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忆秦娥》中“残阳”意象的多视角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3
/ 2

李白《忆秦娥》中“残阳”意象的多视角探究

陶德昌

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武定第一中学,云南 楚雄 651600

摘要人常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以阳显象之作古往今来数不胜数,成就了多少悲欢离人梦!本文拟从文学、中国哲学角度切入,对《忆秦娥》中“残阳”意象作分类探究。集中反映了“残阳”意象的多维性丰富性时代性哲理性等多重性质。

关键词《忆秦娥》 残阳 意象 文学内涵 哲学特征

引言李白的诗作纯粹凭意象取胜。《忆秦娥》中“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个字,就让名流千古登高望远的诗人没有办法再张口吟颂诗歌。后世也唯有范仲淹的《渔家傲》和夏竦的《喜迁莺》勉强可以追随他的足迹,但他们的意象却已赶不上这八个字了。本文拟从以下两个角度对“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中的残阳意象进行分析:

文学视角

1.天机骏利

想象往往伴随着直觉和灵感。列宁曾说:“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只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可见想象对于艺术人生的重要性。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白可以说是最富于想象的诗人之一。李白的想象,是一种常人的思维很难进入的,甚至近乎荒诞的想象,但正是这种想象赋予了李白浪漫飘逸的诗风,古往今来,令多少文人志士望洋兴叹,难以望其项背。李白诗歌意象的“奇而入怪”、“虚荒诞幻”主要表现为大量超现实主义意象的塑造,在诗歌极度繁荣的唐代诗坛,能作超现实意象,并以超现实意象为审美意象的人寥寥无几,而李白无疑是其中最优秀的一位。为表达苦闷心境李白经常借助于虚幻近乎荒诞的意象,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中并未正面反映快要落山的太阳,仅以“西风”、“残照”便烘托出一幅“夕阳落日图”,近乎于幻,亦幻亦真中又显现出几许荒诞气息,令人慨叹!

2.意趣长存

作品借助气势所表现出来的整体风采,被称为气象。李白《忆秦娥》被冠以“百代词曲之祖”的称号。从这首诗中不难发现,李白有着十分辽阔的心境,千百年来诗人所发出的一切慨叹和哲人所进行的思考都蕴含在了仅有46字的小令中。有人说在伟大诗人前行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伟大的痛苦,而始终能够治愈无数世人的无尽创伤的也唯有这伟大的痛苦了。李白在世时,他“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遭到了摧毁,但是他去世后这种理想最终在他的诗歌中超脱生死,得到永生,穿越时空,饮尽离恨,人们任然能从“年年柳色,霸陵伤别”、“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中体会到他“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

3.刻物我化物,师心神领情

同样描写客观之物,李白《忆秦娥》中所摹之景,不以毕肖事物形貌为终极目的,而把主体感受放在了第一位。同样写夕阳,前人多浓彩重抹,细致入微,力求再现真实之景。而观李白之手法,未见一正面之刻也,仅一映现也。然则观之其诗,形神兼备也。这也印证了李白诗歌的一种审美追求——神与物游,诗情缘境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以我化物,以神取景,体万物之生,使整个诗篇充满神韵气质。残阳也就有了与其他人所摹不同的气韵,可以与人进行最直接最彻底的情感交流。同时,由情领物的审美追求使他的咏物笔法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追求。

中国哲学思想切入

1.为仁由己”的道德哲学

人何以成“仁”?孔子亦有一个稍具概括性的说法: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在孔子看来,“仁”是从人对人的良好关系中引申出来的,如一个人对父母兄弟有“情”,便会对他们行以孝悌;对邻里、乡亲以至社会他人有“情”,便会对他们行以信义,这便是“为仁”。由于“为仁”完全取决于自己,所以孔子说“为仁由己”而非“由人”。儒家传统思想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一直充当着上层建筑的角色,成为封建社会时期的正统思想,这早已不是一个秘密了。从小就在儒家文化熏陶之下的李白,必然深深地打下了儒家思想的烙印,因而其诗蕴含孔子儒学思想就在所难免了。《忆秦娥》中秦娥、箫声咽、西风残照等意象无不充溢着孔子“为仁”思想,推己及人,进而推之天下的忧国忧民情怀成为了这首词的精气。

2.阴阳”说与“五行”说的融合

“阴阳”二字,原出很早,先民本指在山的南面,面向阳光的为“阳”,在山的北面,背向阳光的为“阴”。面向阳光有助于作物的生长,背向阳光有助于作物的收藏。因此,阴阳的区分,从一开始就是与农业生产的需要和万物的生生化化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然而,具有哲学意味的“阴阳”观念在与《易经》的结合完成后才得以实现。春秋时期,“阴阳”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鲁昭公二十四年夏发生日食,梓慎认为是阳不克阴,将引起火灾,昭子则认为,如果过了春分阴还不能克阳,阳必反过来克阴,会引起旱灾。这说明了阴阳相生相克的道理。我们再来看看“西风残照”这一意象,不难看出此为阳衰阴盛,按照阴阳相调的道理,此为事物走向衰亡的迹象,对应后一句“汉家陵阙”,可知此征兆应汉家陵阙,实质指当今李唐江山。此一来这一意象就暗含了“阴阳”观。说到“阴阳”观就不能不提“五行”之说。

“五行”说的起源也很早,它在先秦的发展依次经历了并列、相杂、相克、相生等阶段。一般认为,“五行”源于殷人对“五”的数字崇拜,春秋末年,“五行”相生相克的观念开始出现。《左转·昭公三十一年》载赵简子因做梦后遇日食,请史墨占其吉凶,史墨预言6年后吴军将入郢,但因“火胜金,故弗刻。”“哀公九年,晋赵鞅为救郑而入,遇水适火,姜为炎帝之后,‘水克火,伐姜则可’”这说明了“五行”循环相克的道理。“西风残照”与日关系紧密,此为“火”也。而“汉家陵阙”,宫殿也,必含木、土也。由此看来,这一意象融合了“阴阳五行”说。

3.白马非马

“白马非马”是《白马论》的中心思想,也是公孙龙的成名之论,据《迹府》记载,公孙龙在同孙穿辩论时曾自称:“以白马为非马者也。”足见这一论断在公孙龙心目中的地位。这里有两层理解:第一,这是说“马”的内涵是指以形体,“白”的内涵是指一种颜色,二者性质不同既然“白马”是在形体之前加上了颜色的规定,那么它的内涵就与“马”的内涵不同了,所以说“白马非马”。第二,当有人需要马时,无论给黄马还是黑马都可以,因为“马”在外延上包括了黑马和黄马;如果指定要白马,那么给黄马和黑马就不行了,因为“白马”在内涵上不包括黄马和黑马。既然有黄马和黑马都可以说有马,但却不能说有白马,这就足以表明“白马非马”。此时,我们再来看看“残阳”意象。太阳的内涵为一形体,“残”则为一种不完美的印记,是以形容词,既然“残阳”是在“阳”之前加一残缺的限定,那么它的内涵就与“阳”不同了,在这里可以说“残阳非阳”。从另一层意思上我们同样可以这样理解:“阳”既有朝阳又有夕阳,二者可以称为“阳”或“日”,但却不能说是有“残阳”或“残日”,因而同样有“残阳非阳”或“残日非日”,可见“西风残照”内含“白马非马”的论断,较之“汉家陵阙”,给人一种物是人非的凄凉感,与词句中心不谋而合。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43卷第122页

【2】《左传、哀公九年》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