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加强历史遗产教育的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8
/ 2

初中历史教学加强历史遗产教育的策略探究

王亚平

山东菏泽市单县希望初级中学 山东菏泽 274300

摘要:历史教学是端正学生培养正确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遗产是指具有一定历史意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存在历史价值的文物,是历史源远流长的美丽瑰宝。本文以“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方面入手,围绕“历史教学应加强遗产教育”这一话题,将展开详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历史教育;历史遗产;意义

前言:历史是学生阶段教育必备的重要组成内容,历史教学存在的意义是以史为鉴,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历史教学的存在,并不应该是堆砌书本上的内容,而是绵延万年承载的经验与宝贵知识。它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历史遗产教育?如何从生活点滴触发学生对历史学习共鸣?笔者将结合教学经验,对上述话题,进行探讨。

一、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历史共鸣。

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物、古建筑群落涵盖种类十分广泛,是历史传承发展最良好的证明。秦始皇陵兵马俑举例,在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在讲解“秦朝统一中国”时是最适合的实际举例。可以向学生们提出讨论主题:“从兵马俑可以看出秦朝哪些历史发展?”可能就会有学生回答:“兵马俑可以建筑如此宏大,正是因为秦朝国力强大。秦朝国力可以达到如此高度。是因为前启商鞅变法秦朝国力量已经初见规模,达到统一六国的标准,统一六国后郡县制的实施,重农抑商以及户籍政策严刑法律,将王权手里的逐步扩大”;可能还有学生补充:“马俑坑的存在,印证了秦朝的丧葬文化,对于墓葬的已经达到极为重视的地步。墓葬中发现的陶俑、彩绘。陶马。正是秦朝是出现的首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格局。中央集制度开始实施,这是封建社会的弊端”;可还能还有学生表示并不认同:“兵马俑出现大量兵马格局,作战姿势的陶俑。说明秦朝发展中带有不可磨灭的统治力,是积极的存在,根源在于重武风气盛行。秦朝横扫六合且维护国家统一,一定是需要强大军队力量,反映了军事力量在秦朝发展中带来的积极作用。”这样辩证的看待发展问题,学生对于“秦朝历史发展”这一历史进程会形成更为全面而体系的认识,既辩证的看到封建社会主义的弊端所在,深刻了解到中央集权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又能欣赏到一个秦王朝存在创造的宏伟瑰宝所带来的积极意义。如此,利用兵马俑这一物质文化遗产带来小组讨论,学生不仅由点到面分析出了秦朝发展的相关历史进程,构建了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学到了一分为二、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秦朝发展的带来的利弊,这是正确看待历史的良好体现。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历史认知。

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是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是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存在形式,是触摸得到有温度的历史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历史演化发展具有深厚意义,历史教育可以结合当地民俗发展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可以学习《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向学生提出讨论问题:“蚕桑丝织技艺发展过程与丝绸之路存在什么联系呢?”中国蚕桑丝织技艺毫无疑问,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国情发展,农耕文明源远,蚕桑丝织历史脉络绵长。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于2009就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2项,丝织品盛带动了的丝绸之路的诞生。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刘彻派张骞出使西域,以长安为起点连接地中海各国,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与中亚、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形成了最早的东西方交流通道”;随即就有学生举手补充:“丝绸之路的开拓其实存在偶然性,张骞通西域是为了缓解与匈奴对立关系紧张,为了促进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张骞通西域初衷是为了方便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汉朝设立了西域都护加强地方管理,因此新疆地区从汉代就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生们争相说出自己的观点:“丝绸之路开通具有深远意义,丝绸之路前东西方两大文明之间双方各自封闭独立发展,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两大文明之间互通有无共享人类文明成果,促进了双方的繁荣和发展。”这样的教学讨论,学生可以认知到将丝绸之路的发展脉络与农耕文化带来的影响,更理性的看待引发的社会问题,对于课本的认知具有更深刻的感悟。

三、结束语

不难看出历史遗产对于历史教学带来的意义将是深厚的,历史并不遥远就存在我们的生活。在教学途中教师从自身出发,引发共鸣,扩宽学生们看待事物的多面性,将更容易记忆历史、理解历史、尊重历史,促进每一位学生都的历史知识与历史素养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蒋宾.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利用研究[J].广西教育(18期):13-14,2012.

邓义美,王玉琼.中学历史教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探索[J].技术与市场19(5):179-18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