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认知视角下的日语复合动词语义与构词特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语义认知视角下的日语复合动词语义与构词特征

孙静

辽宁工业大学

[摘要]认知语言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较为详细地掌握日语复合动词的定义、种类、特征、前后项的关系、语构成要素间的关系等。

[关键词]日语复合动词认知语义构词

日语复合动词是日语动词重要组成部分,动词在日语词汇中约占12%的比例,而其中的40%为复合动词(《日语例解国语辞典》)。该类词汇数量众多,却没有列为词典检索项,也没有成为日语学习教材的重点内容。而复合动词恰恰是日语学习者最应该掌握的一类词汇。近年来,中日两国学者开始重视针对这一类重要词汇的研究,相关论文以及著作也在逐渐增加。

日本学者玉村文郎在其著作中根据复合动词的基本成分将复合动词分为“名詞+動詞、形容詞+動詞、副詞+動詞、動詞+動詞”四类。其中“V动词+V动词”型的复合动词被认为是典型复合动词,且使用频率最高。“V+V”型的复合动词前项修饰和限定后项动词,前后项的位置不可以互换。一旦互换,前后项的时间关系、因果关系、语法关系等会不再成立且理论上也变得说不通。且整体词义与此类型复合动词的前后项动词,即构词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关系。

一、复合动词的语义特征

“V+V”型复合动词的前后项均为动词,各自拥有独立的意思。在构成复合动词后,其意思和语法作用可分成对等和不对等两种情况。对等情况下的语义认知相对容易,例如“立ち上る(站起来)”、“食べ過ぎる(吃多了)”这类词。而不对等的情况下,该复合动词的语义相对复杂,且学习者对其认知也很困难。通常此类复合动词的语义存在以下几种可能。(1)并列关系。两个动词结合生成新意思中最简单的就是前后项是对等关系的,也就是说前后项的动词仍然可以独立,也可以互相融合在一起,这种是最容易理解的。比如说像“言い聞かせる”、“泣き叫ぶ”、“舞い上がる”这样的词;(2)前项表示后项的手段。所谓手段是指使役者为了达成使役某一阶段进行的具体行为。这种类型的复合动词前项是动作主体动词,后项是表示一些状态位置变化的使役表现动词。从意思构成来说,前项是表示使役行为,后项是仅限于同一个行为者的行为。这样的制约不仅仅限于复合动词,而可以适用于包含手段意思在内的所有复合的动词。比如说像“洗い清める”、“打ち上げる”、“切り抜く”这样的词;(3)前项表示后项的背景。这种类型的复合动词前项是为后项提供一个具体的方式,后项才是单词意思的主要部分。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前项的动作行为可以使一些东西发生变化甚至可以使其不见,但因有后项动词的存在使得这些东西还可以继续存在。比如说像“食べ残す”、“解け残る”、这样的词。而日语的复合动词也有自动词和他动词之分,其词义也不是单纯词义的简单相加,有词义相加型、变意型、转意型等三种类型。

二、复合动词的构词特征

日语动词具备较强的复合能力,可以同其他词性,例如动词、名词、形容词、形容动词等相结合,构成复合动词。而日语复合动词的构词也符合某些语法关系,这同日语的语法相似。其构词形式通常有下列几种类型:并列式、主从式、述补式、主谓式和动宾式等。

1、主从式:

运用句法中的修饰关系构成的复合动词,称为主从式复合动词。前位词与后位词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前位词从属于后位词,后位词是复合动词的主体,主体部分表示实质,从属部分表示特征。例如“出迎える(出迎)、歩き登る(步行登上)”。

2、述补式:采取谓语加补语的形式构成的复合动词,称为述补式复合动词,后位词是从属词,对前位同的状态进行修饰、说明和补充。前位词是主导词,代表复合动词的中心意思。

例如“織りなおす(织成)、食べ過ぎる(吃多了)”。

3、并列式:由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单纯词构成的复合动词,称为并列式复合动词。其各构成要素在表意上是对等并列的关系,并各自保有原词意义,前位词和后位词没有主要和次要之分。“奪い取る(夺取)、移り変わる(变迁)”。

4、主谓式:由主语加谓语的结构关系构成的复合动词,称为主谓式复合动词。前位词是后位词的主语,后位词是前位词的谓语。即后位词说明前位词的动作、行为、性质、状态以及对象等。后位词通常是自动词。“目覚める(觉醒)、怒りつける(怒骂)”。

5、动宾式:采取宾语加谓语的形式构成的复合动词,称为动宾式复合动词。前位词是后位词的宾语,后位词一般是他动词。“指さす(用手指)、心がける(留心)”。

三、对复合动词语义的认知

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认为,典型成员最先被人们识别、掌握、记忆或习得。而日语复合动词的多个意义间存在原型与迁徙成分的关系。其中的原型意义是指该复合动词最基本、核心且最为频繁使用的意义,是为学习者最先认真并应用的语义。而在该复合动词的多项语义范畴内还有另外一些非典型性意义,是在原型意义的基础上分化、迁徙而成的语义。这些语义与复合动词中的各项组成部分的词义无关或存在变化,因此较难为学习者认知。但依然与原型意义构成一定的语义范畴。各语义间存在着家族相似性。而这些家族成员间又同过上面提到的构词方式组合在一起。换言之,通过认知理论的指导,我们可以将复合动词的多项语义构建为一个范畴化的意义集合,从而更容易的将语义与构词相联系,更好的认知并掌握该类词汇。

在日语语言学习过程中,能否正确认知复合动词是一项重要的问题。它将影响对日语的理解、以及能否地道的进行日语表达。盲目的记忆复合动词是不对且无效的,从认知理论出发,理解及掌握复合动词的词义及构词,并从理论视角进行分析和指导,才能使学习者真正了解复合动词,达到扩大词汇量,提高词汇产出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乾坤孙静,依据意象图式的日语复合动词语义认知,读写算,2014。

2、王斯芮孙静李福贵,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日语复合动词的语义构建,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5。

3、李想孙静,从概念隐喻理论看日语复合动词语义,东方教育,2015。

4、孙静,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复合动词语义研究,科学导报(教育论坛),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