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情感体悟意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2

释放情感体悟意境

石有平

——新课标下文言文诵读教学之我见

石有平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734300

读是文言文教学最基本的传统方法,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学习文言文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和好经验,它是学好文言文的一把金钥匙。换言之,诵读是学习文言文入门的唯一正确途径,舍此别无它法。朱光潜先生在《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一文中也谈到:“过去我国学习诗文的人大半都从精选精读一些模范作品入手,用的是‘集中全力打歼灭战’的办法,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懂透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行文时,于无意中支配着自己的思路和气势。这就要高声朗诵,只浏览默读不行。”

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诵读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为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此,在文言文诵读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地抓好以下步骤:其一,通过反复诵读,扫清字词读音障碍,并初步理解字词的含义。其二,通过反复诵读可粗略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基本内容。其三,通过反复诵读后正确断句,正确停顿,把握好文章的朗读节奏,并体味文句的深长意味。其四,通过反复诵读可逐步理解和感悟文章的思想和情感,把握文章的内在韵律,并逐步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

对高中生而言,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既加深了对文言文内容、特色的理解,又培养了文言文语感以及顿悟能力,还积累了丰厚的文言文知识,对学习语文、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作为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培养与训练,让学生在读中疑、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诵。

根据不同的课型,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主要的有“范读”、“品读”、“悟读”三种方法。

范读——教师可以播放教学录音带,也可以自己范读。其优点:一是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字词读音;二是引导学生正确断句,在句读的准确处理中初步梳理课文内容;三是通过声音的轻重、强弱、停顿,语气的舒缓、抑扬、急促、延续,能够引领学生较快地进入到课文创设的意境之中,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震荡,与作家情感形成共鸣;四是教师在范读中可以通过自己的情态、动作的外化,充分表现作品的内含意蕴及艺术魅力,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审美熏陶的同时,在作品所营造的意境、氛围中,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理解、探究课文内容;其五是可以营造一个积极、热烈、活泼、充满激情的教学氛围,为下一步学习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教授李密的《陈情表》时,教师通过范读可以“读”出作者的人生不幸、遭遇坎坷、尽孝情切、忠孝难全之境,在入情朗读之中,易唤起学生情感的波动,引领学生进入课文营造的情感、审美境界之中,使学生未学课文,已先感知课文骈散相间的文辞之美,感受到此文恳切言辞中祖孙相依的无尽亲情。

品读——就是让学生在读中品、品中读。其优点:一是学生边读边想,在扫清字词读音障碍的同时,初步理解人物、感受景物、体会意境、理解文意;二是可以让学生读出疑问,得出自己的判断或见解;三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其四是能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主体性与主导性的统一。如在教授《触龙说赵太后》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分小组品读不同的人物:让学生体会赵太后丧夫之悲、敌国加兵之愤、幼子远质他乡之痛、“大臣强谏”无人体谅之苦,体验赵太后在悲夫疼子之时由爱子心切而蛮横无礼、拒不纳谏——稍后的情绪渐渐好转、心态平和——与触龙在父母爱子情感上的共鸣——最终的恍然大悟、深明大义以及心悦诚服的“质子”态度及心理微妙变化;让学生领悟触龙作为一代老臣及老者对赵太后做为妻子、母亲、国君三重身份的处境的深切理解和赵太后心境的入微体谅,面见太后时表现出来的智慧、从容、婉和,体味到两位老人温和、亲切的拉家常的话语以及言辞恳切、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的君臣之情;让学生感悟到触龙、赵太后的胸怀、气节以及为国解忧、为民谋利的情怀。学生既充分感受了以柔克刚、以情动人、能言善辩的忠贞老臣触龙的形象,又理解了赵太后作为政治家的风范与胸怀,还牢记并感悟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人生哲理。

悟读——就是让学生在理解字词、文言句子的基础上,进一步诵读,读中悟,悟中读。其优点:一是在诵读中进一步领悟作品的深刻内涵,体悟作家的风格思想,感悟作品的艺术特色;二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领悟、理解、自读能力。如教学《秋水》时,在指导学生诵读寓言故事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着重体悟河伯的“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狭隘、自大,领悟河伯“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自我批评、内疚之情,感悟河伯“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由衷慨叹。让学生联想河伯由骄傲自满到自知谦逊的神态之变,悟出人的认知是有限的,而知识则是无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认识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生要敢于超越自我的生活哲理。

文言文诵读教学可采用多种形式,但必须坚持三主三辅,即:以课堂诵读为主,课外诵读为辅;以个人诵读为主,集体诵读为辅;以学生诵读为主,教师诵读为辅。不论那种形式的诵读,老师都必须予以得当的指导。

语文课堂是学生的一方乐土,把诵读带进课堂,并成为一种教学美,就能释放学生情感,张扬学生个性,培育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