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对策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6
/ 2

小学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对策探析

谢柳娥

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中心小学 523000

摘要:小学班主任作为班集体当中的主要角色,他既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又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为班级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班主任的心理品质直接关乎到班级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当中学校一定要重视培养班主任积极的心理品质,这样才能让班主任以自身的品质来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进而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这不仅有助于小学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而且还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影响因素;培养对策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学生逐渐由知识的受体转变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在教学活动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班主任要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乐观、自由的学习氛围,在班级活动开展过程当中以自己的处事态度和人格品质来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学校要针对班主任在心理品质方面出现的问题,定期对班主任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专业方面的培训,提高班主任的综合素养,从而促进班级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

  1. 目前影响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主要因素

影响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其主要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其一,班主任管理水平的高低是通过学生成绩的好坏反映出来的,如果班主任所管理的班级,其学生的学习成绩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和提升,班主任就会因为没有完成学校的教学目标而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年轻教师最容易将不好的情绪暴露出来,在教学方面感觉不自信。

其二,由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只停留在表面的状态,所以班主任不仅要教授他们一定的学科知识,完成学校制定的教学任务。而且还要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思想品质,教授他们如何做人。这就使得班主任每天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够用,久而久之班主任就会产生心理疲劳,在班级管理当中缺乏一定的耐心,从而在精神状态和心理品质上也出现了不佳的状况[1]

其三,因为很多班主任忙于管理班级事务,没有太多的闲暇时间来提升个人品质、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久而久之就导致班主任的思想和知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进而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落差感,这也大大影响了班主任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形成。

  1. 小学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有效对策

1.重视和关注教师的成长促进班主任社会地位的提升

在小学教育当中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为了促进学校教育的顺利有效开展,学校要对班主任的生活状况和工作状况进行有效的掌握,帮助班主任解决生活当中和工作当中的困难。同时要时刻关注班主任的心理状态,如果班主任出现精神状态不佳或者心理品质不积极的情况,一定要及时了解其原因,通过聊天的形式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并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一定的肯定和鼓励,从而帮助班主任建立一定的自信心,形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最近几年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虽然小学教育者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不过与其他职业相比小学班主任的社会地位还是比较低的,班主任的工资收入水平完全跟不上物价飞涨的速度,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对教师行业的投资力度,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进而促进他们在班级管理过程当中发挥出重要的价值。而且学校每年都会向班主任团队当中注入新鲜的血液,而这些新鲜的血液大多都是青年教师,学校一定要重视这些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制定有效的成长计划,并提供一定进修的机会和相应的培训,让他们进行自我提升。也可以选出一些优秀的青年教师到外面学习丰富的教学经验,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2]。此外,为了促进青年班主任的健康成长,学校也可以针对他们的才能和特长举办相应的教学活动,让青年教师尽情的施展自己的才华,展现自己的价值,这样在增加青年教师自信心的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他们的教学生活,让他们感受到教师职业的乐趣,从而有效促进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2.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班主任的积极心理

为了有效的提高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学校一定要针对班主任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促进班主任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其有效的激励措施包含以下几点。其一,制定有效的物质激励措施。针对班主任的教学表现制定相应的物质激励措施,不仅可以培养班主任的工作热情,而且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薪酬体系,设置各种各样的津贴和奖金,促进班主任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为了能够留住高学历和研究性的教师人才,学校可以对其多设置一些奖金来提高这类人才的生活水平,从而让他们为小学教育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3]。其二,制定有效的精神激励措施。精神激励措施就是要对班主任的生活和工作方面进行关心,对班主任的工作给予一定的尊重和鼓励,并且对班主任做出的决定给予一定的理解和支持。这样可以让班主任从心里面感觉到自己被重视,从而有效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班主任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当然学校管理者也可以定期与班主任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了解班主任的心理动态,关心班主任的生活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班主任解决面临的困难,从而拉进班主任与学校之间的感情,让主任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工作当中,有效的减少人才的流失,全面提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3.培养班主任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促进班主任身心协调发展

班主任在工作过程当中应该对自己的心态进行及时调整,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与小学生交流,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让自己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促进自己身心协调发展。其一,班主任要促进自己形成正确的三观,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抵抗负面情绪,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就算遇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也可以从心理上也会采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对不良情绪进行有效排解。其二,班主任可以养成锻炼的好习惯。有效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促进人们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还可以帮助人们释放心里的压力。所以学校可以每天给班主任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这不仅可以有效缓解他们的工作疲劳,而且还可以促进班主任以良好积极的心态去处理班级事务。其三,扩大班主任的交际圈。小学班主任平时工作比较繁忙,工作环境比较封闭,这不仅导致班主任的社会交往圈越来越小,而且让他们的业余生活也越来越枯燥,时间久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定的压力。所以班主任可以与外面的人进行交流并且开展丰富的业余生活,促进自己在生活和工作当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其四,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教学当中的挫折。小学班主任不仅要处理学生的问题,而且还要处理家长的问题,有的时候处理不当还会激化矛盾,引起家长的不满和投诉,这就会让班主任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这时班主任一定要冷静理智的对待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对问题进行有效处理,达到自己被家长和学校重新认可的目的。

结语:总而言之,加强对小学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对促进小学教育工作高效、顺利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要根据班主任的实际需求创设有利的条件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提高班主任的工作热情,让班主任在工作过程当中时刻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进而对班级事务进行有效管理,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稳定、持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小学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8:172-173.

[2]包海棠.小学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J].新课程,2017

[3]陈雁.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路径[J].好家长,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