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课堂,贯穿德育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结合课堂,贯穿德育工作

肖天华

浏阳市特殊教育学校

结合特殊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目前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养成教育,即让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懂规范;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

养成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育需求和特点,其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行为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日常行为习惯及心理品质等。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在其整个人的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对其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也会产生潜在的重要影响。

我们智力落后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遗传、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由于大脑发育障碍以及家庭、社会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个性发展也会受到限制。过于溺爱、保护或过于冷漠、歧视的家庭气氛以及社会遗留的偏见,都是智力落后儿童个性发展的不利因素,所以智力落后学生性格常表现有自私、固执、以个人为中心、幼稚任性、依赖性强或是冷漠、违拗,他们的性格往往缺少灵活性,很少或根本不会为别人考虑。

就以上问题,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作简单阐述。

一、以生活为基础,结合课堂,设计教学目标。

我们的智障学生因为其智力水平受限,自制力与主动性都很差。因此,我们的德育工作应该是完全以生活为基础,确立教学目标;结合实际生活需要,设计活动游戏,以培养其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我们的课堂教学既是传授知识和提升能力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因此,我们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德育教育内容自始至终科学、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把品德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程的目标任务,深挖其思想内涵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当然,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品德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如,在集体游戏中,我们的智障学生学习了听从指挥、服从命令,遵守纪律、接受规则的意愿和能力,学会与人相处等。

二、注重行为实践、榜样选择,重视环境的熏陶

由于天生的智力残障,我们的学生是非观念薄弱,简单模仿能力相应突出。比如,有人故意捉弄一个同学,告诉旁边同学说他头上有一只虫子在爬,要他去拍头。这时那个同学并不会看别人头上是否真有一只小虫,而是毫不犹豫地就去拍他的头。有一次,班上的三个同学上到综合六楼到实验室去玩了,并且拿了用品出来。了解情况后,班会课时,我故意问同学:“这种行为对不对?”宋成康同学回答说:“对”。别的同学也马上跟着说:对。他们分辨是非能力真的很薄弱,需要我们把正确的观念不断重复再重复地灌输给他们。

智力落后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差,对外界环境又常常不能很好地辨认,作出合理的反应。因此常常会发生冲动的、即时的、夸张的行为。有时,当他们忽然听到户外有一种大声音时,会莫名其妙地跑出屋子,有时还会在教室里乱跑,表现出一种惊吓的样子,但他们并不清楚到底是怕什么。有时为了玩一个小汽车而没有得到时,会不顾一切地损坏自己正在玩的心爱的玩具,甚至桌上的花瓶、玩具或者趴在地上大声哭叫,呼天抢地。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清楚的是情绪本身不是问题,而只是一个讯息。

作为班主任,学生的德育工作在其首位,而对于智障儿章,我们要避免完全抽象地教育,最好用实物、图片、活动直接参与等行为实践活动,通过故事、儿歌、实际情景、一点一滴地教,一步一步地帮助。纠正不良行为应有先后,先从容易纠正的不良行为入手。比如“不许大声叫喊”“不许离开座位”等。犯了规,则要马上纠正,但有时要选择纠正的时机。如大声叫喊,就需要立即制止。如但他咬手指甲等就可以等训练结束后又出现这个行为时再纠正。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完全地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我们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等一系列的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谁有不良的行为出现,善于借助集体氛围的威慑力,用集体评判的方式杜绝此类行为再次出现。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注重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常言道,学好不易学坏过眼就会。智力落后儿童是非观念薄弱,缺乏规则意识。对于智力落后的学生,我们不可能把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培养成正常儿童。对他们的教育训练,是为了使他们的潜力发挥到最大限度。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多给表扬,而且要马上就给,不要超过2秒钟。表扬的内容、方式和程度要随他的行为而变化。因此,在行为习惯上我们要坚持不懈地不断制定新的培养目标,让更多的好习惯在教学中相长中养成,以身作则,随时随地教育,让学生的“好习惯”成为习惯。智力落后学生的教学步子要小,也就是一个行为要分成许多有联系的小环节,一点一点地去教,再串起来,他才能学会。在实践中学习,他才会慢慢懂得哪些能做哪些是不对,坚决不能做的。

学生是会犯错的孩子。从来不犯错误的学生是不真实的,也是不完整的,更是不正常的。圣严法师曾说:世间万物,千行百态。无论是优是劣、是好是坏都必须承认它,正视它、不能回避不能绕开。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悬念”,每一个悬念就是一个希望。

结合课堂,我们的德育工作应进一步贴近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重点关注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等习惯与能力的培养,以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真实地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

总之,对智力落后学生的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不仅需要科学的方法,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我们坚信,只要经过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作者简介:肖天华(1969,7——),女,47岁,汉族,籍贯湖南长沙人,浏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研究方向:启智生活适应教育教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