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下的一些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8
/ 2

“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下的一些反思

吴美玲

古交市第八中学校 山西 太原 030200

摘 要:在当今国家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古交市教育科技局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在经历了多方面调查实践,于2017年2月在各校全面实施了“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在“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引领下,古交市各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了很大变化,课堂充分体现了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本人作为践行“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线教师,在体会到这一模式带来的良好效果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并做了深刻的反思。这篇论文就浅谈一下我在践行“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的一些浅薄的想法。

关键词:学导练 自主学习 问题设置 分层练习

正 文:

“故欲改革国家,必先改革个人;如何改革个人?唯一方法,厥为教育。”这是被誉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张伯苓老先生提出的。而古交市教科局提出的“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就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强有力措施。在这样的模式下,原来“填鸭式”教学的满堂灌转变为教师精讲点拨,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但是在实施这一模式的同时,我们还是需注意这一过程中的一些细节性,同时也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学生自主学习在前,其次教师精讲点拨,最后随堂练习进行巩固。教学模式层次清晰,课堂条理有序。各学校的课堂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基本能践行这样的教学环节。但,其实每一个环节都暗藏玄机,值得我们细细思考和琢磨。

首先,做好“学导练”教学模式的准备工作。

我记得刚开始采用“学导练”教学模式时,给学生自学的时间,很多学生自学的效率并不高,他们认为接下来老师还会进行讲解,甚至有些学生利用自学时间开起了小差。几堂课下来效果都不理想。但是在我和学生进行了详细的沟通,讲解了这个新的教学模式和意图后,同学们的学习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上课之前,大部分同学就在教室熟悉起了课本;甚至有同学提前对课本进行预习后,还记录下了自己的疑问。同时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反馈,多给学生一些自学的时间,相信学生,你会有意外的收获和惊喜。

因此,“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要顺利并且有效果的开展起来,前提是学生必须通过有效率的自主学习掌握一部分“能会的”知识,如果效率低,耗时长,这一模式则会流于形式。很多时候我们在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后,未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导致学生对于我们的行为一头水雾,或只是听老师安排按部就班,学习效率也会大大降低。所以,在实施“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之前,我们要首先和学生做充分的沟通,让他们了解我们的课堂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意图是什么,从而有目的,有计划的配合课堂教学。这样对于自觉性较强的学生可以提前进行自学,减少课堂上所需耗费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学”、“导”、“练”各个环节暗藏玄机,充分利用提高课堂效率。

“学”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自主学习,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一个关键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有学习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需要教师巧妙设置学生自学任务的问题。所设置的问题既要符合学生自学阶段的认知,又要突显教学大纲要求的本课重点。所设置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则需要给予适当的提示。例如,在《美国内战》一课中,如果直接布置任务让学生阅读课文,寻找美国内战的原因,学生则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学习缺乏主动性。这就需要换一种问法,提出一些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美国经历了独立战争后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扫除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什么还会爆发内战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结合老师提供的多媒体资料,分析梳理一下,待会看哪位同学说的最准确。竞技回答问题的方式可以激起学生的好胜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导”是指教师针对本课的重难点进行引导点拨,解决学生“不懂不会”的问题。但是本环节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不放心,不放手。无论问题难易,一律要进行讲解,这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而言则是在浪费时间。例如在《美国内战》一课中,对于内战的过程,课本讲解比较详细,学生可自行进行梳理,教师出示表格,学生进行核对即可。既节约了时间,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集中了课堂注意力。另外,在这一环节,虽是本课重要环节,但教师仍要以导为主,而不是“大包揽”。例如,在《美国内战》这课中,对于内战的转折,战争的性质及战争的意义教师都可以出示材料或者图片进行提示,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总结,从而解决问题。防止教师的“大包揽”方式滋生学生的懒惰心理。

“练”虽是一堂课最后的一个环节,却也是很重要的环节,是对学生本节课“应知应会”知识的回顾、巩固和检测。在合理安排完前面的环节后,留出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训练,才能对这节课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在这个环节,所设置的问题不仅要涉及到本课的重难点,问题设置的难度也要有梯度,适合所有学生。例如在《美国内战》一课中,可首先设置少量既涉及到考点,又比较基础的单选题,请后进生来回答,检测后进生对基础知识,即“能学会”知识的把握;再设置一些有难度的简答题如“结合我们这节课学过的内容,谈谈你对林肯的看法”,请中等生进行回答,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拔高。最后为优等生设置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如“请同学们课下讨论比较美国两次战争(独立战争和内战)的异同点”,为总复习奠定基础。这样让学困生看到成就,中等生看到激励,优等生看到挑战,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最后,科学合理利用导学案。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导学案的利用。导学案是对教师上课的一个辅助工具,穿插于课堂中,既可以整理学生思路,也可以节约课堂时间。但很多时候导学案却流于形式,或者导学案的编排干脆脱离了本节课的思路,没有起到他有的作用。因此,导学案的编排也必须科学合理,而不仅仅局限于“我有”的观念。另外,还应该避免的一个误区则是导学案和多媒体的冲突,它们是互补的作用,而不是重复利用。所以,导学案看似简单,却是一个复杂的环节,需要学校教师合作完成,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编排成册。

“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是有预定目的和效果的,而非简单的走形式。在这短时间的实践中,仅仅产生了比较浅薄的见解,要发现更深刻的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践行“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思考,才能发现新问题,解决新疑惑。如果我们能真正深刻领悟了“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交给学生,我们就能真正体会到“给学生一份信任,学生还你一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