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3-12
/ 1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究

夏望秋

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平泉小学 130022

摘要: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已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来看,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更好地学语文,教语文,适时的对这些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总结,现对语文教学改革探究如下文所示,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究

从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来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面貌与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年来,很多教师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对语文教学进行了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思想,形成了“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课堂上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学生合作交流、每个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活跃局面。

(二)如今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上较简单、基础的问题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独立解决,有困难或有障碍的则通过“师生互动”、“合作交流”和“精讲点拨”完成,“拓展延伸”可让学生的思维触及到更广阔的知识天地。

(三)现在的语文课堂形式灵活多变,注重培育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学生德育和人格的塑造。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文学修养得到升华,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得到提升,最终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师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教学改革的理念认识不够深刻

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文化,使教师对新理念的理解多是停留在形式上和表面上。比如有的教师认为教改重视学生活动、重视能力与个性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以至于影响到学生的成绩,成为学校提高升学率的阻碍和负担,把教改摆到了应试教育的对立面上。“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自主合作与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却成为一句空话,没能发挥出应有的实用价值。

(二)过分强调课堂气氛

有的老师过分地追求课堂气氛,以此为教学目标导向,过分注重课堂的表象,搞了很多花架子,一味追求对多媒体的使用,把语文课变成了“艺术课”、“政治课”、“历史课”、“自然课”等,将语文的知识性过分淡化,使语文课失去了“语文味”,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不扎实,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却丢失了语文原本的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对策

(一)强化教改新理念

主管部门应鼓励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采用创新式的教学方法,使小学老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前沿发展态势更加清楚,思路更加明确。同时,还应建立教学改革落实定期考核评价机制,对表现突出、教改成果显著的老师进行大力的表彰,从而激发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创新热情,使新理念固化到教师的教学思路中去。

我们必须认识到,本次教改不单是内容的调整与形式的改变,而是全方位的立体转换,需要教师进行深层次的观念调整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只有真正转变观念、改变思想,才能最终实现我们所期望的教改理想。

(二)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授

任何理念无论多么新颖,都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经验,继承和发扬其精华。所以,我们的教改还是应根植于传统教育文化,适应目前的实际情况,在摒弃教师“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形式的同时,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授,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下还能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让语文课回归本味。

(三)摆脱应试教育束缚,发展学生素养

语文是一门贴近生活,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新的教改要求改变以往以只重学生成绩的教育倾向,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除要求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外,对写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对品德修养、审美情趣;对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都有具体的要求,目的是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随着经济型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只是学历的高低和毕业院校的优劣了,与以往相比更加看重能力、潜质等个人素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立足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

我们必须对语文教学改革进行及时的分析总结,不断探寻破解各种难题的思路和方法,才能最终确保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取得更好的成绩。

作者简介:夏望秋,1976.11.23,女,汉,籍贯:吉林,本科,现职称:小高,研究方向: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