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1
/ 2


浅议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吕梅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张湾街道办事处云湾光彩小学 441104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深入挖掘教材的多解因素,要勤于钻研,吃透教材,鼓励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多侧面、多方向思考问题。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题技巧,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有效性 新颖性 技巧性 障碍性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思想,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深入挖掘教材的多解因素,要勤于钻研,吃透教材,鼓励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多侧面、多方向思考问题。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题技巧,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新课标提出的“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目标。这就要求老师转变思想,在数学课堂上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情景创设的有效性

教师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自发主动地学习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教学《奇妙的图形密铺》这一课时,教师从玩拼图入手,给出一个不完整的姚明的拼图,教师问:“同学们,猜猜这是哪位体育明星呢?”学生回答:“姚明。”教师继续问:“那我们应该选哪一块拼图拼上去呢?”学生们选了一块正确的。教师追问:“为什么不选另一块?”生:“因为要没有缝隙。”教师提出我们在玩拼图时要做到“无空隙”。接着用同样的方法提出“不重叠”这个概念,为引入“密铺”做了铺垫。这样,学生兴致高涨,学习就变成自己的兴趣。贴近我们生活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进入课堂,乐于接受知识,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学习。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学生只有遇到问题,才能主动地去学习。给出有效的问题情境后,学生处于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有所知但并非完全明白的心理状态,从而产生认知冲突,使思维活动由潜在状态进入积极活跃状态。应用题教学中,在揭示数量关系时采用问题情境呈现的方式。总之,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目的是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活动设计的新颖性

教学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个数”时,教师安排了如下练习。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边说边演示课件)一群鸭妈妈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就想请大家帮她们做一件事。她们呀,一不小心把各自生的蛋给搞糊涂了,你们能帮助她们分清楚吗?屏幕上出现了写着得数的6只鸭蛋和6个算式。 教师开始指名回答。 这时有学生在下面小声议论:什么游戏,一点都没有趣。

教师创设情境,想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一种好的倾向。但是,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有些教师往往是盲目的,他们习惯性地套用前人们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照搬照抄,直接拿来就用,一点创新也没有,多年教学下来就那么几个老套的问题情境换来换去反复用。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不可能产生兴趣,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一定的新颖性原则,不然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的技巧性

在教学 “分一分”一课时(多媒体演示情境:两只猴子要分10个桃子)师:你认为它们会怎么分呢?请你用学具桃子帮它们分一分,好吗?生1(马上喊道):我不用分就知道了!(教师一愣,随即镇定下来)师:啊,你真棒!你怎么会不用分就知道呢?生1(自豪地):我是在脑子里分的,因为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10可以分成几和几了。(其他学生点头附和)师:那你们喜欢用学具分一分,还是喜欢在脑子里分呢?生:在脑子里分!师:好,那就让我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帮猴子分这10个桃子。(学生高兴地闭上眼睛,“分”了起来„„)

在上面的教学片断中,教师原来的设计是想根据学生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创设分学具的操作情境,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并在比较中得出“平均分”这一概念。可在课堂实践中,却发现学生已经能根据自身的已有经验抽象出各种分法,而且在学优生的牵引和教师的激励下,大多数学生对这个操作情境不感兴趣。于是教师改变原有设计,顺应学生的课堂反应,及时生成“在脑子里分桃子”的模拟操作的问题情境,进而开展有效的学习。教师遵循“灵活的技巧性”这一原则,并没有只走教案,而是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的感变了原有的设计,形成了新的问题情境。

四、思维发展的障碍性

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老师创设如下问题情境:情境一:为给市民营造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襄阳市政府自去年起实施了绿化工程。在汉江两岸种了一批大树,A公司承包了一号路段,成活了25棵树;B公司承包了二号路段,成活了20棵树;C公司承包了三号路段,成活了50棵树。今年将要实施新的绿化工程。教师以记者身份采访学生:“你作为城市的市民,你会选择哪家公司?为什么?”结果出现了两种意见:甲方学生认为应该选择C公司,因为C公司树成活的棵数最多;乙方学生认为无法确定,因为三家公司种树的棵数不知道。经辩论,甲方学生赞同乙方的意见,应该以“成活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的多少作为选择的依据。 情境二:教师随即给出了数据,A公司种了27棵、B公司种了21棵、C公司种了56棵。学生们立刻动起笔算,经过讨论,形成了一致的意见,都认为应该选择B公司。这样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师巧妙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最近发展区”,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适度的矛盾,学生的内心产生了不满足感,他们想马上得知答案。因此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探知究竟。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综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创设民主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取教学技法,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借学生十分丰富的情感,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创新的动机,彰显学生的创新特质,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惟有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朱志明.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点冷思考[J].小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6),18-19. [2]沈超.对数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思考[J].课程教材研究,2005(2),49.

[3]胡高正.浅谈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学月刊·小学版, 2005(6) [4]陈保睿.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科教文汇,2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