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玩游戏、趣学数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7
/ 2

智玩游戏、趣学数学

王敏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贝尔乐幼儿园 浙江 杭州 311112

摘要:

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和数学打交道,数学存在于我们的基础生活中。孩子们也一样,孩子自出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地要和数学打交道。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是向幼儿进行数学的启蒙教育,引导幼儿认识周围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初步懂得关于数量、形状、时间、空间等方面的概念,学会进行简单地计算,从而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使他们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与人交往,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有关问题。

然而数学本身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又是一门实用性强的基础学科,它为我们的生活而产生,又为生活而服务,因此就必须去学它,懂它,我们的孩子从小就需要学习数学,但是它又不能成为“小学化”的数学教育活动。于是应该怎样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有趣的学习数学,是我们幼教老师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契机  游戏  趣味

 一、在趣味的实际操作游戏中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大班幼儿对数的理解及如何在班级开展数学活动是我所面临的一个困难,因为数学是大班幼小衔接的一项重点工作。大班幼儿对数的理解是一个关键期,怎样在日常环节中渗透数概念培养,利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如何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我在大班任教期间思考的问题。

然而是在这样的一个契机让我茅塞顿开找到门路。早上,沈包睿小朋友一进教室,就高兴地对我说:“王老师,我今天带来飞行棋了。”旁边的小朋友说:“我也有的。”“我家里也有的。”……接着几个人就玩了起来,也邀请了我参加。我们四个人玩得有序,而且很投入,都想快点飞到终点,取得最后的胜利。孩子们的兴趣正浓,这时董子萱小朋友说:“王老师,我发现了还可以倒退着走!”她的情绪很激动。董子萱的发现引起一部分孩子的共鸣,就连能力弱的孩子,在老师同伴的帮助下,也顺利走完了倒数棋。

下棋的氛围感染了周围的孩子,我心想: 如果每个孩子都能参与这个活动,不就能让每个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都得到满足了吗?如果能利用“数学知识”在棋谱上做文章,幼儿就能在“玩中学”,既可以学习数学,又可以满足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玩中加深和巩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观察及了解幼儿的兴趣后我设计出《数学城堡》这样一节数学活动。因为大班的幼儿已有了概念了,我利用了数学的变通性,来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如:画出几棵树,让幼儿数一数,然后在画几棵树让幼儿算一算两次一共画了多少树,计算对了进一格;找出不同颜色的有几个,错了退一格;说出数字7的前后两个数,进到14;说不出2的相邻数,停一次等等。棋谱中也可以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加油啊!”“你好棒哦!”“快到终点了!”来激发幼儿的进取心。当然,除了顺数,也可以用倒数进行。

下棋虽然是孩子很喜欢,但在实施过程也存在着问题:如沈玥小朋友是个比较马虎的孩子,他一拿到棋谱就走了起来,当走到数字4时,旁边的胡宇浩小朋友大叫:“你走错了,你还没有数一数一共有几棵树呢?”原来,他把这当成飞行棋了。在听了老师的介绍后,小朋友们都找出了计算棋与飞行棋的不同之处。再如小朋友都想快点到终点,着急要玩,忽略了教师的介绍要求。于是下棋的规则往往不太遵守,这样老师就要不断的提醒和引导。

二、通过操作与尝试,获得直接的经验和感受。

春天里,在植物种植时和孩子们一起探讨花盆的分类、摆放。孩子们通过视觉将花盆分为有花纹、没花纹、颜色等分类;大家把花盆抱着往中间放,但是又发现有大小差不多视觉不好区分大家开始争执,于是有孩子提出用尺子、绳子、木棍测量花盆口径大小,在花盆里装土多与少方法区分花盆大小,大家对这样的方法表示认同;并且大家通过实际操作认为使用尺子测量盆口大小会更精确。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正确答案。最后再让他们自己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摆放,尽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三、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在益智区里材料的投放上应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适当的选择活动材料,为了能使幼儿更好的了解不同的游戏材料,对幼儿主动学习精神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可在同一区域(科学区)内投放不同的活动材料,现成和自制的科学玩具、分类图片、分解盒、计算盒,幼儿可操作的或参与制作的废旧材料等。让幼儿观察不同的活动材料等,从而吸引幼儿主动来益智区进行活动。然后教师在把分类图片、计算盒、分类等那些对幼儿来说比较枯燥的活动材料,重新设计,创造出一套可爱美观的“神奇的夹子”系列玩具,让幼儿通过这小小的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塑料夹,为螃蟹和毛毛虫夹上可爱的脚,为太阳夹上美丽的光芒,为孔雀夹上漂亮的羽毛。这样在动手操作中,不仅帮助幼儿进行了分类活动,练习了加减运算,而且他们积极动脑,根据夹子的形状、颜色、大小,把这些美丽的事物打扮得更漂亮,更活灵活现。

四、在反复多变的户外游戏中,培养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正如福禄贝尔所说:“游戏是幼儿的最高阶段”寓数学知识的学习于游戏之中,使整个教育活动更富有情趣,这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为此,在户外活动中,着力于在幼儿熟悉的游戏中渗透数学内容。例如:在组织幼儿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当“老鹰”捉住了许多小鸡的时候,不要急于把“小鸡”放走交换角色,而是说:“今天的老鹰捉住了很多只小鸡,可它怎么数也数不清,小朋友来帮它数一数好吗?”幼儿听后很快来了兴趣,帮忙数了起来,一数正好是10条。再继续进行引导,“如果我们把这10小鸡分给小熊和小猫,有几种分法呢?”这样,孩子又兴致勃勃地复习了10的组成。在“小士兵”游戏中将幼儿分成若干排、列每排每列人数不等,幼儿先报数然后通过抢答比较每排每列的人数差反复几次,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大家一目了然。然后再迁移到列出算式提上就显得容易多了,而且也知道为什么会列出这样的算式题。对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将一些数学知识巧妙合理的融于充满情趣的游戏中,孩子们会学得更主动,学习效果会显著提高。

五、灵活的教学方法、是促进幼儿学习的重要手段。

幼儿元素学教学基本方法,有讲解演示法、操作法、归纳法、演绎法等。教师应当根据教学活动中的目标、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等方面综合运用几种教学方法,使教法灵活多样,活动过程丰富多彩,富于趣味性。例如:为使幼儿真正从心理上构建逻辑数理知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操作法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感知、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概念、规律,使幼儿在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数学感性经验。

如教“数的组成”时,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操作材料(如动物卡片,棋子等等),使幼儿自行探索,将卡片等分成两部分。教师对幼儿的操作过程进行观察并给与必要的启发和引导,再引导幼儿分析,比较和思考,在幼儿理解这两个规律的基础上启发幼儿思考,共同探索数的组成的交换规律和递减规律,并提供操作材料,使幼儿学习运用两个规律解决问题。

六、在日常生活中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抓住随机教育契机

日常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而我们学习各种本领都是为生活而服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明确指出,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不断遇到各种新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因此充分挖掘幼儿在园每一个生活环节中的数学教育资源,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充分利用环境巧妙地渗透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为幼儿营造“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氛围,让他们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新知识。

数学是简单有趣的,更是必不可少的,只要正确的引导,科学的探索,游戏化、趣味性、生活化、随机化来进行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孩子们在数学这片辽阔的海洋中尽情遨游。这就要考验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能具有一双慧眼,将教育意识时刻记在心尖“善于发现把握教育契机”,让我们都做一位抓住随机教育契机的智慧老师。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3到6幼儿教育指南》

3.作者:黄瑾 编著.第四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版2007-1-1

作者简介:王敏 女(1974.2)安徽省亳州市 汉 本科 二级 幼儿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