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术散打的发展史探讨其发展趋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5
/ 2

从武术散打的发展史探讨其发展趋势

马群

汉口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212

摘要:2019年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致力于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发布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助推中国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武术散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再仅仅是技击本义的沿袭,更是在新时代发展下对自身内在价值的展现。基于此,本篇文章对从武术散打的发展史探讨其发展趋势,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武术散打;发展历史;趋势

引言

武术散打是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武术为基础,结合“礼仪之邦”所孕育的大环境,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建立起来的,其发展过程重视“武德”的传承,练习及比赛中所呈现的是一种内外双修的过程,也是一个习武之人坚韧毅力的外在体现。

一、武术散打

武术散打是劳动人民在实践过程中,借助长期斗争生活背景,并在传统武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运动形式,其从类型上看,归于我国传统的武术体育运动项目范畴。武术是一种民族形式的体育项目,散打是以具备对抗性为主,顺应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从武术散打的称谓定义及演变来看,称谓变化不同,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期称之为手博、互博、散打、拍打等,随后又称之为“打擂台”。

二、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概论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武术散打

20世纪20年代末,中央国术馆的成立,标志着武术散打正式被列入教程,而且武术散打运动也正式成为了比赛项目,武术散打是无防护对打的比赛项目,采用当时先进的淘汰制,以三局两胜的办法来决定胜负。在第二届散打比赛中,武术散打又增设了有防护道具的散打比赛,在全国第四届运动会的综合类比赛项目中,武术散打被正式列为大赛的比赛项目,武术散打在当时的比赛指标主要有两种,分别是体重和性别,规定指定击中部位,仍然是三局两胜制,但是没有时间限制。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武术散打

据史料记载,武术散打肇始于远古时期与兽搏斗及狩猎活动,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更迭,西方竞技体育浪潮的涌入,散打摒弃了致命致残的传统技法,于1979年起,逐渐发展为统一竞赛规则下的散打运动。三十多年来武术散打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经济等实力的提升,却唯独在国际发展和传播上止步不前,而《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发布无疑开启了武术散打嬗变的新篇章。重新审视武术散打在国际发展的羁绊,思考“体育强国”战略下武术散打的新使命,以期武术散打在国际发展征程上的新蜕变。

三、探究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趋势

(一)、武术散打运动被纳入奥运会比赛项目

武术散打运动在经过漫长的演变和规则不断完善之后,逐渐成为了世界性的比赛项目,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是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北京在承办2008年奥运会之后,武术成为了奥运会的重要比赛项目,而武术散打运动能否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努力。

(二)、武术散打套路发展

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任务,使单个动作的组织结构更加复杂厚实,使套路动作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动作的演练技巧更加出神入化,使参加锻炼的人口有较大的提升,使武术套路的功能随着社会的需要更加多元化。

(三)、高校武术教育发展

高校武术教育应以武术文化教育为重点,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己任。从明确武术文化教学内容,加强武术理论知识两方面入手。首先,明确武术文化教学内容,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武术文化体系,包括“天人合一”“阴阳相济”“一气流行”“感而遂通”等武术文化核心思想。在体育强国背景下,高校武术教育应在整合武术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凝练升华,选择适合学生武术文化教学内容,将武术文化当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文化传承和培育等内容贯穿武术文化教育发展始终,实现武术文化教育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现代化体育强国的构建培育专业型后备人才。其次,在加强武术理论知识方面,教师应加强学生对武术技术动作内涵的理解,将武术技术动作与蕴含原理深度融合,使学生融会贯通,加强学生对武术专业技术的掌握,为学生终身学习武术以及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奠定坚实基础。

(四)、散打专业队培养

散打运动员的专业队培养是指在举国体制下,由国家统一管理、指导的,主要由国家队、省队、市队组成,此外还包括前卫体协、解放军、各大体院、火车头体协等各级散打专业队组成的训练培养模式。举国体制下的专业队培养,有利于发挥我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促进中国散打运动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与普及,并在资金保障、训练设施、人员调配等方面显示出强大的优势,从而为散打运动员职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2]。作为一名散打运动员从最初训练到最后拿成绩,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与国外多通过社会俱乐部培养不同,我国散打运动员多是从体制内培养出来的,且都接受了相对更为完善、系统、专业的训练过程,在技术水平和战斗能力上相对更好。

(五)武术仪式发展

仪式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标准化的、不可随意更改的仪式程序,构建了武术仪式的秩序,保证了仪式的权威性,促进了武术仪式的传承发展。人类的实践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特殊环境和社会背景的制约和影响,武术仪式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亦是如此。于是,武术仪式的传承发展中逐渐融入了其所在社会的规则和行为规范,这也使得仪式中的部分要求更易被人们所接受。没有人可以脱离社会群体而独立生活,因此,仪式在某一群体中一经形成并得以流传,便成为了特定社会群体约定俗成的规范性行为活动,而这一群体中的每个成员就必须参加这些仪式。

(六)、武术散打运动中武德的发展

武术经过了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到现代运动模式及运动形式中,将医学、伦理道德学、传统哲学及美学等融为一体,是多种传统文化并接,并注重内外兼修的体育传统项目。武术运动形式中,主要以挤击为主,形成以健身、养性的基本运动价值,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挤击之道的认同。随着广大习武之人对于武术散打所存在的价值的追求,其所呈现的武术文化及武术理念也更为先进,在关注武术文化精神的过程中,要更加关注武术的生存及发展理念,将武术所能够呈现出的道德及高雅文化融为一体,体现必要的文化价值及文化实践思维。

结束语

总体来讲,中国武术散打运动是中华武术的一部分,在漫长的中华武术发展历史过程中,武术散打运动经历了辉煌也经历了低谷,伴随着武术散打比赛的不断国际化,其知名度也不断提高,未来有希望成为奥运会的项目。本文详细论述了中国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历史,解释了武术散打运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且给予了相对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促使武术散打运动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张鹏,晁岳春.从武术散打的健身价值看高校武术散打的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9(35):220.

[2]陈溢.武术散打四十年发展的缘起、历程与展望——基于武术家的口述史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9:1802-1804.

[3]朱扬涛.我国武术散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J].智库时代,2019(36):252+254.

[4]刘献伟.竞技武术散打运动发展现状与措施[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8):182-183.

[5]王家俊,马佳成.近30年武术散打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4):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