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3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价值

李娣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妇幼保健院620500

摘要:目的: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在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尿病无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SOD浓度,并将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糖尿病无肾病患者血清SOD值为(157.21±34.23)U/ml,健康对照组血清SOD值为(183.00±22.32)U/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肾病组SOD值为(111.72±24.68)U/m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与糖尿病无肾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SOD的变化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监测糖尿病患者血清SOD变化对糖尿病病程的发展及临床用药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糖尿病;糖尿病肾病

Abstract:ObjectiveDetectioninserumofpatientswithdiabetesmellitusandsuperoxidedismutase(SOD)concentrationchanges,andexploreitsclinicalapplicationvalueindiabetesmellitus.MethodsPatientswithdiabeticnephropathy,diabeticpatientswithoutnephropathyandhealthycontrolgroupserumSODconcentrations,andtheresultswereanalyzedandcompared.ResultsDiabeteswithoutnephropathypatientswithSODvaluewas(157.21±34.23)U/ml,healthycontrolgroup,serumSODvaluewas(183.00±22.32)U/ml,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1).DiabeticnephropathygroupSODvaluewas(111.72±24.68)U/ml,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controlgroupandhealth(P<0.01),andnonDN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reisacloserelationshipbetweenthedevelopmentofserumSODinpatientswithdiabetesmellitusanddiabeticnephropathy.MonitoringofserumSODinpatientswithdiabeticchangesonthedevelopmentofdiabetesandmedicationisofimportantvalueinclinicalapplication.

Keyword:Superoxidedismutase(SOD);Diabetesmellitus;Diabeticnephropathy

糖尿病(DM)是一种复杂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逐年上升,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困扰着人类的身体健康。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病理改变为微血管病变,主要是指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一种死亡原因。近年来研究提示,过氧化损伤是DM慢性并发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而过氧化物酶尤其是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代谢异常为这一损伤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1]。本文就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无肾病和健康人的血清SOD值作如下探讨。

1对象和方法

1.1诊断标准

本次试验糖尿病诊断标准将按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为标准。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为患糖尿病后出现间歇性或持续性蛋白尿(24h尿蛋白定量>3g,随机尿微量白蛋白>37mg/g)或肾功能异常,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肾损害[1]。

1.2一般资料

2015年9月-2016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76例,男56例,女20例,平均年龄(54.93±11.17)岁。糖尿病无肾病患者87例,男57例,女30例,平均年龄(52.36±12.70)岁。健康对照组83例,男60例,女23例,平均年龄(51.28±13.49)岁,均为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无肝、肾、肺、心脑血管及自身免疫性等疾病。三组间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3方法

全部受检者均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5ml于促凝管中,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2小时内完成测定。血清SOD含量检测使用比色法。SOD试剂由福建福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质控品及校准品均由英国朗道公司提供,使用仪器为德国西门子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实验严格按照西门子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仪器和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测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F检验和SNK-q检验。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糖尿病无肾病患者血清SOD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与糖尿病无肾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随着对糖尿病研究的不断深入,氧化应激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病机制中的地位已达共识,认为氧化应激是该类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并贯穿于发病的整个过程。氧化应激是指机体在遭受各种有害刺激时,体内氧自由基产生过多,与抗氧化防御之间严重失衡,使活性氧在机体或细胞内蓄积而引起细胞毒性,进而导致组织损伤的过程。氧化应激产生的活性产物如自由基、丙二醛等不但可以直接攻击大分子物质如脂肪、蛋白、核酸等,使之发生过氧化,导致细胞坏死,还可以通过间接介导线粒体途径、DNA修复酶及转录因子等导致细胞功能缺损。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据WHO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的糖尿病患病率在25岁以上的人群中约为10%,2011年全球DM总数达到3.66亿人,预计2030年将达到5.66亿[2]。当前资料报道显示,因糖尿病等引起的肾损害已占35%以上,绝大多数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多年后可引起机体多器官受累[3]。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较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其肾脏的主要病理损害包括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以及小动脉硬化症等,是糖尿病病程发展中全身微血管病变的表现之一。但是到目前为止,临床对于其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对糖尿病病情发展情况的监测对于患者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有效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另一方面,可指导临床医师及时准确的掌握患者病情,合理用药对症治疗。但是实验室对于早期肾损伤的灵敏指标检测还不是很完善,很多指标在其含量出现异常的时候,往往肾脏已发生严重病变。所以,针对肾损害的灵敏指标的研究一直被人们重视。

近年来有资料显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可能与机体过氧化损伤有关。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会持续产生一定量的自由基,比如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脂氧自由基等。自由基是一种很活泼,不稳定的生物氧化剂,化学反应性很强,能引发一系列的反应,对细胞有很大毒性。它可以使蛋白质变性,酶、激素等物质失去生物活性,脂质过氧化、损害细胞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同时也可以损伤基因,导致机体正常组织细胞损坏,代谢失常,进而引起多种疾病。糖尿病中,自由基就是通过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引发血管炎症,导致糖尿病血管病变。但正常状态下,由于人体内同时存在多种抗氧化机制,可以有效、及时的清除机体代谢产生的自由基,所以可以使其保持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避免导致机体的损伤。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存在于植物,动物,微生物内的一类金属酶,广泛分布在细胞及各种体液内。它作为一种超氧自由基清除剂,可以促使产生过氧化的链式反应,减少丙二醛(MDA)对机体的损害,保持机体的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平衡,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类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等均与SOD的代谢失常有关系。它能防御氧自由基的毒性,增强机体的抗辐射损伤的能力,预防衰老。糖尿病中,患者血糖保持较高水平,氧合血红蛋白减少,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导致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使机体处于一个相对缺氧的环境下。组织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自由基的形成速度相对加快。与此同时血糖本身亦可自发的氧化产生自由基,使自由基增多。部分自由基在机体抗氧化机制下,可被人体的SOD分解。当SOD被大量消耗,同时因为长期高血糖与SOD活性中心的赖氨酸结合,产生糖基化反应,SOD的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机体抗氧化机制受损。持续低SOD血症导致了自由基的堆积,患者抗氧化能力降低造成机体病理损伤,最终致病。本次研究发现,糖尿病无肾病患者血清SOD水平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肾脏损害的发生,其SOD水平降低明显,提示SOD水平与糖尿病肾病受损的程度密切相关,SOD代谢异常是糖尿病肾病形成及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清SOD含量,对掌握糖尿病患者有无肾脏损害的并发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血清SOD与自由基呈负相关,其检测间接反映了机体内自由基的代谢状态,也代表了患者抗氧化能力的改变。这就提示临床医师可以在必要时给患者补充合适的抗氧化药物以提高患者的抗氧化能力,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汪洪流,黄慧建,李小明,何浩明,田小平.Ⅱ型糖尿病肾病和血清SOD水平变化的关系[J].放射免疫学杂,2000;13(3):156-158.

[2]WildSRoglicGGreenA,etal.Globalprevalenceofdiabetesestimatesfortheyear2000andprojectionsfor2030[J].DiabetesCare,2004;27(5):1047-1053.

[3]李喜元,王林,李忠信,等。胱抑素C在临床的应用进展[J].TianjinMed,2005;33(3):188-189.

[4]赵凯,杨万松.关于氧化应激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6;11(2):4(1)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