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天然林资源保护

王秀丽(黑龙江省红星林业局,黑龙江伊春153000)

摘要:分析了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关联性,以及分析了实施天然林保护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天然林资源;保护;物种

天然林资源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体。在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天然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体,而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和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抵御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森林是绿色水库,有水能吞,无水能吐。在暴雨期间,森林通过其结构和特殊功能把大量降水栏蓄起来,然后徐徐排入江河,从而起到蓄水滞洪作用。森林能固土、防淤、林冠可减弱雨滴对土壤的直接冲击,地被物的覆盖对土壤起到有效保护。森林植被庞大的根系对土壤起着有力的固结作用,通过森林植被的固土作用,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水库黄沙淤塞。森林可以防止河床淤积、降低江河水患、改善生态环境。天然林是生态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森林,对防止水土流失、遏制土地沙化、减轻自然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千米,荒漠化土面积已达262.2万千米,且每年还以2460km的速度在扩展。旱灾、沙害也日趋严重,其根本原因就是天然林资源减少,植被破坏了。因此,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已刻不容缓。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是地球上功能最完善,结构最复杂,生物量最大的生物库、基因库、炭储库,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决定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提供了生物多样性的生存环境,不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且为物种进化和产生提供了解基础。当森林被破坏以后,大量珍贵的野生动植物、微生物种类遭受灭顶之灾,有的稀有物种甚至灭绝,而一个物种的消亡常常导致5~10个物种难以生存,如此连锁反应,大量物种灭绝之日,也就是人类大祸临头之时。

物种的存在关系到整个生物圈的生态平衡,不同物种及其内变异组成物种的多样性,决定整个生物圈的存在。许多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的功能都依赖于物种的多样性。人类为了生存象其他物种一样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别的动植物,动植物是人类生存的最重要资源。全世界经过鉴定150万种生物物种中昆虫70~80万种,高等植物20~30万种,人类所利用的植物种类占植物种类总数的1~2%,约3000多种。动物、昆虫等对我们人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如为人类提供肉食品、科学实验、药用等用途。所以说人类的生存和民、发展是离不开其他物种的。

当前,野生物种生存的最大威胁是生存环境的破坏和过度开发利用,物种生存环境破坏的威胁。所有物种的生存与其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其生存环境被破坏,是对其存在的最大威胁。大面积的采伐森林是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生物物种大多数栖息于森林中,历史上森林曾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到1962年森林面积减少到55亿公顷,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不适当的开发,森林面积不断减少,到1975年缩小到26亿公顷。随着森林的毁灭,森林中的动植物等物种将遭到灭绝。比如:大面积采伐森林使其中的喜阴植物无法更新生长,也使靠食植物为生的动物失去生存的场所。除此之外,还有工业污染,开垦草垦,排干湿地等行为都在破坏着物种生存环境,威胁着物种的生存。

过度开发利用对物种生存的威胁。这是物种生存的另一种威胁,最典型的是商业性的过渡开发利用,野生动植物的贸易是造成过渡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如50年代我国年产麝香达数万两,由于过度开发利用,到80年代初由于资源枯竭反要从国外进口麝香。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人参由于过渡采挖处于濒危之中。

一个物种的消失常常会导致一系列其它依赖物种消失的连锁效应。因此,保护原始自然环境,排除物种生存面临的各种人为威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资源已受到普遍关注而成为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的大问题。

由此,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结合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高度和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战略决策。天然林保护工程是一项浩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工程建设的主要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和大幅度调减国有林区木材产量。

禁伐区的天然林,停止一切采伐,坚决管死,限伐区的天然林采取严格的采伐作业方式,严格控制采伐数量。除了为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保留一部分农民自用林,薪炭林及经过核准的速生丰产人工林的资源消耗以外,严禁其他人为的森林资源消耗。

(2)大力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和公益林建设,对天然林停止采伐,并严加管护。

同时,还要采取不同的办法和措施,对其他森林,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进行全面有效保护。坚持一手抓禁伐,一手抓保护和管理。对禁伐区森林资源的管护要做到“全落实”。

(3)积极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

按经营目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作业方式和植被组合。营造公益林应依封山育林、飞播造林、人工造林的顺序进行。

(4)切实加强领导。

落实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使之成为“硬约束”。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建立完善森林管护责任制。强化木材检查,严格资源监督,依法打击乱砍滥伐林木,加强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即达到现有林有效保护,宜林荒山荒地实行绿化,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