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提高小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0
/ 2

数学教学中提高小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金海铃

浦江县中余乡中心小学 322200

摘要: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是同样的,数学教师要意识到,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对于小学生来讲,数学就只是一门必须要学的课程而已,他们不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没有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引言:

如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已逐渐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流,课堂上教师不再手把手教学,而是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化的学习空间。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各个学段的教学都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目的是为了彻底转变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也需要跟上这一改革的趋势,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之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意义

如今,社会中对于自主性较强的人才产生了极大的需求,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仅是教育改革对教学提出的要求,更是学生个人发展的强烈需求。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标志着学生已经成功的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都将彻底改变,与此同时,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思维的严谨性都能同步地得到提高,对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学生如果学习兴趣不足,就会缺乏学习的动力,那么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为了空谈。因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首要一步,而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可以从数学课堂来入手。对于难度比较大的数学知识,在教授新课时,很多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抵触,教师可以在上课伊始引入之前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温故知新的同时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降低学生对新知的学习难度,消除学生的抗拒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主动探索新知识。

小学生认识世界的范围有限,太过抽象的知识对小学生而言,接受起来会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时,可以试着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既能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能促使小学生在遇到难点时,能够主动联系生活,进行主动探索。例如,“认识时间”单元,学生学习“时钟”会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带表,在数学课堂上和教师一起学习认识时针、分针,认识时间,让学生自己根据生活常识,正确认识时钟。

(三)变换课堂角色,激发参与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指导、点拨与激励,促使学生主动地求知,从而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使认知过程的价值追求通过主体的主动参与去顺利地实现。因此,教师要注意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适时地变换课堂角色,顺应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多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多让他们发表各自的意见,多给学生“跳摘果实”的尝试,多照顾学生的特长。另外,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尝试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点来进行归纳与梳理,让学生来展示对知识点不同程度的理解,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和探讨,在解决预习中产生的疑问时,教师把握时机,适当引申,在学生眼前打开一扇数学的窗户,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热情。

(四)加强讨论和自学氛围的营造。

如今,合作学习已经深入到了课堂当中,成为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要教学手段。合作学习的一大优势就是能够营造出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对一些学习态度不积极的学生也能起到感染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就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让学生们展开合作讨论,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逐渐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特色学习模式。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仅能积极动脑,并且也可以踊跃发言,没有了在教师面前时的拘束样,不仅获得了数学学习能力的锻炼,同时也能产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心得。

(五)践行分层教学,提升自主学习效果。

鉴于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是存在差异的,他们在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均可以有所收获,就需要践行分层教学的方法,具体就是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给予不同难易程度的数学问题,这样可以通过分层教学来提升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分教”部分数学知识期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高、中、低三个难度等级的教学练习题:现知道某小学六年级总共有150名男生,其人数等同于男生人数的1/3,之后设置高、中、低三个难度的问题(1)六年级总共有多少男生?(2)六年级总共有多少学生?(3)如果五年级学生总数为六年级总人数的6/5倍,试求五年级总人数?通过这种难易程度不同数学问题的设置,可以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均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确保他们均可以有所收获。

(六)通过变式练习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其实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而很多同学往往在脱离了教师的指导与引导后,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总是困难重重,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非常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应该注意方式方法,精心设计习题和因材施教地布置作业。首先,教师需要明确的是,作业应起到让学生巩固知识的作用,同时在数量上不宜过多,否则也是会起到反作用的。例如,在布置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习题时,正常的方式是布置一部分的加法原理的题目,再布置一些乘法原理的题目,为了让学生减轻负担我们可以通过同一种问题情境来布置作业,可以是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的形式。例如:一个4×4的方形棋盘,由多少条线段构成?有多少个结点?有多少个单位方格?有多少个长方形?这样一道题目,仅仅用了一个“方形棋盘”就包含了四个不同的问题,不仅很好地复习了所学知识,而且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到作业量之少,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

三、结语

总而言之,自主学习能力的生成是学生积极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前提,更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数学这样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来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是尤为关键。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我们应改变过去“傀儡式”的教学方法,放手给学生真正的自主权,通过激发他们的兴趣,锻炼他们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数学之路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丰厚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高夫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5,01:116-117.  [2]杜素丽.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5,20:39. 

[3]张万洲.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1):58.  [4]郑亚志.小学数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