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课堂教学优化之初探官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3

《电工基础》课堂教学优化之初探官蕊

官蕊

官蕊(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山东青岛266752)

摘要:《电工基础》是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学生电工基础知识掌握得如何,应用知识的能力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的学习,甚至影响到学生将来职业能力的形成。而就目前职校的学生来说,普遍存在着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因此,为了让学生能接受这门课的知识,特别是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授课的语言艺术,使讲述过程形象化;启发人生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电工基础学习兴趣职业教育

在当今职业类学校的电工基础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对矛盾现象:学生方面——他们在中学时成绩普遍较差,有着不良的学习习惯,并且表现出厌学态度;学校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各与电相关的专业都把电工基础作为必修课。为了协调这一矛盾,我们必须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修改教学计划,降低理论教学的难度,改进教学方式。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中职学生一般都是学习基础较差,知识缺漏多,学习上懒散、马虎,心理上较为自卑,缺乏上进心。再加上电工基础是电类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该课程理论性强、概念多,某些电学、磁学问题抽象难懂,理解掌握起来较难,一些学生对该课程有畏难情绪。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内驱力。有了兴趣,才能激发进取的欲望,引起思考和探索,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萌发积极的思维意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重视课程入门教学,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绪论课教学是教材的第一课,是对教材内容高度浓缩的概括,对教材的学习将起到提示、导向等作用。绪论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本人在绪论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借助生活实例的理论教学方法,说明电能的广泛应用;应用实验的实践教学方法,做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一些直观的感兴趣的实验现象,甚至还可让学生参与。如运用电磁式发电机模型演示发电情况,让一个学生转动手柄,学生们就看到了并接在发电机输出端的发光二极管发出了光亮。再以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等启发学生,得出了“电能生产方便的优点”。另外还可以根据“电能便于转换的优点”做“交直流电转换”、“声电转换”等实验。这样使枯燥、抽象的绪论课变得生动、直观,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电工基础课程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式子,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重实践、轻理论的策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通过实践来掌握理论、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达到较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

如在学习楞次定律时,由于该定律在本章中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内容,学生不易理解定律的含义,特别是不易理解定律中“阻碍”这两个字的含义,因而也就不能很好地将定律去加以应用。基于这些原因,我尝试在教学中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索性实验,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由讨论、积极探索,逐步弄清了以下一些问题:(1)磁铁极性的变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2)磁铁插入(或拔出)的快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角度之间的关系;(3)磁铁在线圈中停止不动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情况之间的关系;(4)通电线圈插入(或拔出)大线圈时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5)由磁铁改铁棒,看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等。

当然,实验中还应经常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所产生的实验现象,并根据所学知识加以判断感生电流与磁场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最终让学生逐步弄清定律的具体含义。这样不是教师硬“灌”,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实验,通过观察、讨论、思考、分析,领会其过程,从而更易使学生理解其含义,特别是对定律中“阻碍”这个词的理解。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益于学生理解,增加学生兴趣。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要精心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尽量做到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讲电流时,将其和水流联系;讲电位时,将其和水位联系;讲电容时,可以用水库进行对比等等。讲电容和电感作为储能元件储能形式的不同时,由于学生几乎都有过存取款的经历,我将其比作两家银行,假设我们都采用无利息的存款方式,电容这家存、储、取时均为人民币形式,而电感这家存人民币、储美元、取人民币,让学生体会两种元件储能过程的不同。又如,讲电容串联耐压问题时,我给学生这样说:两个饭量不同的人,可以让饭量大的饿着点,但不能把饭量小的撑死,让学生体会“保护弱者”在电路应用中的具体体现。再如,讲不同的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相位关系时,我概括了一句话:“感压压在前。”我这样解释给学生听——赶鸭子的时候,鸭子总是要在你的前面嘛。这样学生也就能清楚地认识到,电感性电路中电压比电流超前,同时其他两种电路的关系也就明确了。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将课堂语言生活化、通俗化,迎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这样很快就能理解和掌握,而且记忆得比较牢固。

4.引入多媒体课堂教学,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集声、像、文字、动画于一体,具有形象直观、兴趣性强、生动活泼等特点,可使教学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特别是在处理某些教学重点、难点时,尽可能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利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较轻松地掌握这些重点、难点知识,也可以有效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大大提高学习兴趣。讲授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灵活多变贴切,都足以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得愉快、轻松。与此相反,教学方法呆板,格局单调,像以前的“灌输式”教学法,只会使学生感到窒息,课堂气氛也必然使人感到沉闷。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注意力当然不能集中,没精打彩,久而生厌,以致最终对所学课程产生厌恶感,自然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多媒体课堂教学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按照信息论的观点,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单纯靠听觉一般能记住15%,如果靠视觉能够记住25%,如果视听并用,记忆率可能65%。因此利用计算机的图形功能,可较好地把抽象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传达给学生。尤其一些电路的工作原理,仅凭学生的想象是完全不够的,只有在想象基础上再利用计算机将抽象化为具体,才可达到满意的学习效果。

对此,在电工课堂教学中,我将一些很难通过说就能解决的问题,利用多媒体进行了展示。如在“交流电的产生”这一节教学中,交流电的三要素(最大值、频率、初相),用动画去设计,可以事先提出问题:当线圈匝数、磁感应强度、矩形线圈的面积、转动频率发生变化时,最大值会如何变化?学生可以想象,得出自己的结论后,教师开始演示、验证,并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正弦型图像又是如何变化的?这种形象的图形能激发学生兴趣,并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及已有的图像进行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用数学公式和逻辑语言将其表现出来。

另外,教学“电容器的充放电”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在实验过程中电容的充放电时间极短,不容易明显地看出来,那么在教学实验过程中,同样也可借助于多媒体课件,通过“放慢”电容的充放电的时间,“延缓”其变化过程,以期弄清电容的充放电原理及其规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都带着一种好奇心,头脑中不时产生一连串的疑问,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边解答,把抽象的电工理论变得具体、生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深深地感受到学电有趣、学电有用。多媒体教学的恰当运用,将大大简化教学过程,同时学生又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中,虽然生动的内容、清晰的讲解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在某些公式推导、电路工作原理分析时,难免会略显枯燥。这时就要充分采用一些小技巧来抵制学生的厌烦情绪,拉回学生分散的注意力。例如,可以采用一些卡通图片、新奇的音频文件或动画短片,先抓住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再向他们强调教学内容,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1.生动风趣,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幽默。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如果教师板着脸孔,声色俱厉,会使学生感到可望而不可及,甚至是望而生畏,自然没有好的气氛,也就很难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例如,在讲楞次定律时,通过分析我们最终可以给学生形象地归纳为“来客头碰头,送客同向走”。进一步解释为:家里来了客人,一开门见到对方是面对面的;当送客人走的时候,我们是朝着同一个方向走的。

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

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面带微笑,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教学一方面是进行认知性学习,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两者结合得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讲授过程中,看到学生出现疑惑的表情时,可适当放慢速度,重新讲授;看到学生目光呆滞,就应及时提醒,但不要采取严厉批评的方式,否则可能会把一堂课的轻松气氛给弄得烟消云散。当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3.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其实,中学生感到学电工基础难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例如,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教学节奏的自如把握,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的意识,创新独特的教学方式,幽默而有智慧的课堂语言……所有这些都将很好地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中,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勇于创新,坚持学习,以求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周绍敏电工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张惠芹教师的语言艺术[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

[3]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周蕖等译)[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