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肝硬化病人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静脉留置针在肝硬化病人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陈惠萍

陈惠萍(上海市浦东医院上海201300)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肝硬化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1-0041-02

静脉留量针又称套管针,其外套管的柔韧,刺激性小,降低了刺破血管的危险,又可随意弯曲,不易脱出,便于肢体活动。而肝硬化病人由于血管脆性高,硬针易于血管破裂,应用套管针,既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又增进了患者的舒适感,且能减少硬针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对浅表静脉的破坏[1]。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与1958年应用于临床,20世纪60年代已经在美国普及应用[2],近年来,也广泛应用于国内的临床护理,我们消化科收治肝硬化病人,在使用静脉留置针时进行了临床应用研究,现综述如下:

1一般资料

1.1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肝硬化病人,进行补液的病人共有48人。男30人,女18人,年龄最高89岁,最小43岁,静脉留置时间最长7天,最短2天,留置不适感3例,局部肿胀2例,静脉炎1例,经处理后静脉愈合良好。

1.2方法材料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静脉使用留置针(规格有18g、20g、22g、24g)一次性敷贴,静脉选用相对粗直,富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固定的血管。肝硬化病人血管弹性差,脆性大,应尽可能选择直径大于3.0mm的血管,且上肢静脉较下肢干线短,故应采用上肢静脉。肝硬化病人由于长期卧床易于形成血栓,应适当避开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静脉穿刺困难者特别是肝硬化晚期患者,可采用颈外静脉留置。

1.3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常规安尔碘消毒2遍,持针15°-30°角度直接进针,见回血后再进去点,然后退针栓,进软套针,用无菌敷贴后妥善固定导管,在透明膜上记录留置日期,便于观察。

2留置时间

目前,我国留置针时间没有统一的标准,美国输液学会将静脉留置时间定为3天,按照BD公司的建议留置时间为3-5天,不超过一周[1],赵改婷等认为静脉留置针保留3-4天,血管内血栓以鲜血栓为主,易脱落,易冲散,破碎可溶解吸收,对机体无害。5-7天血栓以机化血栓为主,一旦脱落则形成血栓甚至梗塞的危险,因此建议外周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应在4天内。戚红则认为在注意保持穿刺部位的相对无菌和周围及清洁的情况下,只要没有发生堵管和渗漏,留置7天是完全可行的。实践证明,静脉留置在肝硬化病人使用时,无一例栓塞出现,肝硬化病人适合留置时间长,但不应超过7天。

3封管

一般病人封管有好几种选择,有选择肝素2ml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抽5ml正压封管,也有采用原液和保养液封管的(保养液含1.33%枸缘酸钠,0.47%枸橼酸,3%葡萄糖)而肝硬化病人只采用生理盐水封管,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性,刺激性小,静脉发生率低,价格便宜,操作简便,无需稀释,避免稀释过程中污染,避免出血倾向。一般采用5ml生理盐水脉冲或冲洗套管针边退针直到盐水冲完,夹紧留置针软管。如有回血应再次冲洗,以免针管堵塞。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防止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4并发症的控制与处理

4.1静脉炎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最主要的并发症,非正常原因拔管占45.9%,药物刺激性强,部位选择不当,置管时间过长,导管移位均易引起。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感、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病后因炎性渗出,充血水肿,管胫变窄而致静脉回流不畅,甚至阻塞。静脉炎按症状轻重分为6级:0级仅局部不适感;1级静脉周围有硬结、可有压痛,但无血管痛;2级局部不适感,且穿刺点发红滴速加快时出现血管痛;3级穿刺点发红,并扩展5cm左右;4级穿刺点局部明显不适,输液速度突然减慢,穿刺点发红扩展5cm以上;5级除了有4级的症状外,拔针时,针尖可见脓液,临床一般以2-4级常见。我们护理人员应注意各操作环节的严格无菌,选择较粗的血管,避开关节,尽量一次穿刺成功,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先输入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后输入非刺激性药物,输入高渗性液体或刺激性液体后用生理盐水洗管。

4.2导管堵塞静脉留置针使用中堵管的发生率为7.6%-71%不等,陈励顺等认为常见的堵管原因有:封管液配制不当,封管不利,保护不良等。由于肝硬化病人有出血倾向,不宜用肝素封管,我们用0.9%生理盐水脉冲封管,并将留置针的肝帽位置高于进针部位,这样导管就不易堵塞。

4.3液体外渗导致液体渗漏的主要原因有:血管选择不当,外套未完全送入血管内,固定不好,患者躁动,药物浓度过高或药物本身等理化原因,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重者可引起组织的坏死。为防止液体外渗的发生,除加强护理人员的基本功训练、提高操作水平外,还应该注意妥善固定导管,指导患者避免碰撞置管局部或用手按揉局部,避免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采取措施约束肢体的活动,输液肢体与心脏平齐或稍高,穿刺静脉上方衣服勿过紧,避免影响局部血液回流,注意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如发现肢体局部轻微肿胀时,要先行排除上述原因再进行拔管,拔管后3天红肿均可自行消退。

4.4皮下血肿皮下血肿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穿刺及置管操作的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当,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重、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的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4.5静脉血栓形成久病卧床患者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多3倍。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受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原因。穿刺时应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长期卧床的患者,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

肝硬化病人由于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有的病人一年要住院无数次,所以保护肝硬化病人的静脉显得尤为重要。留置针的使用,受到医务人员的欢迎,同时也被更多的患者所接受,在整个使用过程中,要做好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以减少并发症,提高留置针的有效性,使其能真正减少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罗济琼.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的探讨[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

[2]计惠民.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