蚪,有的制作小鲤鱼,有的则负责制作小乌龟,最后大家将制作的手工工具集合到一起,然后让学生自己重新复述故事。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从而按照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发散自己的思维。课文学完之后,教师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续写小蝌蚪成为青蛙以后和青蛙妈妈一起抓害虫的故事。这样的续写作业可以有效的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在第二次课的时候,学生们有很多的版本,学生们创新故事发展剧情,自己成为了小小故事家。最后,教师对学生适时的奖励,激励鼓励学生的自主思考行为,这不仅对学生充分理解有帮助,还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开辟写作启蒙,促进创新意识

写作是学习的基础,课文的学习跟写作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学习课文内容能够从小处找到写作素材,然后以课文学习内容为基础进行写作,在写作的过程中同时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效果。小学生也需要写作,写作需要从小训练。教师不应该拘泥于一些常见的题材,应该大胆创新,对作文题目的拟订应该具有创新性,题目应该富有活力和想象空间,能够促进学生们的想象,启发学生发挥奇妙思想,发表自己的新颖的看法。让学生自由的写作,大胆的畅所欲为的写作,这本身就是写作非常重要的一点。教师可以适当地提示学生,编写一个小故事的开头然后引导学生们续写下去。亦或者编写几段文字,让学生们通过使用关联词将段落连成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也是非常好的方式。写作是最需要创新思维的一种活动,一篇不同凡响的文章必定通过奇思妙想的构想来完成的,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好方式。创新的前提就是要学会想象假设,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给学生的想象创造空间,让学生有空间想象,从而提高创新意识。需要注意的是,想象也不是胡乱想象越不切实际越好,应该是立足实际在实际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创新,这是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去规范和引导学生的。

例如:在写作课堂上,教师布置题目为《小羊和小草的故事》。通过这种拟人化的题目,可以让学生将小羊和小草联系起来,小羊和小草之间究竟能发生什么?羊吃草是我们的固有观念,那么学生可以将羊和草的关系比喻成一种敌对关系,也可以将羊和草比喻成朋友关系,通过多元化的思维打破固有的思想,一切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对一切事物都需要抱有怀疑态度才能够创新。学生们对于《小羊和小草的故事》有很多想像空间,而且将小羊和小草之间的对话也描写的非常细致,这是因为学生具有非常强大的想象力,而这些想象力正是不断创新的动力之源,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培养,让这些想象力能够转化为创新思维。

三、创新教学理念,增强学生信心

要培养创新意识,就必须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而自信心正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如果自信心不够那做什么事都会畏头畏尾,自然也就不敢创新。如果学生不敢大胆尝试,不敢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总是屈服于已有的观念,或者总是等待老师的讲解,那创新思维就无法发展,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无法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要。所以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紧跟时代的步伐,对学生的创造性想法,予以鼓励和重视树立信心是创造的开始,有了信心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创造思维能力一定会取得发展。

例如:教师在班里举行演讲,围绕《假如在山林里迷了路,如何自救》,通过这种开放性的题目来引导学生们进行想象和思考。有的学生会通过手电筒打出SOS求救信号,有的学生选择尽量往下坡方向走寻找有人的地方求救。对于这些回答,不管合不合理,老师都应该先进行鼓励,然后进行适当的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学生要敢于思考敢于创新,树立自己的自信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更加自信,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了。

结语

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还有很多很多的手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作为教学工作者十分紧迫的课题。教师要大胆尝试新的理念想法,提供情景,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不要批评和打击学生,这对学生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影响。每个学生的进步老师都应该看到,并且进行适当的鼓励。语文课堂中融入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公,教师在适当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进行引导,积极鼓励学生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爱上学习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创新教学方式,创新课堂理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海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21(02):125-126.

[2]王国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9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