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白族木雕的艺术特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4
/ 2

剑川白族木雕的艺术特色

李晓

云南芒市第一中学, 云南 芒市 678400

摘要:剑川白族木雕作为民间美术的一种,有其特有的民族特色,本文以其木雕图案为例说明白族木雕所具有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汉文化;图案;民族化;乡土化

剑川素有“白族木雕之乡”的美称,木雕艺术蜚声海内外,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钟山石窟”一脉相承,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正如一首传统白族民歌中所唱“雕得金龙腾空舞,刻出雄鸡报五更,凿成百鸟枝头唱,镂花引蜜蜂!”剑川白族木雕正是以其精湛的技艺及特有的文化内涵成为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一朵奇葩!

白族木雕源于唐天宝、贞元之际,即公元八世纪。当时南诏政权处于鼎盛时期,因而大兴土木,大规模的建筑宫殿,城楼。土著白族工匠受到先进汉文化的影响,成为了地区性的首要职业,剑川因此而成为“木雕之乡”。民间亦有“剑川木匠到处有”之说。据清·道光《云南通志》载:“剑川地近雪山,土地硗瘠”。“民间终岁勤动,往往衣食不给,故横经者不免负耕耘,而业农者必兼习工艺”。白族男性除务农外,大多数兼务各种匠艺,忙时务农,农闲则外出从事各种匠艺活动,以补农业生产之不足,各种传统工匠较多,尤以木工匠艺为最。又据清朝张泓《滇南新语》中说:“剑川硗瘠,食众生寡,民俱世业木工;滇之七十余州,县及邻滇之黔、川等省,善规矩斧凿者,随地皆剑民也。”为了谋生,促使“长于技艺”,在长期的精雕细刻中提升了水平,涌现出了一批手艺超群的木匠,一代传一代,直至如今。

一、内容题材

剑川白族从古至今不拒绝外族文化,周边的汉文化、藏文化、彝文化、纳西文化、以至于印度宗教文化,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以充实提高本族文化。白族民间匠人创作雕刻出了深受白族人民喜爱的作品。内容题材大致分为三类即人物、动物、花卉。尤以动物,花卉最为常见,而人物多为大家喜闻乐见的神话传说。花卉多为写实,通常按四时花序节令把云南八大名花和谐地雕刻在一起。而荷花牡丹常采用凸凹的雕刻手法,虚实相间,花卉也有含蓄抽象的,大多和动物联系在一起,通过梁木雕刻,就别具风格。如喜鹊登梅等。动物如孔雀开屏、鲤鱼跳龙门;也有双凤朝阳、麒麟送子、飞龙揽云、百鸟朝凤等等。在白族民间,匠人们依据白族人民的风俗、喜好、信仰等因素,将动物图形巧妙的变形,夸张、或概括广泛的应用于建筑中。纹龙、纹凤、狮头、龙头、风头、水纹、云纹等动物图案变化丰富,表现了白族民间艺人的创造天才。这些木雕作品无一不表现了白族民间艺人对生活的概括,表达了他们积极向上,健康有力的情怀。寄托了白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二、剑川木雕基本表现手法和图案特点

剑川木雕以花草、动物图案为主,也有神话传说和人物故事题材。表现手法有平雕、浮雕、立雕、镂空雕。木雕图案结构严谨,有较强的装饰感和地方民族特色。无论何种体裁的木雕图形图案都使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细腻精巧的刻工,穿插巧妙的布局。以镂、透、衬、比的 艺术技巧雕成。刀法明快锋利,打磨光滑,对比强烈统一,形神兼备。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实用性。

剑川白族深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习汉字、读四书、民居建筑也一如汉制上栋下宇。木雕图案的造型特征也与之一脉相承,有破有立。白族木雕图案经过匠人们本土化、艺术化的加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图案!而龙、凤、蝙蝠、狮等图案在白族木雕中的运用就极具代表性的表现了这些动物图案的白族特色。

龙在所有动物中是最受人宠爱的,最具生命力的神物。然而自然界中本无龙这一自然物。现在我们看到的龙是人们对这一神物的理想化,在现实中寻找集中了许多动物的特征并赋予其神性的产物。龙的图案从上古至今,历经无数演变。先秦以前质朴粗犷、无肢爪;秦汉时多呈兽形,无鳞甲;明代以后逐步完善。龙是英勇、权威和尊贵的象征,故被历代皇室所御用。流传至白族民间,被广泛的运用于各种民居建筑。其外形经过工匠艺人的巧妙加工变形,化解了龙的萧杀、凶恶、庄严之感,而使其变得温和、柔美,应用于柱、正堂、门楣等。并把龙纹与各种植物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香草龙纹(既简化了龙头,绵延的草连缀成龙身)、牡丹龙纹、荷花龙纹、果实龙纹等美化了的龙形图案。白族民间常用“远看一朵花,近看即龙又花”来形容龙形图案的柔美。

凤形图案和龙形图案一样,在汉文化中有着至高的地位,常用龙来代表帝王,凤则代表了帝之妻。凤的形象经过玄鸟、朱雀、凤凰三期演化而逐步完美,这三种鸟类均为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其形也是综合各种禽鸟想象而成的。“凤头似锦鸡,身如鸳鸯,有大鹏的翅膀,仙鹤的腿,鹦鹉的嘴,孔雀的尾。居百鸟之首,象征美好和平”。因此在民间凤亦象征了美好、吉祥、喜庆,被广泛流传和应用。在白族木雕的使用中和龙形图案一样,结合植物,形成与龙形图案相对应的香草凤纹、牡丹凤纹、荷花凤纹、果实凤纹等。

狮纹在白族地区造型多样,不仅在木雕中广泛运用,石雕中也是常常使用。在剑川仅几里之隔的村子,其狮纹就有所变化,丰富而多姿。狮子外形凶猛威严,人们塑其像以驱邪避祟,旧时宫殿衙署、大户人家门外多立放石狮作为镇宅驱邪之用,并逐渐演化成权威的象征。所以在汉文化中狮子的造型多凶猛,线条刚劲有力,在白族木雕中的狮子则多了几分温和,几分生活情趣。且在木雕图案的使用中立狮和行狮的数量要多于坐狮,在汉文化中通常是采用坐狮的造型,极少采用立狮或是行狮。

蝙蝠在语言发音上与福、富谐音。而被视为吉祥物,以驱邪避祸,引来福音的象征。白族木雕中所用的图案也取其谐音之意,但造型更加丰富,变化多样,达百于种,也长与植物搭配饰之,使之美化,似蝶而非蝶。

从上述四种图案对汉文化图案的传承和发展及民族化的运用过程中,可以看出白族木雕图案是充分吸收了汉文化对这些物象所寄寓的美好象征,在此基础上经过乡土化、艺术化的加工而成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真正的体现了白族白之圣洁、高尚、勤劳、质朴之意,表现了白族人民对外族文化的吸纳,渴望之情。也寄寓了白族人民对美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剑川木雕的运用

木雕常用于古建筑及居家雕花装饰,如斗拱、门楣、窗棂、格子门、祖宗牌位龛、寺庙佛座等;室内家具,如马扎椅、八仙桌、客堂供桌、茶几、床凳等;民间乐器,如龙头三弦的龙头和音窗;日常用品,如木箱、笔架、茶盘、面模(白族民间八月十五烘饼时用)等。其中格子门是白族地区最普遍的建筑木雕装饰大件。4扇或是6扇为一堂,置于正厅客堂,其雕工精细,层层镂空,增加了空间层次感。浮雕和立体雕巧妙掺和,显得生动活泼。是白族木雕使用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装饰之一。

木雕作为一门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经历代剑川工匠艺人的传承,再实践中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总结概括外族文化的精髓,同时融入了对客观现实的描摹以及更多自然的、生活的气息。使木雕作品不仅仅局限于历代图案的特征,变得生活化、本土化、民族化了。从而形成了一种反朴归真,自然与艺术、人文与艺术相结合的美的产物。如今玲珑剔透的白族木雕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人们不仅被它的精湛的技艺所吸引,也为它所特有的民族木雕图案所折服。它积累了世世代代富有才华的艺人的丰富经验,有其独特之处,值得我们研究学习,这对发展新的木雕艺术很有好处。

参考文献:

[1]刘秋霖,刘健著.《中华吉祥物图典》.百苑文艺出版社

[2]陈永发著.《白族木雕图案》.云南美术出版社

[3]《剑川县志》.云南民族出版社

[4]《剑川文化志》.云南民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