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语文整本阅读效果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提升小学生语文整本阅读效果的策略

王晓容

(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叙永镇银顶小学646400)

摘要:目前,语文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都是单篇的课文,阅读的长度和宽度非常有限,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有限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全体师生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师生共同阅读活动,教师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有计划地组织阅读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启发学生的智慧。

关键词:小学生;整本阅读;兴趣培养;探究

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有大量的课外阅读,小学教师的要求是5万到40万到100万字。如此大的读数如何达到标准?教师不仅要引用经典,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阅读整本书,这样他们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长时间沉浸在书中,汲取作者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匠心独运等。

一、整本阅读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

1.储备知识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一切都很感兴趣,中年学生处于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期,所以一本有趣的书可以唤起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尤其是一本又一本有益的书读过之后,不仅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还能够解答儿童时期内心的许多疑问,更重要的是,通过大量的阅读之后,尤其是阅读整本书籍后,会发现他们记住了很多知识。当他们逐渐长大,会突然发现自己有大量的知识储备,都是来自小学时期的阅读。所以激发中年级学生的整本阅读兴趣至关重要,不仅为他们以后的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2.提高语言能力

整阅读书不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技能,还使他们能够深入了解自己的爱好。它允许学生遇到各种各样的语言模式,他们会深刻记住他们感兴趣的语言。就好像这样一件事,学生一段时间内阅读的内容,会让他们的日记随着类似的手法进行,像是模仿,一种铭记于心的思想,在内心深处被影响。

3.陶冶情操

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说:“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许多品德高尚的人谈话。”当学生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或是在书中看到让他们敬佩的人或事的时候,他们会感觉非常受鼓舞,同时也净化了心灵,并且也会树立远大的目标和一生的志向。

二、培养学生整本阅读兴趣的具体措施

1.激发兴趣的策略

①最近导入法。选择适合学生生活的话题切入。比如《非常小子马鸣加》就是《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升级版。很多学生看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动画片,教师利用这个经验点也容易就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②封面导读法。书籍的封面、封二、封三和封底往往有书籍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大多数是书籍的精彩部分。借用这些信息,也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比如在共读《夏洛的网》这本书,让学生先阅读封面,学生一定会注意到封面上的蜘蛛网,也一定会产生疑问:“夏洛是谁?”“封面上的猪又为什么要带着一块金牌呢?”这些疑问的提出,更容易激发学生从书中答案的欲望。③预测猜读。根据书名、插图、题目、目录或者一些线索,让学生对书本中的内容进行猜测。这样的做法极易吊起学生阅读的胃口。比如共读《长袜子皮皮》这本书时,让学生看这本书的目录,想象皮皮会怎么样劝告鲨鱼。皮皮街道一封信是谁写给他的,信的内容是什么?皮皮赴咖啡宴结果如何呢?为了印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学生读书的热情特别高涨。

2.整体把握的策略

整书阅读也应遵循“整体到部分”的规律。引导学生对整本书形成初步了解,这有利于对具体内容的理解。就小学生而言,提升整体能力的方法最好是生动有趣。①思维导图。借用思维导图可以将书本的结构“可视化”,可视化的图像会对人的大脑产生强大的冲击。小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借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把握整本书的脉络,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在深读阶段,运用“鱼骨图”来进行归因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比如读完《草房子》之后,老师从“秃鹤”入手,与学生共同完成了秃鹤事件的思维导图制作过程。之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了桑桑、纸月、杜小康人物和事件的思维导图制作。再通过交流把这些人物事件整合一起,对每个人物的经历有了清楚的了解,这相当于整本书的情节再现。②情节串和人物谱。借用关键的词语和情节串联起来,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比如阅读《花袜子造灯塔》,提炼出“花袜子、积木、艾迪熊、提灯、灯塔”就可以把故事说清楚。而在阅读人物比较多的整本书时,可以引导学生画一画人物谱,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这样方便阅读。

3.指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读物的方法

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材料有很多种,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儿童小说、儿童诗歌、科普读物等。教师应教会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根据不同的类型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童话故事该如何阅读呢?作为阅读指导者,我们首先要知道童话故事是作家采用奇诡的幻想、神奇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以及生动的拟人等手法为孩子搭建的一座美丽、神奇的宫殿。我们要引导孩子们快速阅读,紧跟作家天马行空的笔触去领略那一幕幕震撼心灵的极具想象的场景,从整体上感受一份美好、领悟一份生存的智慧和执著善良的赤子之心。我们还要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去丰富童话的内涵,获得一份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4.引导讨论中提升语文素养

名著与现代文不一样的语言更应该让学生去领悟,而不是浮光掠影式的走马观花。阅读名著不但是读吸引人的故事,更要走进名著,形象丰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得到。例如《西游记》的篇幅长,小学生的耐性不够,因此,教师要不断用外在的一系列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不断阅读、不断发现、不断探索的阅读兴趣。比如利用阅读课大家一起大声读都喜欢的章节,放手给予学生充分自主交流、分享的时间和空间,尽量激发学生在阅读中有感受、有思考、有心得、有体会。分享是快乐的,交流是酣畅淋漓的,学生们在讨论中解惑,在理解中提升,在分享中合作,在阅读中成长。老师在确定全班交流的主题时,应该帮助学生定好大方向,既能贴近学生的读书水平和读书喜好,又决定着学生交流的广度、热度。我设计了两个交流的话题:一是在小说中最让你感到开心的情节是什么?最让你感到愤怒的情节是什么?最让你感到难过的情节是什么?最令你无比紧张的情节呢?这样的话题让每个阅读者都有感而发。每个学生任选其中一个,进行准备,在中午的阅读课上进行交流。每一个小话题都安排在同一个时间段,这样,即使有些学生没有选择这个话题,在大家议论纷纷、畅所欲言的阅读氛围中,心中的阅读感受也被迅速调动起来,参与其中。

三、结束语

简而言之,整书阅读可以使学生阅读更加全面,并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再是囿于一篇篇心灵鸡汤式的半叙半散的文章,也不再是发发感慨的小文章,而是要从宏观上把握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思考文本生成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美]莫提默・J.艾德勒,[美]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2][法]保罗・阿扎尔.书,儿童与成人[M].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

[3]肖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