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安民警心理资本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3
/ 2

基层公安民警心理资本建设研究

包文君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刑事科学技术室 021400

摘要: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现代化高素质的警务人才,人格健全与否将直接影响这一目标的实现,因此,心理资本建设则成为新时期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心理建设中值得探讨的重点话题。青年民警正处于从青春后期向成人期的转变时期,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心理建设必须注重青年民警健全人格的培养,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公安民警;心理建设;健全人格

1心理资本建设对青年民警成长的重要性

1.1健全的人格是青年民警心理成长的内在渴望

当代青年公安民警,除了具有一般时期的青年的特征之外,还具有为适应快速的社会发展与变革,急速向理想目标的过渡的独特特点,因此健全的人格便成为他们心理成长的强烈内在渴望。

1.2时代呼唤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的警务人才

一方面,当今瞬息万变的世界政治经济环境,对现代警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警务人才现代化的高素质应是多种素质的综合体,主要包括:合格的政治思想素质、过硬的警务技能素质、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其中,心理素质是基础,它渗透到各个素质之中,各项素质的改善,都离不开心理素质的提高。同时,作为一种独立的素质组成,心理素质在警务工作中越来越表现出其重要的作用,在未来面对犯罪分子利用高科技、新技术进行的犯罪活动,使公安民警面临全方位、全天候、高强度的心理对抗。可以说,提高民警的心理素质,已成为现代化警务建设和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人的心理素质最终是以心理活动的整合体现出来的,这些心理活动的质和量,也将最终取决于人的人格总体水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代警务人才的高素质是以健全的人格为基础,并通过完整的人格形式表现出来的。另一方面,从当前的国内形势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正在对中国的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从表面上看,是经济领域的大变革,但从深层次的内涵来看,却是指向了现代人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应与社会的发展相一致,市场经济的因素,对现代人的价值取向、自我意识和心理承受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模式的人格特征诸如:价值取向上的关系观念和权威观念;自我意识上的自我克制倾向;行为模式上的被动依赖,求稳求安等,的确与市经济所创造的社会环境格格不入,如何培养和塑造一种适应市场经济的以自信、乐观、独立、竞争、创新、进取等为主要特征的人格模式,已成为新时期人格培养的主要目标。

2健全人格的培养是多方位、多视角的措施

2.1注重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培养

意识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自我意识则是个体的自我观,就是人对自己进行认识时所产生的意识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能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加以综合,并产生相应的体验、领悟和认识。人有了自我意识,才能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所了解、有所评价和选择,它具有目的性、社会性和能动性的特点,自我意识的这种综合性功能,使它成为人格的核心,并对人格的形成、发展起着调节、监控和矫正的作用。自我意识的心理过程主要表现在认识、情感、意志三方面,即是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构成。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应该是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协调发展,即应具有正确的自我认识,积极的自我体验,有效的自我控制。认识自我是人类自古至今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真正做到“自知”却并不容易,青年民警由于受生活环境、生活阅历以及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往往容易单纯地从自身的某个方面或从某件事的成败中或仅仅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反应中认识自己,从而形成多个片面的“我”而不能综合,不能客观公正的认识自我。这就要求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者帮助青年民警学会构建全面的自我认知的模式,通过对自己行为特征以及行为结果的分析,通过对周围人对自己态度的分析,通过自己在环境中的地位的分析等多方面多角度的了解、评价,进而确立客观正确的自我认知,找到生活的信心和自身存在的价值;学会悦纳自我则是积极的自我体验,悦纳自我就是要满意地接受自己,要知道每个人都是唯一的、独特的,无论“现实的自我”怎么样,都应该以乐观的心境、自信的态度对自我加以肯定和接受,愉快地、积极地面对自我和现实,做到重新振作与自我激励;在正确自我认知和积极的自我体验的基础上,有效的自我控制则成为提升人格的关键,对青年民警的自我心理控制水平的训练,应该从调动其内在的平衡机制着手,追求心理的稳定与协和,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提高对挫折的承受力。

2.2要注重在适应与发展

作为社会的人,其心理的形成和发展都要经历一系列的社会化的过程,而这种过程主要是通过人在环境中的适应与发展体现出来的。从生存的意义上来讲,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创造出更有利于自己生存、发展的环境,在这里,发展是目的,为了发展,首先要适应,人的适应是一种能动的、自觉的适应。适应包括积极的适应和消极的适应两种方式。积极的心理适应是个体积极主动地分析自身与环境的特点,并从对二者的分析中寻找自己的生长点使自身得到发展,因此适应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首先有适应,然后才有发展,适应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则是积极适应的必然结果。而人的心理机能和个性品质,也正是不断地从适应与不适应的相互转化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对个人来讲,生存的环境是整个人类创造的环境,即社会文化关系。在多数情况下,社会环境的力量是强大的,个人把握环境的能力是有限的,在这种条件下,个人主要依靠调整自己来适应环境,在适应中发展自己。由于人类不断的以自己的行为创造着环境,因此,人所处的客观环境不是静止不动,人自身也总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适应只是暂时的、相对的,动态的调整是长期的、绝对的,人总是不断的调整自己,以使自己和环境处于一种和谐、相适宜的平衡状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积极的适应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在适应与发展的社会化进程中优化民警的人格,就是要根据外在环境的不断变化,帮助民警进行顺应社会变革和时代背景的人格内容和结构的选择及构建,并能够及时调整和完善,使其达到与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相适应的高水平的动态的一致。

2.3注重科学的理论与具体的方法相结合

注重科学的理论塑造人格主要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格理论为指导,同时广泛吸取各理论流派对健全人格的描述思想,把健全人格的培养根植于知识和理性的基础之上。首先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人格设计模式把“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人格完善的标准,既注重人格特征的时代性,又注重人格特征的个性化,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人格培养的核心内容,从其政治性功能上来讲,这也是公安队伍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此外也可有选择性地借鉴各理论流派的有关人格的理论,使得新时期公安心理建设中健全人格的培养从心理动力学角度更加科学而具体,使健全的人格能够充分挖掘个人的心理潜能,实现自我对社会的最大价值贡献。在具体操作上应注重使用心理测评的手段与日常行为的观察相结合。通过心理测评的技术建立青年民警的个性发展档案,这为青年民警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提供了一个量化的手段,它与日常行为观察结合起来,两种方法优势互补,目的在于对民警的人格发展状况实现早期观察、早期评价、早期预防和早期指导,从而提高人格培养的质量。有目的、有计划地使用心理咨询的技术,帮助青年民警进行健全人格的塑造。

4结束语

青年民警正处于从青春后期向成人期的转变时期,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心理建设必须注重青年民警健全人格的培养。我们只有认识到健全人格的培养对特警队伍心理建设的现实意义,并通过多方位、多视角的系统教育,才有可能科学有效地培养公安民警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周宗建.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论新民警的心理素质强化训练[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5)

[2]余泓.情商与警察心理素质的培养[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1999(3)

[3]王春梅.甘肃省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