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施工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卓龙花

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档案室山东济南250002

内容摘要:人们的素质是在实践中提高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档案工作的特点发生了变化,对建筑施工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加快档案管理科技进步,推动建筑施工企业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档案管理建筑施工企业人员素质

素质是指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它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我们通常所讲的素质,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增长的修养。

档案业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是由档案工作的性质、任务、目的和内容所决定的。档案工作的质量高低,直接取决于档案人员的素质高低。《档案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具备专业知识。”这是从法律的高度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出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档案业务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拓展,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在素质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标准。本人从事档案工作以来,在十几年实践工作中体会到,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基本素质谈几点看法。

一、良好的政治素质

首先要具有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敏锐性。要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思想和行动上做到与时俱进,和党同心同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必要时,宁愿牺牲个人利益,也要保护好档案历史财富。要注重党和国家、企事业工作大局,善于根据党组织的要求和大局的需要来积极主动地开展档案工作,使业务工作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高瞻远瞩,以对过去、现在、未来负责的态度,对待档案工作,从有利于各项事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走出一条适合本企业、本部门的档案管理发展的新路子。

其次是要有牢固的服务意识。档案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档案工作必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档案工作的职业活动、工作对象、社会职务和工作手段,决定它本身的出发点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企事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正确处理档案工作同其它各项工作的关系,明确自己的职责,自觉地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树立全心全意为企事业、为员工服务的思想和良好的工作态度,以便使档案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要满腔热情地为企事业和为员工服务,做到想利用者之所想,急利用者之所急,不计名利、甘为人梯。这一点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明确牢记。

其三是要养成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档案工作是一项既复杂又细致的工作,从档案的收集到整理、归档、提供利用等,每个环节都需要档案工作人员付出艰苦的劳动。要发扬不辞辛苦、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精神。任何粗心大意,不负责任的做法都将给档案工作带来无穷的后患。只有锲而不舍、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才是档案工作者的本色。

二、良好的身心素质

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档案人员做好档案工作的基本条件。身心健康,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指身体健康;二是指精神健康,二者缺一不可。身体健康,指档案工作人员应用适宜的方法锻炼自己的身体,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使自己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以更饱满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精神健康,是指档案工作人员要正确认识档案事业,正确认识档案工作在社会、在企业中的地位,具有自信、热情、诚挚的心理状态。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两个克服,一个进取”的身心素质,才会有所作为。

一是要克服自卑、增强自信。这是对档案业务人员职业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档案工作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但同时又是一项平凡、朴实的工作,更是一项艰苦、清贫的职业,它需要的是严谨和认真,更需要默默奉献的老黄牛精神。档案工作人员素以默默无闻、甘当无名英雄而著称。在时下的商品经济社会中,档案工作者不能看轻自己的职工作,应该认识到自己所从事档案的工作的份量,不能妄自菲薄。能否正确认识看待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本身就能反映出自身的学识和修养。因为真正有学识有修养的人,才不容易被一些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做好档案工作,做一个“兰台人”,做一个优秀的档案工作者价值不可轻觑。我们必须使自己有一个正常的、良好的心态。这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要自信而不自卑,坚信所从事的档案事业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并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感到自豪。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自卑心理,全心全意做好档案工作。

二是要克服惰性,勤奋敬业。这是对档案业务人员的精神素质要求。人都是有惰性的,但要干成一点事,就必须自觉地克服懒惰和麻木,要积极、主动、有活力、有激情。当然,如前所说,这个前提是要有明确的目标。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才能成为不竭的动力,才能鼓舞和激励着人去不懈地为之奋斗。做档案工作,首先要充分认识这份工作的价值,把它作为一种神圣的事业来对待,才能树立信心,充满激情去为之付出。只有“爱岗”,才能“敬业”,才能克服惰性,变被动为主动。克服惰性,需要自觉、自省、自砺,需要历练,需要韧性,需要定性,需要毅力,需要恒志。

三是要开拓进取、勇于探索。这是对档案业务人员创新能力的素质要求。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创造力是人们适应生活急剧变化的一种生存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将逐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档案馆(室)若想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中取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得到更大的发展,档案工作者必须善于用丰富的专业知识指导实践,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推陈出新;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把实践知识向理论知识升华;要培养锐意进取的精神,勇于求索、敢于创新,在思路上创新,在工作方法上创新,不断开拓前进,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新时期的档案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扎实的业务功底

档案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在知识“广”和“博”上下功夫,必须是“多面手”。要有“学富五车”的精神,努力全面提高自身素养。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每个程序都有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档案工作人员只有学习和掌握这些理论和方法,才能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关键。没有丰富的档案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业务处理能力,要做好档案工作就无从谈起。

一是要有掌握丰富的档案专业知识,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扎实的档案专业知识。要掌握档案学的基本原理,还要掌握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实际操作方法,如归档文件整理方法、档案著录方法、编制目录方法、排卷方法和电子文件归档方法等等。要运用科学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对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统计、利用、编研等业务环节全过程进行管理。通过这种管理,建立合理的馆(室)藏结构,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各项工作服务。管理工作是由档案工作人员来完成的,档案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决定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在知识积累和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逐步思考探索,使自己具有起码的档案科研能力,要能够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调研报告或论文。另外,还逐步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外语水平。因此,要克服单一从传统的机要、保密角度考虑对档案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要求,而轻视业务素质的倾向。要使档案工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仅凭档案工作者良好的愿望和缜密细致的工作作风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一批既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还要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档案人才,用科学的态度、方法和手段从事档案工作。

二是要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提高业务处理综合能力。常言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牢固的基础,就象沙漠上建大厦一样。文化基础知识是档案工作者从事档案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档案工作涉及的知识范围比较广,档案工作者要博采众长,力获新知。知识面狭窄,则必将坐井观天,目光短浅,最终将成为时代的落伍者,无法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要求。档案人员除了学习掌握档案学基本知识外,也要学习其它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还要了解一些文秘、文学、文物鉴赏、历史学(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目录学、社科情报、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的汉语言文学水平,包括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水平,并具有较强的阅读、写作能力和一定的书法及装裱技能。从事科技档案的同志还必须掌握一些识图、制图、工程、建筑学的知识,从而保证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总之,新时期的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身心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拓宽视野,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各项业务操作能力,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力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