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研究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9
/ 2

中医药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研究现状

董伯钰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省 成都市 611137

摘要:感冒是小儿常见的外感疾病,其证型热多于寒,西药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及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影响治疗效果,中医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专科特色及优势。本文将总结近年来行之有效的中医内、外治法,进一步为临床医生治疗小儿风热感冒拓展思路,提高疗效。

关键词:风热感冒 中医儿科学

1.概述

《颅囟经》指出“小儿为纯阳之体”,刘完素在《宣明论方·小儿科论》中亦指出“大概小儿病者纯阳,热多冷少”,而风寒类的邪气易里化热[1];故临床上小儿感冒以风热感冒较为常见。中医以辛凉解表为基本原则,在治疗本病上具有一定优势,不仅能够缓解小儿的临床症状,阻断疾病的传变,且不良反应少,不伤小儿正气,值得临床推广。

2.中医药内治法治疗风热感冒

2.1方药治疗小儿风热感冒

孔令霞等[2]研究认为清热导滞汤对挟滞类型的风热感冒有显著疗效,临床选用90例患儿总有效率为96.7%;安承先[3]研究认为金鱼柴胡汤对小儿风热感冒疗效显著,设临床实验30例,以口服利巴韦林颗粒对照,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0%;胡香玉等[4]研究认为六味解毒饮是治疗儿童风热感冒的有效试剂,临床选用患儿165例,以口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为对照,总有效率分别为73.3%与52.1%。

2.2中成药治疗小儿风热感冒

中成药相较于方药有便于管理、有科学的规范标准为依据等优点,现阶段被广大医者研究并应用于临床小儿风热感冒的治疗。范建卫[5]选用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对小儿风热感冒进行治疗,临床试验选用病患55 例,给予银黄颗粒对照,总有效率分别为86. 79%和61. 54%;杨坤[6]研究认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治疗小儿风热感冒效果显著,设临床实验40例,以口服复方氨酚甲麻口服液为对照,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80%;石玲婷等[7]研究认为小儿解表口服液对小儿风热有一定疗效,设临床实验60例,以口服予口服利巴韦林颗粒、罗红霉素分散片为对照,总有效率分别为54%和53%;张国宁等[8]研究认为小儿清热宁具有清热解毒之效临床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疗效满意,设临床实验311例,以口服抗病毒药为对照,总有效率分别为96.5%和91.4%;张辉等[9]研究认为山腊梅叶颗粒治疗小儿风热感冒有较好的疗效,选用风热感冒患儿89例进行临床实验,总有效率为96.63%;胡燕芹等[10]研究认为藏药安儿宁颗粒对于小儿风热感冒治疗效果显著,临床选用患儿240例,总有效率为32%;陈柏兴等[11]认为抗感颗粒对小儿风热感冒有显著疗效,临床选用患儿30例,以口服头孢克洛粒为对照,总有效率分别为95%与88%;

2.3单味药物对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的疗效研究

铁丹[12]研究认为大黄一味通便泄热在小儿风热感冒的治疗过程中可以缩短退热时间,临床实验选用80例,拟方银翘散加减,治疗组加大黄,结果显示退热时间缩短24h;徐凌[13]研究认为鲜品鱼腥草治疗儿童风热感冒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能够有效提高患儿预后效果, 改善咳嗽及体温等症状,临床选用患儿25例,采用银翘散及干鱼腥草对照,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与72.00%。

2.4服用方法改变对小儿风热感冒的疗效影响

中药煎服法经常按照天人相应的理论, 或依据病情轻重缓急来采取不同的服药方法。因考虑昼夜温差、大气压的变化以及潮汐等自然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 所以一日之内针对病邪所在部位不同, 服药方法不同, 亦应有不同的疗效[14]。王孟清等[15]研究认为每日4次 (日三夜一, 间隔6 h) , 不仅有利于维持银翘散在体内的有效药物浓度, 而且帮助药物在体内更充分的代谢分布。另中药频服法, 可提高小儿服药的便利性, 更适于这个特殊群体的受纳吸收, 改善中药汤剂依从性困难的问题。临床实验将70例风热感冒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基本治疗相同,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服药次数。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小儿风热感冒均有效,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高于对照组的71.4%。

三.中医药外治法治疗风热感冒

《理论骈文》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 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虽治在外, 无殊治在内也;与内治并行, 补内治之不及。”中医外治法在治疗小儿疾病时格外有优势[15]

3.1灌肠疗法:灌肠疗法经直肠吸收后避免了消化道对药物的吸收影响及肝脏的首过消除效应,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小等优点,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外治方法之一[16]。高玉慧等[17]保留灌肠治疗小儿风热感冒,以银翘散为基本方,兼咽喉红肿疼痛明显可加板蓝根、芦根; 兼高热不退,可去荆芥、豆豉加生石膏,知母; 咳嗽明显加杏仁,桑白皮;大便秘结加生大黄,枳实;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可加玄参,夏枯草;鼻鈕者加黄芩,白茅根等依据小儿年龄给药。临床试验68例,总有效率95.6%;武琪琳等

[18]通过临床实验研究认为消积退热汤直肠滴入对于小儿风热感冒的治疗有良好效果。

3.2针刺疗法

3.2.1刺血疗法:中医讲究“通则不痛”,刺血疗法,有泻热、消肿化瘀、止痛的作用。杨丽娟等[19]尖放血法对患儿耳部穴位进行针刺放血,能改善风热感冒患儿临床症状, 进行临床实验,实验组15例患儿,实验组有效率为97.1% (34/35);李金明等[20]大椎点刺放血对于风热感冒有较好疗效,临床选用患者其中小儿30人,小儿治疗效果优于常人。

3.2.2针刺疗法: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而四缝穴为经外奇穴,善消食积内热、具有运脾消积平肝、活血行气止痛及散瘀等功效。《针灸大成》言其: “主治小儿猢狲劳等症”;《中国针灸学》云:“四缝⋯⋯刺除黄白色透明液体,主治小儿疳积”。何森辉等[21]研究小儿因“脾常不足”, 饮食不节, 素有乳食积滞,而刺四缝对于夹杂湿滞的风热感冒确有辅助治疗效果,通过临床实验28例,设口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为对照,疗程约3天,实验组有效率为92.85%。

3.3推拿疗法:小儿推拿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法,被誉为绿色天然疗法[22],以其简便易操作及可靠的临床疗效,越来越被家长和患儿接受。边慧霞等[23]在中医药的基础上辅以推拿疗法治疗小儿风热感冒可以大大提高疗效, 通过临床实验53例,选穴以开天门、推坎宫、揉迎香、揉合谷、清天河水、推三关、退六腑、推脊,施以推法、揉法,设口服牛磺酸为对照,疗程3天,实验组有效率为90.5%。

3.4拔罐疗法:冯晓纯等[24]俞(双侧),隔俞(双侧),天突,擅中等穴位留罐于患儿背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王华兰等[25]法在大椎、肺俞、风门、脾俞、胃俞拔罐,留罐15 min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病例36例,总有效率92.85%。

总结

感冒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虽有自愈的可能性但西药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及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影响治疗效果,风热感冒是感受风热之邪,小儿为“纯阳之体”, 邪气易入里化热;也常因寒郁化热所致。因此临床上感冒以风热最常见[26]中医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专科特色及优势。从本文所涉及的资料看,各研究人员从等方药、中成药、单位药物等内治,灌肠疗法、针刺疗法、推拿疗法、拔罐疗法等外治,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的疗效进行了临床实验研究,取得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实验成果,临床医生可酌情应用。

参考文献

[1]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