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教学现状提高学习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0-20
/ 2

透视教学现状提高学习兴趣

丁云

关键词:学习兴趣;中学生;教学现状

作者简介:丁云,任教于河南省商丘市实验中学。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所涉及的内容丰富多彩,所选的课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而且古今中外、大家名著皆有之,可是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不喜欢上语文课,觉得语文无聊,害怕参与讨论,甚至讨厌写作文的现象呢?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呢?

虽然在教育部门的课程标准中,语文课始终是排在“大三门”之首的主课,可在学生的课程表上,却无情地把它排在了所有中考学科之尾。

在平常的学习中,语文课既不属于爱上爱学的“小四门”--音、体、美、计,又无法和“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数理化以及最热门的英语相提并论,他们怎么会有热情去学习呢?

在大多数学生心目中,语文课下多大的功夫,也不见能得高分,花点精力也未必吃大亏,语文可学可不学,学好学坏所谓。作为我们的母语课,作为一门工具课,作为一门最具人性、最具感染力、和亲和力的人文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竟然处于这样的位置,落到这样尴尬的境界,每个有责任感的语文教师都会感到失落和忧虑。

不可否认,也有真正爱好语文的学生,但在中考压力下,在现实利益的驱使下,他们不得不忍痛割爱了。在这样一个功利主义盛行的年代,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无可指责的,如果说学生对数理化的态度“又恨又爱”的话,那么对语文课就是“想说爱你不容易”了。因此,在和其他学科的竞争中语文课始终处于劣势,无法和其它课程抗衡,语文课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这一局面在短期内无法改变,所以作为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无法改变这种局面的情况下,应把自己的一方土地耕耘出色。

我们都知道教学过程发挥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学生是受众。可是由于教学任务进度考核和升学压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重复灌输要点,偏重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常识、局面写作能力,而忽略语文课能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社会、表达自己思想、培养学生美感的作用。这反映到现实上,就成了即使是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其语文素养在他们进入到社会之后,也表现不出来,不知道如何合适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初中生处在青春期开始的阶段,身体开始了第二性的发育,智力也迅速发展。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开始从模仿体验逐渐向独立思考的抽象思维转变,世界观开始初步形成,他们的观察、学习、思维等能力比起小学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他们还是不成熟的,需要一个逐渐成长的过程,对上语文课的动机还是局限于是学校安排的,考试一定要考的,所以被动性很大。

笔者通过查找有关资料,得出了以下数据:

第一组数据“初中生喜欢的课外读物”依次为:(1)文学艺术类,49%;(2)科普类,38%;(3)其它,27%;(4)政治历史类,23%;(5)军事类,5%。

第二组数据“初中生喜爱的文学作品问卷调查”依次为:(1)小说,63%;(2)其它,30%;(3)人物传记,27%;(4)散文,25%;(5)诗歌,11%。

从以上两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初中生最喜欢贴近生活最直观的文学艺术类和小说作品,其次喜欢帮助他们多了解世界、满足好奇心的科普类和其它形式多样化的作品,而对于政治、历史、军事、诗歌等需要丰富社会经验才能充分理解的内容形式,初中生很难有兴趣,即使有些兴趣,对这些作品的欣赏角度只能是情节、人物形象、科技工具等形象化方面,而对于这些作品的社会意义、历史价值等并不能理解。这些特点也是与初中生自身还不成熟、社会阅历不足的身心发展特点相符的。

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在教授课程时,需要教师运用广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经验,通过简明易懂的形象化创新来丰富40分钟的语文课堂,以及引导初中生3年的课外阅读。

比如在讲解小说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改编成小话剧。

在教授描景类的散文,如朱自清的《春》,可以提前让学生根据课文主题,画一幅画,让学生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图画来描述自己眼里的春天。

而当遇到科普类的课文,通过模拟实验的手段让学生掌握科普类文章的写作方法更能使得学生印象更深刻,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同时,丰富了语文的教授形式。比如在《看云识天气》的教授过程中,除了可以在教室外面结合天空的云彩上课外,还可以选择播放一些关于天气的科普录像,甚至不限于40分钟的课堂,可以将观云测天作为给学生布置得一个小科学观察实验,既解决学生每天写日记不知道写些什么的难题,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在讲授《死海不死》一课时,就联系借鉴了很多相关科目知识。先介绍死海地理位置,接着又结合物理和化学知识,把死海成因讲述得一清二楚。

当学生们聚精会神听笔者介绍地理、物理、化学知识时,不知不觉中已理解了课文大部分内容,等他们再看书时便一目了然。

表面上看,这种方法较费时、费力,似乎有点“喧宾夺主”味道,但如果教师能运用得好,就能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在轻松环境中,既掌握了知识,又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语言简明易懂、形式内容丰富是让初中生对语文感兴趣的基础,做到这一点对于大多数教师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维护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对于心智不成熟的初中生来讲,一味的放纵和片面的限制都不是最佳的方式。这需要教师用心去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困难、波动甚至是幼稚的表现,注重与学生的沟通,注重技巧,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来分析解决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诗歌的课堂上,适当地降低学生对诗歌所谓历史意义、作者表达情感的理解,让学生配合音乐朗诵欣赏诗歌韵律的美感,结合历史知识讲一些李杜们的创作趣闻,再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诗歌平仄押韵方法,让学生觉得诗歌其实并不难,并不神秘。

课本有些内容现实感比较强,及符合中学生心理。适合通过表演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如讲解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契诃夫的《变色龙》。在上《变色龙》时,笔者一改过去的单纯的讲授法,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提前指定部分学生分为两组,明确各自角色,第二天在课堂上两组轮流表演,然后由全班同学轮流点评优劣。在点评过程中使学生不知不觉熟悉了课文内容,不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而且记得牢固,印象深刻。课后很多同学反映热烈,他们感觉好似在演戏,置身其中,深刻体味了作品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就这样一堂轻松语文课结束了,既省时,省力,又达到了预期效果,可谓一石二鸟之法,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和表情对学生的感染力也很大。笔者一贯不赞成在课堂上教师一本正经的说教学生正襟危坐,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会越拉越大。语言幽默表情生动的教师肯定深受学生的欢迎,即便是批评学生时如果能一改往日严厉的说教,学生更容易接受还不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记得在讲授《口技》时,说到宾客们的反应是侧面描写起到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作用,当讲到这里时,一位同学开小差,笔者就笑着对他说:看来老师讲的课一点都不生动,否则从你这个“观众”身上怎么看不出一点反应啊,老师的表演自愧不如啊!其他学生听过哄堂大笑,这个学生也很不好意思,笔者趁此机会再次强调这个知识点,既提醒了学生,又不会打击他自尊心,而且还记住了这个知识点,真是一举三得。

适当幽默、诙谐的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调节师生间感情,使感情更融洽。学生在轻松环境中既陶冶了情操。又汲取了知识的营养。此外教师授课时表情变化也很重要,教师表情随着课文内容改变而相应变化,把自己的感情尽量融合在书本上,学生会被教师这种认真而丰富的表情所感染,渐渐地爱上了它。

初中生一旦对语文课形成了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自制性和稳定性增强,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也会自发的增强,减轻了教师的苦恼。当然在这一阶段,教师又不能纯粹为了培养兴趣而放弃教学的主导地位,片面地强调学习的自觉性,这需要我们教师正确的引导,只要我们用心对待教学和学生,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参考文献:

[1]孙绍振.直谏中学语文教学[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

[2]朱智贤.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M].北京:中国卓越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实验中学

邮政编码:476000

AnalyzingTeachingSituationandImprovingLearningInterest

DingYun

Abstract:Understandingmiddleschoolstudents’psychologicalcharactersinlearningChineseandstudyingthewaystocultivateandmotivatestudents’interestinlearningChineseisanimportantissueallmiddleschoolChineseteachersarefacing.Therefore,thispaperthrowssomelightsonitaccordingtotheauthor’steachingpractice.

Keywords:learninginterest;middleschoolstudents;teachingsituation