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随访现状与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5
/ 2

肿瘤随访现状与进展

张丹 1 张蕴 2 (通讯作者)

1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32 ; 2 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 天水 741000

摘要:肿瘤,也称赘生物,是常见的一类疾病,部分欧美国家指出,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随访,是医院对曾就医患者以不同方式进行定期了解其病情变化,以及为其提供健康指导的一种观察方法。对于肿瘤患者而言,积极急性随访,可获取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生存质量、复发转移等方面信息,以指导医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医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为此,现结合他人研究成果,对肿瘤的随访现状及进展予以综述,促使打架进一步了解、认识肿瘤随访工作。

关键词:肿瘤;随访;进展

肿瘤分为良性、恶性,但无论是哪一种都需要做好相应的随访工作,尤其是恶性肿瘤,严重损害人类健康安全。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报告中提到全球有1810万左右癌症新发病例、960万癌症死亡病例,发生率、死亡率最高的是肺癌,其次是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胃癌、肝癌、直肠癌、食管癌、宫颈癌等疾病[1-2]。所以,认为积极防控肿瘤已势在必行。从生物学角度出发,肿瘤具有局部复发、全身转移特性,且需要多个周期治疗,而治疗间歇期/结束后务必进行随访,以了解患者的用药效果、生存状况、有无远端复发转移等。所以,关于肿瘤患者的随访工作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基于此,现对肿瘤随访的现状及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1、肿瘤随访现状

1.1随访机构

肿瘤登记,是肿瘤防控信息系统的重要部分,也是肿瘤随访工作开展的基础。随着当前随访平台的建立,肿瘤随访率得到明显提高。目前,研究机构、临床机构是常见的肿瘤随访机构,前者以人群为主,后者以患者为主。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医院尚未开设独立的随访室、专职的随访员,但开通了电子信息化随访系统,以满足肿瘤科研工作的需要。另外,也有学者在结合流行病学数据分析需要基础上,建立了以医院为基础的肿瘤登记数据库。

1.2随访实践

2012年,中国癌症防治行动计划调研组对辽宁省、河南省进行了综合调研,发现辽宁省地区的肿瘤病例随访率为65%、河南省地区的肿瘤病例随访率为71%。因仅有部分医院建立了肿瘤登记报告系统,所以,无法为肿瘤的治疗提供科学的评估基础数据,从而影响了肿瘤的防治及临床研究。但也有部分医院通过随访观察肿瘤,为医院肿瘤科研的开展提供了很重要数据支持,例如中山大学第五医院、中国石油中心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所以,认为完善、建立以医院为基础的肿瘤登记对肿瘤患者随访系统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2、肿瘤随访进展

2.1随访意义

结合以往研究结果,认为肿瘤随访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患者自身、医院两方面,①患者方面,可与其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消除患者负性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另外,也可促使患者按医嘱规律用药,以提高治疗及护理依从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全面掌握患者恢复效果,以及促进护理服务的延伸,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②医院方面,一方面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以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促进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丰富肿瘤随访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掌握不同肿瘤的发病/死亡情况及诊治信息,从而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规律,提升医疗水平及肿瘤诊治水平。也有研究指出,肿瘤随访工作的开展对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指导性意义。

2.2随访信息及来源

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健康环境(饮食、个人嗜好、生活习惯等)、治疗及护理信息、疾病结局、影响因素等均是肿瘤随访的基线信息,除此之外,更加应该重视这些信息的来源。目前,住院/门诊电子病历信息电子病历、医保信息、户籍信息等均是随访信息的主要来源途径。

2.3随访内容及方式

2.3.1内容

结合近些年研究报道,认为肿瘤的随访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案/医院管理性随访,如完善病案资料信息、评估疗效及新技术应用价值等;(2)疗效/毒副作用的观察性随访;(3)治疗影响因素的研究性随访;(4)康复治疗性随访/复诊随访;(5)生存期分析的专题性随访等等。

2.3.2方式

例如门诊随访、家庭访视、电话随访、社区随访、网络随访(微信、讯息、QQ等),其中门诊随访是当前临床患者用于随访观察的有效方式,但对于部分病情较重患者而言,并不适用;家庭访视,是促进随访率提高的重要干预,同时也是保证随访质量的关键步骤,但是随访成本相对较高,所以,对于部分移民、搬迁等患者而言,无法获取理想的随访效果。因此,不易被广泛推行、使用。而电话随访,则是最有效的交流随访方式,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随访效率,而且可以收集相对完整、可靠的信息资料。有研究指出,通过“114”查询/个人联系方式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可取得理想的随访效果,据统计,总随访率高达97% 。当今社会是网络信息时代,QQ、微信等无处不在,可与远地的亲朋好于瞬间相连、互通信息,并且成为肿瘤的新随访手段,效果尤为突出

[3]。但总体来讲,随访率易受到患者的年龄、性别、出院年份,以及随访信息不完整等因素影响[4]。为此,建议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保证随访效果。

总结

进一步明确肿瘤的随访现状及进展,有利于完善、构建肿瘤患者的随访系统,以指导医疗机构顺利进行肿瘤患者的随访工作。

参考文献

[1]管秋蓉.妇科肿瘤癌痛患者信息化随访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9):2613-2616.

[2]程国威,孙莉,张涛,等.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食管癌放疗患者影响[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9,28(7):505-508.

[3]任洁.信息技术在肿瘤随访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0):181-182.

[4]沈艳丽,黄卿,姚晓敏,等.肿瘤患者电话随访失访原因调查及对策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