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实践活动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1

初中语文实践活动之我见

白霞

河北省献县乐寿镇中学白霞

〔摘要〕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要在课内学,并且要在课外学。语文实践活动与课内学习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作为初中的一名语文教师,更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指导和开展,这不仅能促进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是培育语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有利于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丰富精神生活,推进素质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实践活动语文教学探索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

1鼓励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

结合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并用的特点,我在教学实践中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利用每天课前3耀5分钟,让学生轮流演讲、评述新闻或推荐读物等说话训练。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生活及周边的人和事,把中学生泡网吧、打游戏、同学间如何相处、早恋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口语训练的题材,让他们畅所欲言,教师借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实现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这又能训练学生捕捉信息及组织语言的能力,树立“生活是语文之源”的大语文观念,随时利用生活的无限教材;逐步改变学生认为语文只是学习枯燥课本知识,学不学一个样,听不听课一个样的错误认识,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不少学生认为课堂口语训练,让他们品尝到了小小成功的快乐。我想,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及写作水平,可谓一举三得。

2利用教材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整个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解决活动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学生始终居于主体地位,从而有所体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教学《雷雨》(第二幕)时可安排学生表演课本剧。演员由学生自荐和教师“点兵”结合产生,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排演,教师点拨。其他同学准备道具,制定评价标准。演出在教室进行,课前将舞台布置好,上课铃声一响,演员纷纷上场入戏,一观一演,十分投入。演出结束,学生按评分内容和标准给表演者打个体分,给群体打整体效果分,并进行评论。学生在排演的过程中熟悉了课文,对剧中人物也有了较好的把握,并在表演中挖掘了自己的艺术天分和创造力;观众在看表演的同时,对课文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有了较好的理解。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兴致都很高,大家合作很成功。处于十六七岁年龄的学生对这个话题很有兴趣,又喜欢辩论,论辩过程精彩迭出,妙语联珠;教师再引导学生从家庭、社会、历史、情感、文本等方面辩证地分析周朴园这个有立体性格的复杂形象,并联系巴金的《家》和路遥的《人生》,进而了解、体味人物性格、戏剧冲突和语言特点。最后让学生将杜牧的《清明》一诗改编成微型戏剧,强化对戏剧特点的认识和体悟。通过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轻松的掌握了课本戏剧知识,领略到了《雷雨》作为现代戏剧典范的无穷魅力,还使自己的语文素养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和提高。

3联系现实生活,拓宽语文学习领域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识要宽泛。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适合学生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广播、电视节目、光盘等电子音像资料;网络资源;博物馆、纪念馆,以及鲜活的现实,都可以经过筛选作为教学内容。学校、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语文教育资源,来引导学生投身语文实践,培养语文能力。使语文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联系现实生活学,学了为现实生活服务。为了进一步丰富课堂的内涵,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我教学了科技小品文单元后,开展了以“思考、探究身边的科学问题”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第一步,课堂上与学生探讨相关的写作技巧,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按此分组,各小组讨论、制定活动计划及分工;第二步,给学生一周时间分头查找、收集资料,询问有关老师;第三步,小组研究讨论,整理探究成果;第四步,课堂上小组轮流汇报。师生共评活动中由于需要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需要记录活动的情况,需要交流活动所得,这无疑促进了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这一切很好地体现了在用语文中学语文的理念。因此无论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如何,语文素养高低,都能在实际的实践活动中有所收获,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学生自由组合,自主选题。一段时间后,上交结题报告,他们调查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泛,有中学生消费调查、校服的变迁、姓名趣谈、广告设计等等。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是生活的一部分,联系现实生活学语文,实在有趣而有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还要注意内容新、形式新,有生活气息、有趣味性。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心理需要和个性爱好,让学生有较大的自主权;整个活动要活而不乱,动而有序,并寓教于乐、启智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