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 2

浅议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沈玉莲(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西岗子镇政府,黑龙江黑河16

摘要:该技术的增产原理是在选择矮秆、半矮秆抗倒伏品种的基础上,通过缩小行距、增大株距、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株树,从而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合理配置,增加绿色面积,改善植株的受光条件,充分利用阳光和地力,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达到高产。

关键词: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大豆窄行密植分为平作窄行密植和垄作窄行密植两种模式。平作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是平播、平管、一平到底的窄行密植栽培,其行距和密度根据采用的品种和地力而定,一般行距为15~35cm,公顷下种45~65万粒。垄作窄行密植是指以垄作为基础的窄行密植栽培,又分为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大垄窄行密植是指两垄合并成一垄(130~140cm)或一垄半合成一垄(97.5~105cm)的宽台窄行密植栽培。小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指在45cm~50cm的小垄上的双条播,该技术起到了缩垄增行的目的。

1选择适宜的品种,搞好种子处理

窄行密植增产必须以“不产生严重的倒伏”为前提,否则不仅不增产,反而要减产。因此窄行密植必须选择抗倒伏的增产潜力大的矮秆、半矮秆品种。目前生产上应用较适宜品种有合丰25、合丰35、绥农14、北丰14、北丰11、红丰11、黑河22等。种子播前要进行精选,用大豆选种机或人工粒选,剔除病斑及虫食粒及杂质,达到种子分级标准二级良种以上。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成苗率,含水量不高于13%。要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土壤奈件,进行药剂拌种。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地下病虫害主要有孢囊线虫、根腐病和根蛆,可选用35%的克多福种衣剂等大豆种衣剂按药种比1:75~100包衣的方法防治,也可用35%乙基硫环磷或35%甲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0.5%拌种的方法进行防治。目前市场上种衣剂品种比较多,效果差异较大,使用是要注意选择。防治大豆根腐病可用种子量0.5%的50%多福合剂或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防治大豆孢囊线虫可用种子量1%的大豆根保菌剂拌种,同时兼防根腐病。

2精细整地

合理耕翻、精细整地能熟化土壤,蓄水保墒,并能消灭杂草和减轻病虫危害,是大豆苗全苗壮的基础,是大豆增产的根本措施之一。窄行密植对土壤耕层要求更加严格,平作窄行密植,在生育期间不进行铲趟,增温、防旱,抗涝等能力减弱,它要求有一个良好的土壤耕层条件,要达到耕层深厚、地表平整、土壤细碎;采取大垄窄行密植,由于垄上增加了行数,给机械播种增加了难度,因此对整地要求比常规垄作更高,不仅要求耕层深厚,垄上还必需表土平整、地净、土壤细碎。平播窄行密植,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进行伏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耕翻深度为18~20cm,耙茬深度12~15cm,深松深度25cm以上,伏翻、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要达到待翻状态。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耙深12~15cm,耙平耙细。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均应在伏秋整地的基础上起,垄,进行伏、秋翻起垄或耙茬深松起垄。大垄窄行密植可用做台机打成90~140cm的大垄,垄高15~18cm,垄体压实后垄沟到垄台的高度18cm垄窄行密植可用普通起垄机打45~50cm的小垄,起垄后镇压,达到待播状态。

3增加肥料投入

窄行密植要实现高产,必需增加投入并合理使用。首先是增施农肥,中等肥力地块公顷施用量22.5吨以上,化肥要氮磷钾搭配,施用量要比常规垄作增加15%以上,有条件的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一般中等肥力地块,每公顷施磷酸二铵150~225kg,硫酸钾或氯化钾60~75kg,用生物钾肥拌种的可不施用俐乙还要因地施肥,用微量元素肥料。农肥和化肥必需做到深施或分层。

大豆前期长势较差时,在初花期每公顷用尿素10kg加磷酸二氢钾1.5kg,溶于500kg水中进行喷施。对未施用微肥作种肥或没有微肥拌种的块地可加入微肥喷施。

4播种

4.1种植方式

采用清种或大比例间种。

4.2播期

适时播种,地温稳定通过7~8℃时开始播种,中南部地区4月25日~5月10日,北部和东部地区5月5日~5月15日。

4.3播法

平作窄行密棚播种可采用24行播种机,隔一个播种口堵一个播种口,也可以采用JohnDeer公司生产的联合播种机。30cm行距的,除采用以上机型外,也可采用东农研制的依靠小四轮驱动的1.4m精量点播机。大垄窄行密植,机械垄上按行距等距精量播种,三垄变二垄的垄距为90~105cm的大垄,用海伦农机修造厂等生产的笼上四行播种机进行播种;二垄变一垄的垄距为120~140cm的大垄用桦川的桦丰2BKM——IB型大垄窄行专用描种机垄上播种6行。45~50cm的小垄可在原机型上进行适当调整,垄上播2行。

4.4密度

中南部地区每公项保苗33~38万株,北部地区每公顷保苗36~46万株。

5田间管理

5.1化学除草

一是播后苗前施药。土壤墒情好可采取土壤封闭处理,春季干旱区提倡苗后除草。在大豆播后出苗前,对土壤进行封闭处理。每公顷用50%乙草胺乳油2500~3000ml(或如90%禾耐斯1560~2200ml)加70%赛克津可湿性粉剂300ml~600g或加48%广灭灵乳油800~1000ml或加75%广灭灵粉剂15~25g,或用72%都尔乳油每公顷1500~3000ml,兑水200kg土壤喷雾。

二是茎叶处理。在大豆出苗后,杂草2~4叶期进行。防除禾本科杂草,每公顷用5%精禾草克乳油900~1500ml;或用15%精稳杀得乳油750~1000ml,或用10.8%高效盖草能乳油450ml,或用6.9%威霸浓乳剂750~900ml,或用12.5%拿扑净乳油1250~1500ml,兑水200kg喷雾。防除阔叶杂草,每公项用25%的氟磺胺草醚1000~1500ml,或用24%的杂草焚水剂1000~1500ml,兑水200kg喷雾。

三是秋施药。在秋季温度稳定在10℃以下,土壤湿度适宜(以翻地不结决为准)的情况下施药。先翻耙平地后,边喷药,边用机车牵引圆盘耙耙一次,耙深10~15cm,待全田施完药,再与第一次方向成直角的方向耙地一次,第二次耙深与第一次耙深相同,然后起垄。秋施药可有效地防除第二年春季杂草,用量上要比春施药多10%~20%。每公顷可用72%的都尔乳油2500~3500ml加48%的广灭灵乳油800~1000ml或加50%的速收粉剂120~180g,或用90%的禾耐斯2200~2500ml加50%的速收120~180g。

5.2病虫防治

大豆食心虫对大豆外观品质和商品等级影响严重,必须加强统一防治工作,根据虫情预报,在防治时期内如果大豆封垄好,用80%敌敌畏乳油制成毒棒熏蒸。公顷用量1.5~2kg;如果封垄差,可用2.5%敌杀死等菊脂类农药公顷用量0.3~0.45kg,加水500kg,进行叶面喷施。蚜虫和红蜘蛛。每公顷用35%赛丹乳油1000~1500ml,或用10%的比虫啉1500g,或用1.8%阿维菌素制剂150ml,兑水450~500kg喷施。

灰斑病。在大豆花荚期,当叶片30%以上出现病斑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多菌灵胶旋剂,每公顷用量1.5kg,对准450kg喷施。

5.3喷施化控剂

在大豆初花期至盛花期如生长过旺可采用多效唑,大豆丰收宝等化控剂喷雾,保花保荚防止倒伏。

6收获

人工收获,落叶达90%时进行,机械联合收割,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进行。割茬低,不留底荚,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荚为准,一般为5~6cm。收割损失率小于1%,脱拉损失率小于2%,破碎率小于5%,泥花脸率小于5%,清洁率大于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